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指路明灯

2017-08-30 08:41李少荣
人生十六七 2017年8期
关键词:定岗调车父辈

李少荣

我出生在一个铁路“世家”,爷爷是铁路学校的校长,奶奶是辅导员,父亲是车站党委书记,还有大伯、大姑、小姑都是铁路人。在父辈的熏陶下,我从小便和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或许是命运的安排,在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我是一个铁路人。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一列列绿色的火车。拖着长长的身躯,慢慢驶进站内,然后在鸣叫中又离开车站。我在火车站长大,并不是父母工作忙而无法照顾我,而是爷爷和父亲想从小就培养我对铁路的感情。

看着父亲在寒冷的冬季为旅客送上热水,看着父亲搀扶着老年人通过检票口,看着父亲为了那些买不到车票的滞留旅客忙前忙后,我幼小的心灵意识到,铁路人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称呼:我要成为铁路人!每当我豪迈地对家里人这样说时,家里人都特别高兴,特别是爷爷和奶奶,在他们眼里,我就是铁路人的希望。

然而,高考的时候却发生了变化。高中时代,我突然萌发了去当海军的愿望。但家里人认为我应该回到铁路去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由于成长期的叛逆,我毅然决然地报考了哈尔滨工程大学,这并不是他们想让我上的大学。

离大学报到的时间越来越近,我开始准备人生旅程的行囊。然而,我却遇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我满以为父亲早已为我准备好火车票,父亲却对我说:你自己去买票吧。当时我以为父亲在和我怄气,倔强的我没有求父亲,而是自己来到了火车站。我心里想:不就是一张火车票吗?我有能力解决。然而,多年以后我才意识到父亲的良苦用心。

愿望总是美好的,但现实很冷酷。在人山人海中我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腰酸腿疼的我只买到了一张硬座票。也许大家会说,坐硬座很正常啊。

但是对一个18岁的孩子来说,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旅程,何况还是夜车。我想把这张票退掉。父亲知道这个消息后,依然没有帮助我。于是,我就这样在颠簸中开始了大学生涯,可我没想到的是,火车成了我大学生涯不愉快的开始。大学四年、研究生两年,几乎每次回家,我只能买到站票。

母亲心疼我,让父亲帮我买张卧铺票,而父亲每次都选择了沉默。毕业前的一个晚上,父亲来到我的身边,他问我知不知道为什么让我自己买车票。我回答说不知道。他说,他就是想让我亲身体验一下百姓买票的艰辛,我愣住了,突然明白了父亲的用心良苦。父亲接着说:“中国的铁路虽然总里程数排在世界第三位,其实很落后。按照人均铁路里程计算还没有一根香烟长。平时还好,到了运输高峰期,特别是寒暑假、春节,很多老百姓都是一票难求,站着回家都成为奢望。中国的铁路建设需要更多的人才去前仆后继,什么时候坐火车能成为一种享受,那就是中国铁路的新的起点。”

父亲语重心长的话,让我的人生观彻底地改变。在就业时,我毅然选择了铁路,这不仅是为了完成家人的心愿,更重要的是我要为中国铁路的发展做出我的贡献。我要让父亲自豪、让父亲欣慰。

在我和沈阳铁路局签署了就业合同后,全家人都很开心。爷爷说,他在教育界工作了一辈子,为铁路人培养了无数的优秀人才,我是他唯一的遗憾。

现在我加入了铁路人的队伍,他很高兴,希望我能在铁路做出一番事业来。去车辆段报到时,人事科科长惊诧地看着我说,你是我们段第一个真正意义的研究生。来这里你不觉得有点屈才了吗?我笑着说:“学历只代表我多读了几年书而已,并不能代表我业务上有多高明。我喜欢铁路,我要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铁路人。中国铁路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未来路还很长,需要老师的指引和帮助。我也要不断地完善自己,争取早日做一名合格的,新时期的铁路工人。”

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铁路生涯。大学生来到铁路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去车间实习,和师傅一起到工作面作业。刚开始的时候,我对这里的一切都很好奇,什么都想去试一试。但时间长了就失去了新鲜感。我突然有点厌烦这样的生活,认为在这里拧螺丝是在浪费时间。在一次和父亲的通话中,我对父亲流露出这样的想法。父亲却给我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那年父亲已是火车站的党委书记了。一天,他在办公室观看职工调车作业时,一辆调车机意外脱轨。他马上来到了现场组织工人进行抢修。庆幸的是没有人员伤亡。当职工还在疑惑为什么会脱轨时,父亲却立刻说出了事故的原因。事后经过确认,证实了父亲说的是对的,很多师傅都很诧异,作为一名政工干部,为什么对业务如此熟练?父亲说:“他曾经是调车组的一名调车员,对调车作业相当熟悉,因此才能准确地判断事故的起因。”

说完這些话,师傅们无不佩服父亲,那些曾经质疑父亲业务能力的人也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父亲对我说:“你以为随随便便就可以成为一名铁路管理者吗?没有基层的经验,不亲自动手去操作,怎么能真正了解一线职工的工作?连最基本的作业都不懂,如何管理他人?别人又怎么能服你?”听了父亲的话我释然了。从那一天开始,我再也没有抱怨过,每天都认真地跟着师傅不厌其烦地去拧螺丝。

就这样,我度过了三年实习期。之后又面临着一个新的选择:定岗。在很多大学生眼里,定岗到科室是最佳选择,因为大家一致认为:又脏又累的车间不该是大学生待的地方。我也这么想过。我再一次拨通了父亲的电话。父亲说,爷爷也很关心我定岗的事情,他俩却一致认为我应该留在车间。

父亲说,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在车间我会发展得更好,因为车间是生产一线,是铁路的根本所在。在这里,我能学到科室所学不到的东西。这些东西,会让我终身受益的。要想在铁路走得更远,熟练掌握业务能力是很重要的。

爷爷也告诉我:“在铁路,对于大学生来说,能学业务的就是在车间的这段时间,如果进入科室,再想回去就难了。”我的父亲就是典型的例子。

他就是在车间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今天,而父亲同期的同事,有些比他早几年进入科室,现在还是一个普通管理者。因为他们遇到了瓶颈,业务的不熟练阻碍了他们的发展。同时,铁路一线车间很缺乏人才,他们建议我留在车间,为铁路一线车间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听完爷爷和父亲的建议,我选择了留在车间。在人们惊诧的眼神中,我安心地工作,努力进步。

而今,我的业务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得到了车间领导的认可。车间领导让我承担了很多重要的工作。虽然跟科室的同事相比,我每天要面对又脏又累的生产工作,但是我很快乐,因为我知道,我正在成长,我在为自己的未来积累财富。用父亲的话讲: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能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我的路还在继续。我会时刻铭记父辈教导,带着一颗平常心,在最平凡的岗位,书写自己的不平凡。为了中国梦,也为了我的梦想贡献一分力量,我要为中国的铁路成为世界第一强奉献我的青春和热情!

编后感言

人的一生,心中总有一盏明灯引领着你前行。很多晚辈都急切地想超越父辈,但他们忘记了一个根本的道理,超越需要有强壮的脚力。只有扎扎实实地汲取父辈的营养,超越才有可能。不要以为只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其实你身边有最好的老师。对父辈除了孝顺,还要有骨子里的敬重。

猜你喜欢
定岗调车父辈
父辈们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CTC与STP结合的调车作业控制方案
客车调车作业管理的探讨
增设调车信号机 防止调车越出站界
中盐红四方公司定岗定编优化设计及其实践
接过父辈的旗帜
一种调车防护应答器的设计
青岛 医保定岗医师考核实施积分淘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