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校汽修专业产学一体化的探索

2017-08-28 02:57李怀周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汽修中职教育

李怀周

摘 要: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宗旨是要为国家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终为社会企业服务。其中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对上课的场所和设备仪器的要求较高,既要满足平时在学校上课时的教学要求,又要让学生能够身处一定的环境之中,能够随时进行实训。根据现代化的汽修服务企业的需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对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的现状分析,认为,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教学需要不断加强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在平时的教学之中,将教学内容和行业的内容进行联系和交流,避免学校课程的教学素材仅仅局限于教材和教师的有限的经验。为了实现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培养目标,让学生与实践相联系,学校将进行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产学一体化的探索,以培养出适应当代的社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兼备的人才。

关键词:中职教育 汽修 产学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071-01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之出现的对汽车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因此,在我国的汽车产业链中,对汽修服务专业人才的短缺的现状日益严峻,为了缓解我国的对相关人才的矛盾,教育部门根据现实情况,对中职的汽修专业教育进行改革和探索,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培養,更加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以及与社会相接轨的能力。而产学一体化的模式刚好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职业教育和未来的职业相联系。所以,本文主要想就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产学一体化进行探究,提出一些建议。

1 教育教学改革

为了实现产学一体化的探索,首先要进行中职汽修专业的教育教学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中职汽修专业课程的改革。为了建立新的符合当代汽修行业的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我们需要改变以往较为重视书本的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的重点转变为对实践的操作,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中,去深化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为了建立合适的课程体系,我们需要组织专业的人员,进行较为深入的调研,这时候就需要充分发挥各个专家的作用,包括本行业的技能专家们和教学的专家们,根据学生以后将要从事的行业对学生的要求,进行职业培养标准的制定,按照汽修职业培养标准,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主,辅之以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除此之外,我们还需改革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科学性的原则给学生安排课程,使课程内容更符合职业的要求。不断地去完善汽修专业的产学一体化的探索,将学习和工作都纳入中职学生的培养方案。只有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才能更好的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在具体的学生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具体的实施情况进行一定的及时的反馈,然后不断根据每个人的情况给予动态调整。除了对教学内容的改革,还可以对我们的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可以利用现代不断发展的技术,进行课程的多样化的教学,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多个方面促进汽修专业的产学一体化探索。

2 加强校企合作

要想实现产学一体化,还要寻求我们汽修企业的合作。我们的中职院校需要不断的努力,寻求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的利益点,以共同培养人才和进行汽修的技术开发,促进企业盈利,从而吸引企业参与我们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设备、场地等支持。还要给学生提供技能型的师资,让学生在学校内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在企业实习时有专业的技能型师资的指导,将理论知识内化为本身的操作技能。在我们进行汽修专业的产学一体化的探索中,不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在校外实习,都要实现校企双方的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等。将在学校的日常学习观摩转变为在企业的实际生产,将企业的日常生产变为学生学习观摩的课程。通过加深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在学校的实训基地广泛的采用企业的生产设备,包揽一定的企业生产任务,让学生在工作车间学习。学生在教师和企业的高级技工的共同指导之下进行学习和实践,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模式。学校和企业需通力合作,努力化解教学和生产之间的矛盾,让学生可以在企业进行实训,还可以让学生在假期进行顶岗实习,实现工学交替。在降低教学成本自己企业的生产成本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教学环境,不断促进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更好的与将来的职业接轨。

3 校办工厂

为了实现中职院校汽修专业产学一体化的探索要求,学校除了可以积极争取与各个相关的企业的合作之外,在学校的资金相对充足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的更加靠谱、更加稳定的实现产学一体化的方式就是校办工厂。我们学校可以自己办一个汽车修理厂,然后学校选择合适的人选对其进行企业式管理,然后我们可以将工厂对外开放,为来往的车辆提供免费维修的服务,让学生在学校内部就能接触真正的关于汽车维修的问题,每一个出故障的汽车的问题都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个很好的学习案例。校办工厂的这种形式,不仅有利于打破学校和企业之间合作的局限性,还能够给学生提供更稳定、更多的机会去实训、实践,同时避免了学生实训基地数量满足不了学生数目的尴尬局面,解决了在学校学习的学生实习条件不足的一些问题,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教学和实践的结合,使学生的技能得到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社会的服务质量提高。这种做法既符合我国当前社会对汽修专业的要求,又符合教育部门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更有意义的是符合未来学生的职业对学生的要求。

产学一体化的实施确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将学生、学校、企业这三者有机的结合,不断地调动三者积极性,还有待于我们以后的学者进行探讨。在产学一体化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一个中介,将学生的知识和学生的技能相沟通,最终实现学生的整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促进社会相关的服务水平的提高。产学一体化在这样的进程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对中职学校汽修专业产学一体化进行不断地探索,为社会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郑广军.关于职业院校汽修专业产学一体化的探索[J].职业,2010,27:64-65.

[2] 赵永霞.论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的改革方向[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04:22-24.

猜你喜欢
汽修中职教育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论汽修专业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
广州地区汽修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