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农产品电商发展情况调研

2017-08-30 14:11擎李永航吴金鋆上海市浦东新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中心00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委员会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浦东新区电子商务主体

金 擎李永航吴金鋆(上海市浦东新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中心 00;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委员会 00)

浦东新区农产品电商发展情况调研

金 擎1,2李永航1,2吴金鋆1,2(1上海市浦东新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中心 201202;2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委员会 201202)

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现代农产品流通中的新型业态,对于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为有效推进浦东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采取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了解了浦东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了较有针对性的工作建议。

农产品;电子商务;浦东新区

21世纪以来,信息化的浪潮与革命已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其中,以现代化信息手段减少商品的流通与中间环节,不断降低商品交易成本的电子商务(简称“电商”),一直在改变着大众的生活方式。电商已是现代经济活动中不可回避的课题,淘宝打垮了实体门店,亚马逊颠覆了书籍出版模式,农业将是下一个电商的蓝海。但我国农业仍普遍存在现代化、标准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农业从业人员依然存在老龄化、兼业化、低端化等现象,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上海市浦东新区虽从2010年起开展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目前已在全国综合排名第一,但全国农产品电商面上存在的问题和现象在浦东也依然存在。为适应当前信息化的发展,因此,浦东新区都市现代农业要在“三高”(高端、高科技、高附加值)上进一步迈进,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将是需要给予重点关注的领域。为此,笔者通过对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商情况进行综述,并通过对浦东新区200个农业经营主体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了解了浦东新区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工作建议。

1 我国农产品电商总体情况

1.1 前景广阔,发展迅速

电子商务在服装、电子产品、出版物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后,正逐步向最为传统的农业产业渗透。我国既是农产品生产大国也是农产品消费大国,农产品电商交易规模增长迅速[1]。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我国生鲜电商交易由2013年的13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560亿元, 2014年生鲜电商已接近4 000家;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18年生鲜交易总额预计将超过1 500亿元;根据《阿里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5)》统计,阿里平台上农产品交易额由2013年的28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95亿元。

在阿里农产品的统计排名中,上海的农产品电商销售和消费分别排名第2和第4,因此上海的农产品电商发展有较好的基础,且尚有潜力可挖。浦东新区作为上海市农业大区,有全市1/10的农业人口、1/5的行政村、1/5的农业总产值,全市40%的西甜瓜产量,在农产品电商方面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竞争激烈,盈利艰难

农产品电商这片蓝海已被众多资本相中,2012年以来,阿里巴巴、苏宁、京东、一号店等电商平台开辟了农产品电商频道,甚至很多物流企业也开始涉足农产品电商,本来生活、沱沱工社等以农产品为主要商品的新兴电商平台更是吸引了一轮又一轮的风险投资。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目前4 000家左右的生鲜电商中,仅有极少一小部分处于盈利状态,大部分略亏,一部分甚至出现了巨亏。2015年底至2016年,原先一些风声水起的特色农产品电商甚至步入了关闭或转型。如上海的菜管家关闭后被光明集团收购,美味七七在2014年得到亚马逊2 000万美元融资后于2016年4月宣布倒闭,北京的青年菜君经过B轮融资后于2016年8月宣布倒闭。

1.3 政策支持,仍有可为

电子商务对减少商品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交易信息不对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从2015年开始,国家层面涉及农村电子商务的政策层出不穷,经初步梳理有23项之多,表明农产品电商也是当前政策重点支持内容。农业部、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印发的《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是完善农产品市场机制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扩大和提升消费需求的重要动力,也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客观要求。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目前生鲜电子商务的毛利率平均可达30%~40%,其中海鲜产品最高,达50%以上,冻肉类达20%~30%,水果次之。因此,今后农业电子商务要走出目前单一的花钱刷单、赔钱赚吆喝的模式,就需找准适应农产品特点的经营模式。

2 影响农产品电商盈利的主要因素

2.1 物流基础差

农产品流通物流,特别是生鲜产品的流通,在极大程度上依赖冷链物流,但我国冷链物流覆盖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与发达国家、与现阶段农产品电商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据统计,我国冷链腐损率较高,仍处于初级阶段[2]。2015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藏运输率分别为30%、50%、65%左右,腐损率为15%、8%、10%左右,相比发达国家5%的损耗率,损耗较大[3]。此外,我国61%的物流服务企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在库存查询、货物跟踪以及订单管理等方面服务功能差,难以满足农产品电商对现代物流的需要[4]。

目前市场上通用冷链物流方法是采用“泡沫箱+干冰”的方式进行配送,相对于单价较低的农产品而言成本过高。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生鲜电商一个订单的平均物流成本在50元以上,即便是物流成本控制较好的沱沱工社,一个订单也在48元左右,截至2015年,生鲜电商的平均订单价是150元,其中物流履单成本已占50%。农产品物流,特别是冷链物流达不到要求,是造成目前农产品电商发展缓慢最重要的瓶颈。农产品(大多数是生鲜产品)从原产地到消费者手中,若没有完善的冷链物流支持,产品的品质和消费者的感受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对于电商这种销售者、消费者、商品不在同一物理空间和时间节点的销售模式,物流对商品品质的影响是制约商业模式发展的关键因素。

2.2 标准不统一

不同于服装、电器等工业产品,我国的农产品尚未建立较为统一且能被普遍接受的标准体系,导致了销售者和消费者除了面对面的现场交易以外,无法对农产品品质有统一的对话口径,一旦对商品品质有所异议,难以协商一致。同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相比,我国在农业标准化方面并没有被普遍认识。农业标准多集中在农产品的产前和产中各环节,产后标准和系列标准较少。产后的分级、加工、包装等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已成为我国农产品上档次、创名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制约因素[5]。国外农业产业化发达的地区,每一个水果在品质、大小、规格上都经过分类筛选,同一级别的水果各项指标均相同,做到标准化后,既增加了农产品的商品性,又能有效降低了在电商销售过程中因商品质量引起的纠纷争议。

2.3 广告营销弱

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商领域的市场份额分配呈“两超-多强-小众”的寡头竞争格局,“两超”指阿里系网站、京东系网站两个超级垄断网站,加起来占市场份额的80%以上。“两超”以外的农产品电商平台要增加自身的市场份额,其广告营销的投入非常大。目前包括农产品电商在内的大多数电商存在严重的网上、网下均“千网一面”的同质化现象,导致竞争无序,亏损经营,建站与关站并存。为此,电商仍需积极探索差别化、个性化、特质化的市场细分战略。

2.4 基地联结松

目前很多农产品电商的经营思路还是传统的B2C模式,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抢流量、刷单数、争份额上,将传统的集市搬到网络上,对农产品的展示还仅仅停留在美化商品图片上,没有将信息化的优势发挥到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还未与生产基地建立紧密的联结关系,未做到对农业生产、经营以及消费进行深入渗透,既没有通过采摘体验、物流体验、可追溯、供应链可视化等维度全程展现,又缺乏通过从源头到过程再到产品的全流程展示,更是很少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市场需求等大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从而指导基地生产。

3 浦东新区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情况和农产品电商开展情况

3.1 基本概况

此次调研主要是了解浦东新区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情况和电商开展情况,调研以问卷形式为主,为保证问卷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本次问卷采用匿名填写的形式。为确保调研对象能更加全面、完整地填写好问卷,利用现有的农业服务网络,由各镇农业辅导员向各经营主体发放问卷。同时,为保证问卷填写的客观性、真实性,要求辅导员仅作问卷填写辅导,对填写过程中不明白、不清楚的问题进行解释,不对问卷的填写过程有倾向性的引导。

发放问卷的对象为浦东新区范围内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区级达标以上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普通农户。其中,企业51家(全覆盖)、合作社113家(随机抽取)、家庭农场21家(随机抽取)、普通农户15家(随机抽取),共计200家农业经营主体,问卷填写对象均为各经营主体的负责人。在本次调研对象选择上,既考虑了农业企业、合作社为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主体,也兼顾了目前仍存在的非规模化经营的家庭农场和普通农户,并分配了适当的权重比例,力求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浦东新区的农业经营和农产品电商情况。

本次问卷回收共计197份,回收率98.5%,其中有效问卷181份,占回收问卷的91.9%,占问卷总量的90.5%。有效问卷中各经营主体分布为农业企业45家、合作社104家、家庭农场19家、普通农户13家,占比分别为24.9%、57.4%、10.5%和7.2%。

3.2 浦东新区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情况

3.2.1 经营业态

浦东新区农业经营中种植业占绝大多数,有72.9%的经营主体从事种植业。

3.2.2 土地规模

浦东新区农业经营土地规模集中在6.67~33.33 hm2,占经营主体的55%(见图1)。

图1 浦东新区农业经营土地规模情况

3.2.3 经营者年龄

浦东新区农业经营者(企业负责人、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农户)的主要年龄段集中在40~50岁,其次为30~40岁、50~60岁,40岁以上的农业经营者占72.3%,30岁以下的农业经营者仅占3.3%(见图2)。按照各年龄段所占比例对农业经营者年龄进行加权,浦东新区农业经营者的平均年龄为45.67岁,总体上年龄还是偏大。

图2 浦江新区农业经营主体年龄结构

3.2.4 年资金投入

浦东新区农业经营中每年资金投入的分布较为平均,主要集中在10万~50万元、50万~100万元、100万~300万元3个区间内,三者的分布比例大致相当(见图3)。

图3 浦东新区年资金投入情况

3.2.5 年销售额

浦东新区农业经营主体年销售额主要分布在100万~300万元(28.3%)、500万元以上(25%)、300万~500万元(17.8%),三者占总数的71.1%,其余区间段分布较少。3.2.6 年利润

浦东新区农业经营主体年利润主要分布在10万~30万元(23.9%),其次分布在5万~10万元(19.4%)和30万~50万元(18.9%)(见图4)。

图4 浦东新区农业经营年利润情况

3.3 浦东新区农业经营主体电商开展情况

3.3.1 总体情况

目前浦东新区农业经营主体已涉足电商的仅占14.5%,其中7.8%尝试在淘宝、微店等电商平台上出售农产品,6.7%以自建网站形式开展电商交易。大部分农业经营主体还未开始农产品电商的尝试,39.1%的经营主体希望区里有统一的电商平台帮助农产品销售,31.8%的经营主体不知道如何开展农产品电商,14.5%的经营主体认为开展农产品电商太麻烦,不想尝试(见图5)。

图5 浦东新区农业经营主体电商开展情况

3.3.2 不同经营主体电商开展情况

不同类型经营主体农产品电商开展的程度各不相同,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农业企业中有42.2%开始了农产品电商的尝试,5.8%的合作社也做了农产品电商的尝试。统计中普通农户也有1例在电商平台上卖农产品,但因样本过少,在统计学上的研究意义不大。

3.3.3 不同经营者年龄段电商开展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除30岁以下的经营者外(样本过小),越是年轻的经营者越愿意尝试农产品电商销售,而更倾向于自建网站做电商(见图6)。

图6 不同年龄段经营主体电商开展情况

3.3.4 不同经营业态电商开展情况

在浦东新区各经营业态中,农产品加工业和混业经营的主体开展电商的比例较高,分别占全部经营主体的41.6%和36%,种植业开展电商的比例最低,仅7.6%(见图7)。

图7 浦东新区经营业态电商开展情况

3.3.5 不同经营主体销售额电商开展情况

从销售情况看,年销售额越高的经营主体开展电商的越多,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经营主体开展电商交易的占37.8%,自建网站的有20%,年销售额300万元以下的经营主体中开展电商交易的仅2.9%。

3.3.6 农产品网上销售碰到的困难

农业经营主体中普遍感到网上销售的主要困难是“快递运费贵”和“运输保鲜差”,分别占31.5%和30.9%。其次为“不懂上网”、“单笔交易额小”和“物流损耗大”,分别占25.4%、25.4%和23.8%。

3.4 浦东新区农业经营主体网购农资情况

3.4.1 总体情况

除了在网上销售农产品,网购农资也是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电商尝试的手段之一。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农业经营主体购买农资的主要渠道还是通过农资商店购买,网购的仅占6.5%,究其原因可能与目前我国农资网上交易不发达有关。

3.4.2 不同经营主体网购农资情况

在各经营主体中,家庭农场尝试网购农资的比例较其他经营主体高,约占10.3%,其次为农业企业,占5.9%。

3.4.3 不网购农资的原因

未采用网购方式采购农资的经营主体,主要认为还是传统的农资采购渠道质量放心、价格也较便宜,且农资作为大宗采购商品,可与经销商直接洽谈购买;而因不懂上网而未网购的仅占不网购农资经营主体的7.8%(见图8)。

图8 浦东新区农业经营主体不网购农资的原因及结构

3.5 调研小结

从调研的总体情况看,浦东新区农业经营主体不论从网销农产品还是网购农资方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农业经营主体的电子交易商务培训还有待加强。特别是网销农产品方面,有31.8%的经营主体不知道如何开展网络销售,39.1%的经营主体希望有全区统一的网络销售平台帮助开展农产品网络销售。在浦东新区主要的农业经营业态——种植业领域,仅有7.6%的经营主体尝试过农产品电商,远低于平均水平。经营者年纪轻、销售额大、组织化程度高的经营主体更愿意尝试农产品电商交易。农产品电商推广的主要困难是“快递运费贵”和“运输保鲜差”。

4 推进浦东新区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政策建议

4.1 加强农业经营主体的电子商务培训

电子商务有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化解信息不对称、促进交易等作用,虽然目前农产品电商还存在运费贵、保鲜难、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但电商仍是今后农产品交易的大趋势。然而,目前浦东新区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存在对电子商务不了解的现象,需要对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相关的技术、规则等业务培训,帮助农业经营主体对电子商务有更全面的了解。

4.2 支持农业经营主体使用电商平台交易

从目前我国生鲜电商平台发展情况看,盲目地建网站、做平台很容易陷入“烧钱”陷阱。虽然政策鼓励农业经营主体了解、参与农产品电商,但不建议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平台建设,而是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利用现有成熟的电子交易平台试水农产品电商交易。

4.3 适时引入成熟电商平台与农业经营主体合作

浦东新区的农业经营主体或是不了解如何开展电商交易(31.8%),或是希望建立全区统一的农产品电商平台(39.1%),然而目前电商平台的总体运营情况并不理想,由政府直接投资建立农产品电商平台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通过比较,较为稳妥的方式是适时选择成熟的电商平台与农业经营主体对接,由成熟电商为本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定制化、区域化平台。农业经营主体需要了解、学习电子商务运用,农产品电商也需要与生产基地建立紧密联结。如由电商平台负责对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运用的培训和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向电商平台提供符合标准的农产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成农产品电商与农业经营主体的双赢合作,而政府相关部门则更多地发挥好沟通协调作用,开展标准制定、规范交易等工作。——

[1] 洪涛.2015年我国农产品电商发展与2016年展望(上)[J]. 商业经济研究,2016,(11):63-66.

[2] 易海燕,张峰.基于冷链物流的生鲜电商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4,(31):26-27.

[3] 杨钧.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47(2):222-226.

[4] 归秀娥.“互联网+”给农产品电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新西部(理论版),2015,(23):62-63.

[5] 金爱民.农业标准化作用与机理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农业科技信息※

草莓灰霉病如何防治

一、发病条件

草莓灰霉病是低温高湿病害,最适宜发病的月平均温度为18~25℃,最高温度为32 ℃,最低温度为4 ℃,相对湿度为92%~95%或植株表面有积水。

二、防治措施

根据草莓灰霉病的发生特点,在防治措施上做好以下几方面:(1)加强排湿,特别是在雨水较多的季节,田间不能有积水。(2)合理密植,增强田间通透性,降低田间湿度。(3)清洁田园,及时去除病叶,并带出田间深埋,减少传染。(4)诱抗护壮,可使用“太抗+碧护”喷雾植株,增强草莓的抗病能力。(5)发病初期及时施药防治,可用嘧霉胺、扑海因、腐霉利等药剂交替喷施。

(信息来源于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2017-03-20

猜你喜欢
浦东新区电子商务主体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为“浦东新区法规”开启众筹模式
何谓“主体间性”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行业协会在科技创新中的政策选择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浦东新区公立综合性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现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