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治与法治:基于野中郁次郎SECI模型的认识

2017-08-31 15:13范瑾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9期
关键词:人治法治

范瑾

摘 要 日本管理学家野中郁次郎先生有组织地对知识的转化过程提出了结构性的解释,并且详细的阐述了其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内在联系。因此,我们借用他的这种模型,去拟合我们常说的人治与法治问题,探讨其间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 SECI模型 人治 法治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A

鉴于知识论及SECI模型的普适性,笔者尝试用野中郁次郎所提出的企业中的两类知识即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概念,来类比阐述对人治与法治的理解。所谓隐性知识包括信仰、隐喻、直觉、思维模式和所谓的“诀窍”;而显性知识则可以用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语言进行传播,又称为可文本化的知识。不言而喻,我们所说的人治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是模型中所说的隐性知识,是一种主观性强,个体自身发挥主要作用的一种知识;而法治可以理解为模型中的显性知识,客观性强,是利用文字性的描述,阐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更加的规范及制度化。

1 SECI模型

野中郁次郎提出,在企业创新活动的过程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二者之间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知识转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创造的过程。

SEC模型将知识转化分为四种基本模式:

第一种模式——“潜移默化”(社会化),指的是个人间分享隐性知识的过程,主要通过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形式使隐性知识得以传递。

第二种模式——“外部明示”(外在化),指的是对隐性知识的明晰表述,将其转化成别人容易理解的形式,使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第三种模式——“汇总组合”(組合化),这是一种知识扩散的过程,通常是一种将零碎的显性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的过程。即显性知识转化到显性知识的过程。

最后一种模式——“内部升华”(内隐化),指的是知识螺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显性知识转化为组织中其他成员的隐性知识。

总体上说,知识创造的动态过程可以被概括为:高度个人化的隐性知识通过共享化、概念化和系统化,并在整个组织内部进行传播,才能被组织内部所有员工吸收和升华。

2 SECI模型中如何理解人治与法治

人治指依靠个人权威和个人崇拜的作用来管理政权实行政治统治。这里我们可以用SECI模型中提到的隐性知识的概念来理解。

人治论者从经验中看到,人的智力和远见事实上是有差别的,人的道德水平和责任感也是不同的。人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一些贤人智者来指路,并且人们也往往非常信赖、高度尊敬这些贤人智者。因此,最好的治理方式,在人治论者看来,是贤人的政治。放在高度发达的今天也不难看出,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他仍然存在个体独特的一个统治体系,贤者为官参政议政,将个人的智慧知识通过交流沟通,加以修正改进,变成大众的智慧,最后形成统一标准的参照体。再举个实例,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阶层的代表,他带去的议案,就是他通过观察、亲身实践而获得的,所谓的体恤民情就是个体隐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的一个过程。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他可以看做是显性知识。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

法治是以民主自由为基础,需要民主的力量,而我们的法治看上去好像是官方在发动和推进,民众似乎处在旁观者的地位,我们可以理解为是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一种脱节,事实上二者只有相互影响促进,才能使得法治不仅仅是条条框框的条令,更是为人服务的准则。法治作为历史长河中所慢慢产生的意识形态,是我们最直接获得的显性知识,如何将这样的显性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隐性知识,也就是将法律法规内化为自己的真正的行为准则,才是其作用所在。

3评价

“法治”与“人治”的本质区别在于国家权力是否严格依法运作。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当把民主与法治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逐步清除“人治”和“权治”等遗留下来的不良影响。

从SECI模型中知识类型的转化过程来看,人治与法治也并非是相互独立的。两者都有其独特的存在的意义,换言之其发展也是一种螺旋上升的过程。人治作为法治的基础而存在,是通过个体在实际生活中的观察、模仿及发生的事情的一种概括和总结,人们从他人身上无形的学习到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就是一种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一种转化。接着,贤者或有识之士会将这些隐性的知识外化出来,作为一个大众所普遍接受的一种行为准则,这个过程可以看做是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过程。不同的地方、不同领域的规定可能会存在共通之处,此时就会出现一个显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会将法律法规以一种书面正规的方法呈现出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纸质版的文件,以便日后可以有章可循。最后,这样的一种普遍适用于大众的法律法规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影响着每一个个体,这就是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变。此时,可能又会出现一批有识之士对于即存的规章制度提出新的看法和见解,这样就会又出现上述的一种循环过程。如此往复,国家的法律制度会在一种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向更加民主规范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野中郁次郎,竹内弘高.创造知识的企业[M].李萌,高飞,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71.

[2] 毛天虹.SECI理论视角下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157.

[3]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治法治
在法治护航下实现新飞跃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素养现状分析
从人治与法治的结合谈农村治理现代化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新常态下的法治与人治之辩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