遮荫对掌叶半夏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2017-08-28 09:49徐立军张铁石师建华周建坤
河北林业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半夏叶绿素生物量

徐立军,张铁石,师建华,周建坤

(1.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1;2.枣强县农林局,河北 枣强 053100)

遮荫对掌叶半夏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徐立军1,张铁石1,师建华1,周建坤2

(1.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1;2.枣强县农林局,河北 枣强 053100)

该文研究了遮荫处理对掌叶半夏光合生理、产量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光和20%遮荫下条件下,掌叶半夏净光合速率Pn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与全光照相比,遮荫后叶片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暗呼吸速率(Rd)等光合指标降低,而表观量子效率(AQY)上升;荧光参数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升高;随遮荫程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绿素a/b值减小;在0~60%遮荫下,产量和生物量增加。

掌叶半夏;遮荫;光合生理;产量;生物量

掌叶半夏(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又名虎掌南星,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分布于河北和长江流域及西南各地[1]。球状块茎干燥后可入药,具有化痰、降逆止呕、消肿止痛之功效。近年来,由于药材野生资源逐渐匮乏,人们需求量却日益增多,作为商品的药材主要来源于人工栽培。掌叶半夏属喜荫植物,适宜在林下间作栽培,生产经验也表明,栽培于林下的掌叶半夏,其生长特性和产量优于露天栽培,但是,即便是喜荫植物,对于遮光胁迫的适应也是有限度的,选择适宜的遮荫率是这类植物成活和获得高产的必要保障。本试验通过人工遮荫,对不同光照强度下掌叶半夏的生长特性、产量和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生态学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旨在筛选出掌叶半夏生长发育最佳遮荫条件,为林下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

掌叶半夏种球于2016年3月在河北省安国市药材市场购买,并经专家(刘春生)鉴定确认。

仪器设备: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OS5-FL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

2 方法

选择大小一致、无病害的种球于3月份在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进行盆栽试验,栽植于装有沙壤土的花盆中,每盆2个种球,进行遮荫处理,相对光强为全光照 100%(CK)、80%(A)、60%(B)和40%(C)4个处理。每处理20盆。生长旺季(7月上旬)测定光合日进程、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同时测定不同处理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值;采集同龄成熟叶片,测定叶绿素含量;试验结束时,测定各处理产量和生物量。

2.1 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测定

7月3日(晴天),从 8:00到18:00测量净光合速率(Pn)光合参数,每2h测定1次,每一点5~10min,叶室对准阳光所在方向,避免叶室阴影出现,重复5次,取平均值绘制曲线。

2.2 光响应曲线测定

7月5日(晴天)上午9:00~11:30,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的红蓝光源,测定光响应曲线(PN-PFD)。使用开放气路,空气流速为0.5L/min,叶片温度(30±1)℃,CO2浓度稳定在380μmol/L左右。光强选择 2000、1800、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150、100、50、20、0μmol/(m2·s),测定时每一光强点下最小光停留2min,最大光停留3min,重复5次,以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为横轴,净光合速率为纵轴绘出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P-PFD曲线),依据Farquhar模型拟合PN-PAR响应曲线,求得不同处理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和暗呼吸速率(Rd),同时用回归法计算光补偿点(LCP,PN为0时的光强)和光饱和点(LSP,Amax相应的光强)。

2.3 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测定

7月3日,测定各处理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光化学效率(Fm/F0)由仪器测出,重复测定5次,结果取测定数据平均值。

2.4 光合色素测定

采用丙酮提取法对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进行测定[2]。

2.5 产量和生物量测定

10月15日,对遮荫处理的掌叶半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别取样,洗净,烘干,用电子天平进行称重,得到单株产量和生物量。每个处理10株,重复3次。

2.6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2003和SPSS 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遮荫对掌叶半夏光合日进程的影响

遮荫对掌叶半夏光合日进程有明显影响。从图1看出:CK和处理A(遮光20%)的光合速率Pn在1天当中出现了2个高峰,“午休”现象明显;B(遮光40%)、C(遮光60%)处理的光合速率Pn在1天之中只有1个高峰,处理C的光合速率始终最低。上午8:30和下午5:30以后,遮荫对掌叶半夏的光合速率影响较大,光合速率相对较小,说明掌叶半夏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强,在强光下容易发生光抑制。

图1 遮荫对掌叶半夏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3.2 遮荫对掌叶半夏光响应曲线及响应参数的影响

不同处理掌叶半夏功能叶的光响应曲线见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0~300μmol/(m2·s)光强范围内,随着光强的增大Pn呈线性上升,上升幅度逐渐减小,总体趋势看,A>B>CK>C的顺序,即A处理Pn最大,C处理Pn最小。

图2 遮荫对掌叶半夏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遮荫对掌叶半夏光合参数有一定影响。从表1看出: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等光合参数,随遮荫程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表观量子效率(AQY)光合参数反而提高;最大光合速率(Pmax)先升后降,A(遮光20%)处理最大。

3.3 遮荫对掌叶半夏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不同遮荫处理的掌叶半夏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结果见图3。图3可以看出:Fv/Fm值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加而增大,A、B、C处理分别比对照CK提高了10.3%、25.0%、和29.4%。经方差分析,A处理与对照CK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差异显著(P<0.05);B、C处理与对照CK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掌叶半夏具有较强的耐荫能力。

表1 遮荫对掌叶半夏光合参数的影响

图3 遮荫对掌叶半夏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4 遮荫对掌叶半夏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遮荫对掌叶半夏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影响显著。表2表明:与对照相比,遮荫处理的总叶绿素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20.2%、44.2%和58.9%;叶绿素a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17.7%、39.2%和46.5%;叶绿素b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30.3%、50.6%和63.7%;胡萝卜素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87.1%、43.1%和22.4%,A处理含量最高。经方差分析,不同遮荫处理的光合色素含量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叶绿素a/b随光强的减弱而减小,且处理A、B、C与对照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当掌叶半夏处于遮荫环境时,叶绿素含量增加,但叶绿素a/b减小,利用弱光的能力增强,具较强的耐荫性。

表2 遮荫对掌叶半夏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x±s,N=10)

3.5 遮荫对掌叶半夏产量和生物量的影响

遮荫对掌叶半夏单株产量(干重)和各部分生物量影响显著。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A(20%遮荫)的产量和总生物量最高,处理C(60%遮荫)产量和总生物量最低,但是叶生物量和地上茎生物量最高。处理A的产量、总生物量、叶生物量和茎生物量比CK(对照)增加40.0%、39.4%、43.8%和84.6%;处理B的产量、总生物量和茎生物量比CK(对照)增加20.3%、17.3%和43.1%;叶生物量比CK(对照)减少7.3%;C处理的产量、总生物量比CK(对照)降低71.7%和34.8%,叶生物量和相对茎生物量比CK(对照)增加81.2%和149.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B处理叶生物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处理各指标均与对照差异显著,遮荫处理间生物量差异极显著(P<0.01)。适度遮荫,能提高掌叶半夏的产量和总生物量;遮荫强度过大,产量和总生物量减少,但叶生物量和地上茎生物量增加,可能是植物通过增加光合器官面积,从而增加适应弱光的能力,来适应弱光环境。

表3 遮荫对掌叶半夏单株产量和生物量的影响(x±s,n=10)

4 结论与讨论

4.1 掌叶半夏适应遮荫环境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分析

本试验中,全光和20%遮荫处理的掌叶半夏光合日进程曲线大致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40%和60%遮荫处理则为“单峰曲线”,无明显“午休”现象。可能其光合“午休”现象受气孔和非气孔限制的调节,和“光抑制”有关[3,4],这与对牡丹[5]研究结果相一致。在遮荫条件下,掌叶半夏叶片的光响应曲线表明,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随遮荫程度的增加,植株通过降低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提高表观量子效率,对弱光进行适应性调节。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被称为测定叶片光合功能快速、无损伤的探针[6],已经成为植物生理学和生态生理学家利用的最有力、最广泛的技术之一[7],可以用来分析检测植物是否受到光抑制[8-9]。在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中,Fv/Fm值是重要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是最大光化学效率,反映了PSⅡ反应中心光能转化效率[10],在不受光抑制的情况下,植物光化学效率一般介于0.8~0.83[11],在全光和20%的遮荫条件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光抑制,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加,掌叶半夏的Fv/Fm值呈上升趋势,说明其本身具有一定的耐荫能力。

一般而言,植物叶绿素含量随着光强的减弱会增加,而且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例也会发生改变[12]。本试验中掌叶半夏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随着光强的减弱呈增加的趋势,但叶绿素a/b的比值降低。这与半夏[13]、药用白菊花[14]等植物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掌叶半夏能够适应遮荫环境。

在60%的遮荫条件下,掌叶半夏地上部分的生物量最高,其原因可能是可能是植物通过增加光合器官面积,从而增加适应弱光的能力,来适应弱光环境。

4.2 掌叶半夏高产的适宜遮荫强度分析

通常情况下,光照条件的改变,可明显地改变植物的生长环境,影响光合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其在植物体内的重新分配等一系列生理过程[15],进而影响植物的产量和生物量。适度遮荫,能提高掌叶半夏的产量和总生物量;遮荫强度过大,产量和总生物量减少。在20%遮荫条件下,其产量和生物量最高。可能是与半夏属植物特性有关,半夏在大田栽培下有“倒苗”现象,掌叶半夏本身也出现叶子发黄等现象;但是也会受到弱光胁迫的作用。本实验其产量指标与太子参[16]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适度遮荫为其生长提供了一个微生态环境,符合掌叶半夏喜荫的生物学特性,因此提高了其产量和生物量。

以上结果表明:掌叶半夏作为耐荫植物,能够适应中度的弱光环境,在遮荫60%的环境下,没有影响其光合生理,在遮荫20%的环境下,产量和总生物量最高。掌叶半夏适用于林(果)药间作,可在中度以下遮荫条件下栽培生产。

[1]姚振生.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386.

[2]高俊凤.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4-77.

[3]关义新,戴俊英,林艳.水分胁迫下植物叶片光合的气孔和非气孔限制[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5,31(4):193.

[4]路丙社,白志英,梁海永,等.阿月浑子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研究[J].园艺学报,2002,29(4):313.

[5]周曙光,孔祥生,张妙霞,等.遮光对牡丹光合及其他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0,46(2):56-40.

[6]王可玢,许春辉,赵福洪,等.水分胁迫对小麦旗叶某些体内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影响[J].生物物理学报,1997,13(2):274.

[7]PathreU V,SiNha A K,Shirke P A,SaNe P V.Factors determining the midday depression of photosynthesis iN-ntrees undermonsoon climate[J].Trees,1998,12,472-481.

[8]Kate Maxwel,et al.Chlorophyll fluorescence-a practical guide[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2000,51(345):659-668.

[9]ANderso N J M,Park Y I,Chow W S.Photoinactivation and photoprotection of photosystemⅡin Nature.Physiol Plant,1997,100:214-223.

[10]Heraud P,BeardallJ.Changesin chlorophyllfluorescence during exposure of Dunaliella tertiolectato UV radiation indicate a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damage and repair processes[J].Photosynth.Res.,2000,63:123-134.

[11]Butler W,M Kitajima.Fluorescence quenching in photosystemⅡof chloroplasts[J].Biochin Bijphys Acta,1975,376:116-125.

[12]罗俊,张木清,吕建林,等.水分胁迫对不同甘蔗品种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的影响[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2,29(1):18-22.

[13]薛建平,王兴,张爱民,等.遮荫对半夏光合特性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4):2896-2900.

[14]郭巧生,王艳茹,张贤秀,等.光强对药用白菊花营养期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3):561-564.

[15]李潮海,赵亚丽,杨国航,等.遮光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6):1259.

[16]林光美,侯长红,赖应辉,等.覆盖与遮荫对太子参产量的影响[J].中药材,2005,28(4):262.

Effects of Shading on Ecophysiol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duction of 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

XU Li-jun1,ZHANG Tie-shi1,SHI Jian-hua1,ZHOU Jian-kun2
(1.Shijiazhu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Shijiazhuang,050041;2.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Bureau of Zaoqiang County,Hengshui 053100)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shading on photosynthetic physiology,production and biomas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t photosynthesis(Pn)of 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 had a midday depress under full sunshine and 20%of shade rate.Compared with the treatment of full sunshine,,light compensation point(LCP),light saturation point(LSP)and dark respiration(Rd)were declined after shaded,but apparent quantum yield(AQY)and maximal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of PSⅡ(Fv/Fm)were increased;with the increase of shading,chlorophyll content increased but chlorophyll a/b decreased.Compared with the treatment of full sunshine,production and biomass of peda-tisecta Schott increased between shade rate of 20%-60%

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Shading;Photosynthetic physiology;Production;Biomass

S567.239

A

1002-3356(2017)02-0001-04

2017-04-10

石家庄市科技支撑计划“冀中平原经济林下种植模式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项目编号:151490042A。

徐立军(1973-),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药材、花卉的组培及栽培技术研究。Email:xukaixk11@163.com。

猜你喜欢
半夏叶绿素生物量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轮牧能有效促进高寒草地生物量和稳定性
提取叶绿素
桃树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叶绿素家族概述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生物量高的富锌酵母的开发应用
由松针制取三种叶绿素钠盐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基于SPOT-5遥感影像估算玉米成熟期地上生物量及其碳氮累积量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咳嗽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