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究

2017-08-28 17:50丁艳争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丁艳争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所占课时多,教师花费精力大,但总达不到教学的预期效果,本文通过探讨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联系当前实际,来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有效性 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171-01

在素質教育、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下,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阅读教学最大的效益。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形成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独特体验,成为现在首要解决的问题。

1 创新课题设计,设置有效情境

语文阅读教学仅仅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内涵,感受其中的人文气息,教师在进行课题设计时,必须进行深入的钻研,在自身有所体会的基础上,才能根据章节目标、文章特点确定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思维和情感体验,减少教学过程的随意性和无序性。如果教师把阅读能力等同于识记能力,很容易造成学生对语文阅读失去兴趣,在教学中只注意字词、表现手法等知识,将课文简单当成基础教学资料,将一篇饱含情感的课文冷冰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那这篇课文自然就失去了原有的生机和魅力。语文教材所选的内容,都能够带给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师应该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用感情和精神来打动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文章的情感出发,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在课前对文章进行探究,准备相关的图片、实物等,创设文章所体现的教学情境,以便于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更直观的理解,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中的阅读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体会,吸引学生主动探索,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方式和情感认知,是增加学生学习动机的真正诱因。

2 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知识传授为主,长期以来,教师讲解学生回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教师形成很强的依赖性,因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当务之急。教师应该运用提问、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学生对文章初步了解之后,教师先对学生提问“通过阅读课文你们觉得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作者向我们表达了什么内容?”在提问中拓展学生思维,然后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对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的能力,并展开小组讨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见解看法,让每个学生参与在其中,使学生成为课堂阅读教学的主体。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小学生处于阅读的起步阶段,思维逻辑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阅读文章的选择上,一般也都是条理脉络较为清晰的内容,教师要注重教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段,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缩写、概括等练习,掌握文章思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形成对文章叙述的一般规律并可以灵活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在阅读文章时,如果单纯的阅读,对文章内容没有想象,那么学生只是学到了一段文字,而不是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进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对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

3 结合实际,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是兴趣和爱好,充分说明了语文和生活是零距离的。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课堂交流完美的融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化,取得教学成果最大化。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到一位引导者的责任。教师要做的事情应该是搭建起生活和语文的桥梁。因课制宜,因授课内容而为,以生活中相关的小事例、小趣味故事为课堂导学,拉近所学内容与学生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引导学习。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化枯燥为生动,化无声为有形,让学生与课文作者进行穿越时空的交流,产生精神共鸣,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所学知识的深层内涵,以期达到加深学生记忆、促进课堂积累、提高课时利用率的目的。同时计算机作为多媒体教学设备是双向作用的,既能向学生展示教学信息,有可以及时收集学生反馈回得信息,从而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判断、调整、评价。还要注意学习语文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这也是贯穿整个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在学习新课程之前,可以利用已学知识进行导入,在更容易是学生接受的同时收到温故而知新的成果,事半功倍。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要学会灵活变通,不能将在其他地方的优秀做法生搬硬套,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造成厌学情绪。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有新鲜感,始终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激情。

4 结语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对其有一个充分的认识,阅读是学生进行写作的基础,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最有意义的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任丽艳.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2] 刘玉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层次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3] 杨玲.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猜你喜欢
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