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有效教学行为,构建小学数学优质课堂

2017-08-28 12:33陈思青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优质课堂小学数学教学

陈思青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变化,以此适应时代的要求,而教学行为分为无效教学行为和有效教学行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要采用有效教学行为,才能保证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优质开展。本文从教学行为出发,探究小学数学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从而建构小学数学优质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有效教学行为 优质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207-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也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地变化,来适应信息时代和学习社会的要求。根据行为目标达成程度,可把教学行为分为有效教学行为和无效教学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促进学生長期发展,可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形成学生发展的良性循环。无效教学行为会造成教学活动水平下降,质量不高,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的困难、师生心理疲倦以及学生的厌学情绪,它无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采用有效教学行为,才能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丰富多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

1 从学生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备课往往只是以对课本的知识讲解为目的。而新课程要求的备课行为是以如何指导学生学,怎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进步为目的。因此,必须从过去的“备教材”转变到“备学生”当中去。比如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到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而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在讲解如何画圆时,可以先示范再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这是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并且抽象思维能力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而在教学一年级《认识图形》这一单元时,要开展动手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图形的不同,从而总结特征。从学生出发还需要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行为,做到因材施教,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及其兴趣爱好

2 从活动深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性地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从而真正建立起意义的知识建构。比如在学习《简单的周期》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探索“盆花”的规律,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出“盏灯”和“兔子”等的规律,从而总结出周期现象。

当下的数学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过,这里要注意的是,在让学生进行活动探究时,需要明确的指向。自主活动,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应在留足时间、确保空间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必要的规范指向,让他们知道“该干什么”、“可以怎么干”。此外,学生活动的时间和学生活动的方式都需要精心设计,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要充分整合课堂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从内容开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通过对课本例题的讲解而让学生学会知识。这样的讲授往往只能使得学生会做题,但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举一反三。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小学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在教师实施教学行为时,应更注重知识的“动态生成”。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有效教学行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负数》时,如果教师直接出示天气预报的表格,远远没有通过播放天气预报,结合多媒体演示等,更能让学生了解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怎么教”是教师在教学时采取的策略问题,而它依据的是“教什么”。“教什么”是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价值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习材料的优化设计,使其与学生的年龄特征更吻合些,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更匹配些。

例如,小学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中,开始,教师让学生欣赏《曹冲称象》的录像,感受策略。接着提问:故事中曹操提出了什么要求?曹冲用什么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曹冲用一船石头的重量来代替大象重量,真了不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这种办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接着板书出本课课题。用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初步感受用替换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便、实用,让学生在课的开始就进入知识的探究中,为全课教学打下基础!

4 从评价升华,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传统教学往往以学生的分数为评价标准的唯一尺度,且具有选拔和甄别的倾向。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创造和个性潜能,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新课程教学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价值观等的形成。其实,教学评价是检测教是教学行为的重要方法。 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在以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小学数学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更应该是交流情感的主要场所。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情感的共鸣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来说具有天然的优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始终注意呵护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值得表扬之处,要不遗余力地大力表扬,让学生体验到自信和成功的快乐。教师在教学评价时,评价的方式需要多元化,不仅要重视量的评价,也要重视质的评价。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建立成长记录袋和家长联系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作出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进步。

只有采用有效教学行为,学生才能更大限度地参与到有效教学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效教学行为可以缩短教学实践,短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研究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运用科学合理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小组活动自主探究等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从而真正构建小学数学优质课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叶柱.基于学生立场 改进施教行为—对新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革新的一些思考[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3(12):12-17.

猜你喜欢
优质课堂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探索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解析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