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在器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2017-08-28 07:11孙莉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竖笛器乐音准

孙莉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244-01

音乐教师在长期的音乐教学生涯中,会强烈的感受到,音乐是真、善、美的高度结合,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也是精神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作为对音乐的延伸补充、发展和升华,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

1 激趣乐学,使孩子们全员参与

兴趣是自觉学习的动力。就器乐进课堂来说,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通过听、唱、奏、表演各种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学生对放置于自己眼前能发出悦耳音响的乐器常常充满了好奇心,自然会产生学习欲望。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竖笛后,学好器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加。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音乐基础较弱或不喜欢张口唱的学生,能增强他们对音乐课的参与意识。之前,这些学生因为自身音乐条件不好,大多有自卑心理,有的认为自己没有音乐天赋,学了也不能成才,干脆放弃不学,引入器乐教学后,他们才知道音乐并不仅仅是“唱的艺术”,不会唱照样能吹奏或弹奏出美妙的音符。每当教师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全体学生的演奏热情时,学生听到自己吹奏出来的优美动听的乐曲,都会感到成功的的喜悦和美的享受。因此,器乐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热情,并增强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听音、视谱、合唱能力,发挥音乐的德育功能

对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的研究表明,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施艺术素质教育,应尽量避免单一重复的枯燥乏味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只凭教师一本书和一张嘴的单纯唱歌课往往使学生情绪低落,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其问题症结就在于缺乏感知通道的协同行动。而器乐教学的引进则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便。视唱练耳中的音准与节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往往能准确回答出是什么音符,唱几拍,而不能准确地唱出视唱曲。竖笛进课堂后,因为它音高固定,音色统一,能够顺利的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高音概念。在乐曲的吹奏或弹奏过程中,学生可以跟着哼唱,体会音高的变化、情感的流动,这种以视奏带视唱的教学会使学生把握音准和节奏,以便形成良好的音乐听觉。如《看龙船》这首歌曲,节奏明快、短促,用竖笛吹奏,会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旋律中出现的六度大跳音“ⅰ3”,再利用吹奏中“历音”(由上而下的快速缓进)、单吐、双吐等技巧,使学生更形象的感受到看龙船比赛时的兴奋而紧张的心情,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新歌的欲望。由于竖笛的“帮助”,他们能顺利地唱准唱会歌谱,掌握学习内容。因此,无论是音乐素质较好、还是较差的学生,在通过此法训练后,使视谱教学变被动为主动,极大地促进了他们的音准感和视谱能力的提高。

会唱教学历来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老大难”。而通过竖笛教学,可指导学生细心体验声部间的内心音准均衡感,有效地建立起二声部的概念。如《夜晚多美好》是一首和声式的二部合唱歌曲,旋律简单,多为级进,表现了夜晚来临时那静静的场面。通过器乐“导读”,让学生边吹边合奏的音响效果,了解其相互间的关系,加深和声感觉。这样,既可以减轻填词后的音准问题,又把学生随着和谐、丰满的器乐声,带入夜晚美丽而宁静的意境之中。

器乐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优秀品质,具有较强的德育功能。譬如:在乐队里,通过严格的训练,能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的意识,彼此之间相互配合。既学习了器乐的演奏,又提高了人际关系协调能力。通过器乐教学,还能使学生对优秀器乐作品的欣赏品味,更好地接受、理解、吸收其艺术的精华,把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内容、高尚的审美价值,一起融于自己的内心,潜移默化的实现了音乐的德育功能。

3 器乐教学中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培“情”育“智”

音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人”,丰富人的内心世界。器乐教学则是塑造人类“美的灵魂”的有效形式。因为通过一定的器乐操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悟音乐艺術的真谛,并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从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器乐教学有助于良好的个性形成。因为参与器乐训练,不但需要正确的身姿、专一的神情、灵敏的思维、协调的动作,而且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尤其对好奇多动的小学生来讲,要学会一种乐器,必须要集中精力,克服浮躁心理,避免一曝十寒。

器乐教学中跳动的音符无疑会使人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受到启迪。可以说,通过专注的操练乐器,可以更好地把音乐作品同孩子们内心的纯真美感,一起充分而得当地表现出来。这种纯真美感会自然地迁移到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化为鲜明的道德情感,对美好目标追求的热情,创造美好事物的愿望,从而成为一种优秀的修养与素质。

器乐教学有别于歌唱教学,要用双眼看谱,用双手弹奏,用嘴吟唱,还要用双耳听辨音准高低。在这一系列活动中,需要多种感官和大脑神经系统“协同作战”,这对学生的智能发展肯定是大有裨益的。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一旦器乐学习“入了门”,他们往往更加执着,更喜欢用器乐去表现自己的情感。

总之,坚持器乐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架起学生多方位参与音乐的桥梁,而且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文化素质,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此外,器乐教学还能弱化教学与演奏的技术难度,使孩子们摆脱繁复枯燥的基础训练的负担羁绊,可以轻松愉快地获取音乐创造的无穷乐趣,可以促使学生终身热爱音乐,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玉霞.浅谈器乐进课堂与学生素质的培养[J].才智,2010(03)

82.

[2] 李芳.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3(33)78.

猜你喜欢
竖笛器乐音准
农村小学竖笛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
笛声悠扬 回味悠长——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三计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小学竖笛教学“分层互动”模式研究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谈如何在二胡教学中掌握好音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