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促思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2017-08-28 12:36丁刚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观察力提问效率

丁刚

摘 要:问题是思维的原动力,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揭示学生认识上的矛盾。问题的出现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认识,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各式各样的提问,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提问 效率 观察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208-01

近年来,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问题的设计作了一些有效的尝试,注意以“问”促思,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让学生置身于故事中,探求真知

由于思维具有可导性,游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設计了“故事”型问题,让学生从中找出“激发点”,进而获得知识,尝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时,编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猪八戒到花果山去玩,正巧孙悟空不在家,他就带着20只小猴到山上采了90个桃子。“20个小猴每人分4个,余下的就给老猪”,猪八戒一边说一边煞有介事地写了一个竖式。小猴子听了很高兴,蹦蹦跳跳地到山上吃桃子去了。正在这时,孙悟空回来了,它揪着猪八戒的耳朵问:“你为什么要欺骗小猴子们?”“同学们,孙悟空为什 么时候么要责问猪八戒?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此时,我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

2 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直观教具具有鲜明的特点。出示直观型教具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与思考,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计算器的初步认识”时,我们让学生拿着自己的计算器,对照课本,联系日常生活所了解的计算器有关知识,向学生提出计算器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从而将计算器这种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展示出来,使他们初步获得了感性知识。

3 贴近生活,掌握新知

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先提供一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观察,从而使学生发现问题,然后让问题得以解决。这种设问肯有“启发剂”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铅笔每支8分钱,小明有4角钱,要买6支铅笔,还差多少钱?”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假如你们自己去商店买铅笔,你该怎么办呢?”这时学生会根据自己买东西的方法和经验,先算6支铅笔值多少钱,再算有4角钱,还差多少钱?从而把这道题迅速地做出来,既加深了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又加快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4 设疑激趣,探索问题真谛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设计那种能使学生感到“惊疑”的问题,先提出问题,告诉答案,这个答案大部分学生都误认为是对的,然后再指出是错误的。学生就会感到“惊疑”,究竟错在哪里呢?学生自然要问为什么?

例如,在教学“把20张画片平均分给小红和她的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张?”时,学生很容易把小红给忽略了,只知道把画片分给4个同学,这时教师可先出示问题的答案:20÷4=5(张),答:每人可以分5张。再问学生:“此题这样做,你们说对吗?”当学生说对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强调的语气说不对。在此基础上,教师讲解此题,着重强调一共有多少人分20张画片?接着对这题进行订正,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 开放教学,自主探索

小学生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使自主探索成为可能。关键是教学必须开放,尽可能为学生创设独立求知的氛围和自主探索的空间,鼓励学生“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动手做一做”,充分进行尝试性探索,逐步养成自主探索学习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有余数除法的简便计算”时,创设一个“猪八戒分桃”的情境:有一天,300只小猴到花果山摘桃子,他们共摘了1000只桃子,正在他们为怎样分发愁的时候,猪八戒来了,小猴们忙请猪八戒叔叔帮分桃子。猪八戒眼珠一转,忙说:“好办,好办。”于是他先列式,然后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计算。算完后他说,你们每只小猴分3个,还余1个,这剩下的1个就归我八戒叔叔了,小猴们都表示同意。正当每只小猴分了3只桃子,兴高采烈地准备回家时,孙悟空来了,他一看猪八戒列的算式和计算过程,再看看小猴们手中的桃子,顿时怒上心头,抡起金箍棒要找猪八戒算帐,这下可把小猴们弄糊涂了。他们想,猪八戒叔叔好好地给我们分桃子,大圣为什么还要找他算帐呢?这样巧妙设疑,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悬念。

6 逐步引深,拓宽思路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具有逻辑性的品质,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一些题组,这些题组中的问题不是孤立的,它好似引导学生思维的航标,能促使学生沿着逻辑的思路进行思考,认识上步步深化,从而揭示规律,获得知识。

例如,在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到的重量单位一般都是斤、两,而对千克是很少接触的。这时教师可以根据斤和千克之间的联系,把学生单纯的学习引深到日常生活中,向学生提问:“这节课我们根据斤与千克之间的联系,如何把物体的重量用上单位名称‘千克呢?”把学生单纯学习千克的认识引向千克与斤的互化,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过程中,对于问题的设计还有很多形式,只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出相对统一的问题,从发展学生的思维出发,就一定会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沈灵震.疑——思之始 学之端[J].新课程(小学),2010.8.

[2] 邬可见.激励发现 促进创新[J].山东教育,2005.

猜你喜欢
观察力提问效率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