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教学模式下任务化管理药物制剂实用技术课程

2017-08-30 00:03吴秋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4期
关键词:慕课

吴秋平

摘要:药物制剂实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兼具药剂学理论知识和药物制剂技术实践知识的课程,随着各种教学改革的推进,其授课手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本文作者通过对药品检测专业学生的授课实践,整理和总结利用慕课平台,以任务化管理方式完成的药物制剂实用技术课程教学。

关键词:慕课;任务化管理;药物制剂实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4-0185-02

藥物制剂实用技术是针对医药类专业非药物制剂专业的大专学生设计的一门理论兼实验操作技能的课程,该课程包括了药剂学的相关知识,涉及到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知识,其基本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保证以质量优良的制剂满足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1]。同时,该课程针对医药类大专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就业方向,有选择的加入药物制剂制备技术,使学生在今后就业过程中能够有所应用。

随着网络在生活中的普及,基于网络平台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正在成为目前的学习新方式[2]。慕课(MOOC)教学[3]是2012年由Coursera,edx和Udacity三大平台为主导开展的网络教学实践,并在国内联合众多著名高校合作推出网络课程,同时在各大网络平台上进行传播和教学管理的教学方式。在早期的慕课教学实践中,以通识课、介绍型课程为主,因为这些课程的专业性较低,晦涩的专业词汇较少,同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够为大部分网络使用者所接受。而如药物制剂实用技术这样具有较强专业性的课程,一般较难完全依赖慕课进行教学,因此可以考虑借助慕课平台,将该课程中内容较理论的知识点采用视频教学进行,将该课程的教学手段变得多元化。

一、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

药物制剂实用技术课程是除了药物制剂专业学生以外,其他医药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药物制剂技术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在该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对药物制剂的主要理论知识和相关实验操作有所掌握,同时,教师在准备过程中,内容应当偏向于宽而广,而不是专而深。因为,对于非药物制剂专业的学生,学习药物制剂实用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剂型和制剂的基本知识。针对这样的学生,高专学校的教师在不断摸索改进教学方法,近些年有些教师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4]、启发式教学、讨论教学模式、直观教学模式[5]等,都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

由于大专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程度要求不同于本科院校,更不同于研究院校,作者所在学校的药物制剂实用技术课程所选的教材为本校教师自行编写的高职高专类学生适用的课本,该课本主要介绍各种剂型的原理和制备过程,并在知识点后加入大量制备实例,有助于学生加强理解。但由于非药物制剂专业的学生对药物制剂实用技术这门课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的兴趣度就大大降低了。同时,以往对非药物制剂专业学生的讲课方式主要还是以传统的老师灌输授课形式,学生对知识点理解较差。

为了改善药物制剂实用技术课程的授课现状,作者在本校进行药物制剂实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授课对象为药品检测专业大二学生。为了改善非药物制剂专业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热情,作者利用学校现有的慕课平台,将课本中的部分知识点进行任务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同时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主要采取的方法如下:(1)将两个平行班分别采用两种方式进行授课,分为A、B班,A班采取新的授课方式,B班按原授课方式进行讲解。(2)A班63人,分为9组,每组7人。在一个学期的授课过程中完成3次任务,任务内容主要针对液体制剂、固体制剂、灭菌制剂,每个任务由三个小组分别完成,在小组任务汇报课上,其余不参与任务完成的6个小组进行提问和讲解。(3)在任务汇报课上,每个小组的任务分由老师打分和其余小组互评分加权组成。(4)A班每个人的成绩组成分为期末成绩、任务完成成绩、实验分三部分。

针对药品检测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该类学生对药物制剂实用技术的认知态度,作者采取上述方法对其进行平行班对照上课试验。一学期教学后,学生对书本的理论知识均能有所掌握,但是,A班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高于B班,每个知识点结束后,在对知识点回顾时,能够迅速找到并且根据相应场景回忆知识点,因此,慕课背景下的任务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繁多冗长的书本知识中找到重点难点,并学会自己分析和解答。

二、实施挑战与收获

药物制剂实用技术是一门兼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实验课是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并应用理论知识的一个途径,因此,在讲授理论课知识的同时,对相应开展的实验课情况应当有所解析和俩系。在上述教学过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实验课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带入课堂,作为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软膏剂和栓剂制备,实验课结束后,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将自己制备的软膏和栓剂带走留作纪念,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制备的制剂带到课堂上,在讲解软膏剂和栓剂的理论知识的时候可以观察自己的产品,加深印象。课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反馈都非常好。

在进行任务布置前,教师要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大量准备,将任务的范围变大,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任务的完成要求和相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同时结合实际发生的药害事件,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和理解,加强学生对制药行业的严肃性。比如在布置灭菌制剂的相关任务时,课程开始前可以由小组查找关于灭菌制剂的相关药害事件,如2006年发生的“欣弗事件”就是典型的灭菌参数设置不当引起的药害事件,学生通过分析该事件,了解制剂灭菌的重要性。在灭菌制剂讲解过程中,回顾前面的制剂进行比较,突出灭菌制剂的特点,同时让学生自己查找灭菌方法,针对特定的灭菌制剂进行灭菌,并分析方法的对错与好坏,将学生有效带入灭菌制剂的生产一线,学会选择和思考。

在固体制剂教学中有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如果花费课时进行讲解,不但会造成学时浪费,同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大大降低。对于这样的知识点,可以进行慕课视频拍摄,将冗长枯燥的知识点分成几个小点,每次分十几分钟进行视频讲解,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学习。比如固体制剂中通用的粉体学知识和液体制剂中溶解理论,非药物制剂专业学生不需要对该知识点做太深的理解,但是需要在后面的讲解中运用到一部分,为了达到连贯性和便于理解,学生利用学校的慕课平台对该知识点进行学习,在正式上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时,可以较好的理解。

对于上述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但是,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非常艰巨的挑战。教师对班级63人有一定的了解,需要充分调动每个小组中的活跃成员来带动整个小组的参与度。同时在任务汇报课上,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解答并积极调动学生的讨论热情,使汇报不至于太过刻板和沉闷。同时在讲解过程中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验过程讲解知识点,提出学生做的还不够的地方,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发现和总结能力,对教师的情商也是非常大的考验。

三、结论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社会背景下,虽然药物制剂实用技术的理论知识是相对变化较小的课程,教学内容极容易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出现,但是利用网络手段和翻转形式,积极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参与程度,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革新,也是对教师适应新手段和新环境提出的一种挑战。

参考文献:

[1]邢蓉,陈根德,王秀,等.药剂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药事,2010,24(10):2017-2019.

[2]郑杭生,王娟,李范珠,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改革药剂学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J].药学教育,2016,32(2):51-53.

[3]成颖,周四元,张邦乐.基于MOOC的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构想[J].教育探索,2015,2:149-153.

[4]宋珏,陈飞虎,汤继辉,等.案例式、探究式、基于问题式教学方法等方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3,15:126-128.

[5]李文静,张懋璠,左岚,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4):794-797.

猜你喜欢
慕课
慕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
“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ESP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农业高校“慕课”建设研究
浅谈职业院校慕课教学模式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