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边缘化的现状与对策

2017-08-29 15:16李小宁苏静李佳蔚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边缘化公共英语高职

李小宁 苏静 李佳蔚

【摘 要】本文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为例,阐述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边缘化的现状和原因,重点探索解决此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 公共英语 边缘化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C-0014-02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为了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更好地与社会用人单位进行衔接与合作,普遍重视专业课程与学科建设,不断强化专业课地位,专业课程、专业教师成了高职院校的主角。而与之相反,对基础学科不够重视,在课程设置上对基础课程一再压缩,减少课时与学分,致使公共基础课被逐渐边缘化。高职公共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目前也正处于被大规模压缩学分,减少课时,日益边缘化的状态。

一、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边缘化的现状

(一)英语课程学分与课时安排的减少。以笔者所在的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学院)为例,2014年之前学院统一规定公共英语在大一开设,课时为64学时/学期,学生须参加全国统一要求的B级考试。从2015年起,学院不统一安排公共英语课程开设的时间和课时数,由各系部根据各自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特点设置来安排英语课程教学时数,有些系把英语课程从64学时/学期削减到48或32学时/学期;至2016年,英语课程课时再次削减,学分压缩到3学分或2学分。

(二)英语教师地位下降,职业边缘化。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院把教学重点放在专业课程建设上,英语课程的学分和学时大幅度压缩,高职公共英语教师成了学院的配角,面临着工作量不足、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局面,工作量的不足造成教学上无成就感,随之而来的是认同感的丧失,英语教师的职业也随之边缘化。

(三)學生自身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就读农类院校的学生普通文化课知识基础普遍较薄弱,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大部分学生把专业课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对英语学习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只为应付考试或考级,满足于及格或通过等级考试,不求掌握英语语言技能,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严重影响了英语的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的提高。

(四)教学设施投入不足,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听力训练难以保证。随着我学院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剧增,现已突破万人大关,但学院原有的基础教学设施相对薄弱,加上学院优先配备和发展专业教学设备与实训基地设施,对英语教学设施的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边缘化的原因

(一)学院管理决策层面的意志倾向,学科建设和规划对公共英语重视不够。由于职业院校的首要教育目标是要突出职业属性,为了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学院管理决策层面普遍重视专业课程与学科建设,不重视基础学科教学,忽略对公共英语的发展建设。

(二)公共英语教学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是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理念未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在教学内容上未能依据学生发展和就业需求变化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同时教师教学观念更新不够,教学内容和手段相对陈旧单一,不少教师仍以教师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不能很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是高职英语课自身体系相对独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体系和传授方式,与高职其他专业课程缺乏相关衔接和交融。三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但不少院校专任英语教师年龄、职称结构不够合理,年轻教师比例过大,高级职称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比例小,缺乏学术带头人。

(三)学生主体的问题。近几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普及与扩招导致大学的入学门槛大大降低,生源多样化、复杂化,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普遍较差,且就读农类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在接受高职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不了解语言学习的规律,缺乏毅力、动力和热情,对大学英语学习望而却步。

(四)受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英语程度要求倾向的影响。不少用人单位把从高职毕业的从业者定位为“灰领阶层”,侧重考察其专业操作能力,却忽略专业发展能力的提升,尚未认识到英语是综合素质的核心因素之一,是一种文化载体和文化传播的途径,是人才不断成长和持续发展的重要素质。

三、应对的策略

(一)充分认识英语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企业生产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但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并不注重英语的学习,只对专业课程下苦功学习,导致了不少企业很难招聘到既懂英语又掌握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现代企业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倾向于“专业技术+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在现代人力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英语学习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无论学校管理层面还是教师或学生都应充分认识英语学习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二)改革教学内容,把高职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紧密对接。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首次印发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对于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作了如下阐述:“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要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因此,高职英语应该体现它的职业性,凸显它的实用性。英语教学应该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寻找高职英语与专业课程衔接的切入点,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将来工作任务紧密结合。怎样才能实现高职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紧密结合?我学院做了以下三方面的有效探索:

第一,教材上的对接。教材作为学习输入的主要信息源,对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不同,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不同专业的特色和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英语教材,在教材内容上较好实现了英语与专业的对接,以强化学生的英语职业技能。

第二,师资的对接。目前我学院从事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师多数是学习英语语言专业的人,普遍缺乏专业知识,较难实现英语与专业知识有效衔接的语言教学。为了克服此障碍,外语系做了两方面的部署工作:一方面鼓励和提倡每位公共英语课教师到系部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由公共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构成的课程教学组共同参与专业英语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制定,较好地实现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师资对接。

第三,教学内容上的对接。目前我学院高职公共英語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更好地把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对接。专业英语课所承担的重要任务就是将学生未来从事的专业与语言学习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较好地利用英语。以我学院的国际商务专业为例,该专业最基本的英语语言技能要求就是正确处理外贸单据,为了突出行业特点,在一年级开设了公共英语(第一学期)+商务英语(第二学期),课程重点教学内容侧重在进出口合同、保险单据、银行票据、商品检验单据、各种海陆空运提单和其它单据的外贸单据识别、翻译和制作。通过模拟真实职业岗位的工作场景,将英语应用能力融入专业工作场景。

(三)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针对不同专业的特色和岗位特点,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主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运用职业语言能力为目标,围绕专业岗位需要,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和情景为驱动来开展教学。在课堂上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等,使学生“被动听”变为“主动参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四)英语教师要加强学习与培训,主动提高能力和水平。英语教师应正确认识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边缘化的趋势,面对挑战,强化自身的科研水平,主动求“变”,着手学习“第二专业”,加快转型,尽快成为双师型人才。在鼓励英语教师加强学习转型与提升科研能力方面,我学院主要有以下做法:

首先,鼓励“转型升级”。鼓励公共英语教师选定一个自己擅长或较感兴趣的专业,作为自己的“第二专业”,以专业的角度去学习并成长为既能熟悉英语专业术语,又能指导该专业学生学习的双师型教师。英语教师通过加强学习与培训,成功升级转型,不仅能胜任公共英语基础课,还发展“第二专业”,既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强自己的综合能力,还提升了职业发展的空间。

其次,抓好“结对提升”。长期以来,由于大学英语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无学科依托,无论是课程建设还是教师发展都脱离了学科建设的范畴,英语教师申报课题较难,普遍缺乏较高的科研能力,成了科研的门外汉。学院为了青年英语教师的尽快成长,特别安排了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与年轻教师结对子,在教学业务和科研能力提升上拟定好短期和长期的发展规划,定期检查和考核,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加强他们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五)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需求,加大英语选修课的增设力度。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和需求不同,高职大学英语可采取必修加选修相结合的形式。必修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以考级要求为导向,侧重基础知识的讲授,帮助学生做好相应的考级准备。大二时,根据学生专业和职业岗位的需求为导向,增设相应的专业英语选修课,以备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修,将英语教学与专业课程紧密对接,促进学生“学用结合,以用促学”,加强了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充分体现高职英语的职业特色。

总之,面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边缘化的现状,学院和教师都应立足现状,认清形势,更新教学理念,整合现有英语教学资源,加深对英语在相关专业中应用的认识,提高英语教学的地位,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对专业英语的掌握。此外,英语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与培训,强化科研能力,加快向双师型转变,尽快胜任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误解与偏见:阻碍我国大学英语EPS 教学发展的关键[J].外语教学,2013(01)

[2]董茜.如何应对边缘化与人文困境——试论大学英语改革转型时期英语教师的自我发展[J].高教前沿,2012(12)

[3]蔡基刚.综合英语还是学术英语:一个必须正视的方向性问题 [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作者简介】李小宁(1972— ),女,广西北流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高职英语教育及教学改革;苏 静(1985— ),女,河南人,硕士,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李佳蔚(1983— ),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教学。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边缘化公共英语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带一路”视野下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关于文学边缘化的不同看法
高校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农民工陷于“双重边缘化”困境
高职公共英语视听说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
高职公共英语泛在学习资源整合设计研究
萨娜的“边缘化”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