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是一种美德

2017-08-30 09:54刘文祥
人生十六七 2017年8期
关键词:一分钱老伴家风

刘文祥

喻宝升今年65岁,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全家人都信守着一个宗旨,那就是自己家的家风——“勤俭持家”。

喻宝升和老伴勤俭持家,真正做到低碳生活。平时就养成了节电、节水、节油、节气的习惯。平日里他们很少在饭馆就餐,并不是因为怕花钱,而是因为在家里做饭吃,吃多少,做多少,不浪费。在生活中注重勤俭。例如:原来织的毛衣现在不漂亮了,老伴就拆成毛线,织成脚垫、地毯,踩脏了还能洗,不用再买新的脚垫了。旧毛线还能打成毛毯继续用,不用买新毛毯;毛巾用过做抹布;用旧报纸折成纸盒装垃圾,尽量少用塑料袋;时刻提醒孩子:“我们有资格享受,没有资格浪费。”孩子们读过的课外读物,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孩子,遇到有受灾的事情,都积极参与捐助。他们全家的出行原则是,能走路的不骑车,能骑车的不开车。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每一个家庭因人的性格、文化素养等方面因素的不同,各有各的不同风格。这些年一路走来,使喻宝升感悟到勤俭持家本身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其实更是给孩子做一个典范,生活中作为父母的每一个小细节都在影响着你的孩子。

喻宝升有一儿一女。大女儿今年38岁,小儿子今年23岁。喻宝升记得小儿子在他10岁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那年春节前,他用妈妈平时每次给他5角零花钱积攒下来的60元钱,给喻宝升买了一件礼物,当时让他感到很吃惊,他才10岁啊。从那以后,每年春节他都不忘给我买一件礼物。

在他上初中的时候,他妈妈不小心把脚崴了,上下楼时,只要他在身边,肯定背着妈妈。不管妈妈到超市或者市场买东西,他都会主动帮忙拎着。

在乘坐公交车时,他都会尊老爱幼,从来都是把座位让给其他乘客。记得儿子在填报中考志愿时,他母亲根据他平时的学习成绩,担心考不上重点高中,商量后决定花3万元让他择校进入沈阳铁路实验中学就读。报志愿那一天,母亲几次打电话找他,让他报考铁中,他都有意不接电话。

最后,给喻宝升的手机发了一条短信:“我答应你和妈妈,我上高中不用你们给我多花一分钱,我的事让我自己做主,不用你们管。”看到这条短信,我告诉他母亲,儿子长大懂事了,由他自己选择吧,咱俩不要干扰他的决定了。

高中毕业后,儿子成功考上了沈阳工业大学。去年7月份从学校毕业,毕业一个月自己就找到了一份工作,到宁波中金石油化工厂上班。从初中到高中、到大学,一直到工作,没有让我们夫妻俩操太多心,没有多花一分钱。

下面再说说他的大女儿,她现在也已经为人母了。记得她小时候,也就三岁左右吧,喻宝升带她去副食商店买她喜欢的零食,需要花费一角五分钱,喻宝升故意给她一角四分,少给一分钱。便在旁边观察她,看着她用小手捧着一角四分钱,踮着小脚,喊卖货阿姨要买那个零食,售货员接过钱,数了一下,告诉她还差一分钱。她乖巧而着急地说:“阿姨,我就这些钱,你就卖给我呗。”售货员看着她乐了,告诉她别着急,回家管大人再要一分钱,然后再回来买。喻宝升从兜里掏出一分钱正准备递给孩子,这时一位与他差不多岁数的男同志看到这一幕,马上拿出一分钱给我的女儿,孩子马上非常懂事地对他说:“谢谢叔叔。”喻宝升本意是为培养孩子自己拿钱买东西的本领,没想到会看到这样一幕,让他感到非常欣慰。

记得女儿在她9岁那年,刚好上小学三年级。他们单位第一次分房,给了一个平房宿舍,位置在长江北街沙河子,地理位置较偏,当时她在和平一校上学,现医大一院斜对面。

那年冬天,沈阳下了一场大雪,他骑车下班很晚到家,发现他们俩还没回来,便赶快去车站接他们,结果在去的路上看到他们了,看到女儿冻得满脸通红,还乐呵呵地跟我讲等车和挤车的趣事。女儿成长经历很丰富,主要是小时候就练就了她吃苦、自力的能力。

女儿19岁时在商业城当营业员,当时做了两份工,早班在三楼卖皮鞋,中午一点下班,再跑到四楼卖针织品。她说年轻也不觉得累。记得上班第一个月开工资,她就请喻宝升和老伴到饭店吃饭。每月开资,她都会自己留下一些零花,余下的都交给妈妈。感觉孩子非常懂事,喻宝升夫妻很欣慰。

在女儿上班几年后,她有了一个“爱好”,买新衣服。三天两头买新衣服,拿回家给她妈看,开始没觉得什么,后来她总买,她妈不高兴了,把她骂了。

女儿委屈地跟喻宝升说:“我干的工作是服务行业,大家都是这样,穿得太差,跟不上潮流,会让大家瞧不起,条件好的,买的品牌衣服都是好几千块钱一件,我买的是山寨版的,一件才200多。”听后,喻宝升问老伴:“女儿买衣服管你要钱没?”她妈马上急眼说:“我才不会给她拿钱呢。”

他说:“孩子拿自己的钱买衣服,净捡不贵的买,也算俭朴了。以后就不要管她这事了,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习惯,管太多反而让她对咱有反感。”

这事过后,女儿还像以前一样,有什么事也不会瞒着咱们,遇到合适的衣服,也会给她妈买,孩子时常会想着爸妈。

现在,女儿时常到大连、长春、哈尔滨、深圳等地出差,练就了较强的工作能力。女儿也是每年春节都给喻宝升老两口各买一件羊毛衫,时常挂念着父母。

喻宝升的外孙女从小是由喻宝升和老伴带大的,在她身上,他们老两口付出很多。在家里,他们都叫她小朋友,和孩子相处,要放下家長的姿态,以一个朋友的心态与她相处,会发现孩子越长大越愿意跟你相处,有什么心里话也会跟你说。

在她六年级放暑假时,有一天,她在喻宝升家写作业,看到姥姥绣十字绣时不停地咳嗽,她马上下楼,一会儿回来时手里拿着从药店买回来的治咳嗽药,当时姥姥很感动,直夸她懂事了。

去年到宁波送儿子去工作单位报到,回沈阳后,喻宝升和老伴说:“三个孩子咱俩总算给养大了,今后咱俩就要相依为命了。”看到孩子们相处融洽,他俩感觉很幸福、很满足。

喻宝升全家人在一起总是感觉很开心,儿女辈、孙女辈都相处得很愉快,家里气氛很和谐,看似他们没大没小,喜欢直呼其名,但是同样也感觉这样很舒服,没有距离感。小辈与长辈可以玩在一起,笑在一起。正是这种相互平等、信任、祥和、幸福、温情的家庭生活,让我感悟到“热爱生活,勤俭持家”这种家风的重要意义。

喻宝升告诉我们说,他认为家庭应该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春雨,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

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编后感言

勤俭是一种美德,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会珍惜,懂得节俭,能创造良好的家庭风气,这既是家风,也应是国风。

猜你喜欢
一分钱老伴家风
莫让老伴变成“老拌”
老伴,幸福相伴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风伴我成长
捡到一分钱
捡到一分钱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爱“多事”的老伴
“同居”养老伴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