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凉都”迎客来

2017-09-01 15:56罗亮亮
当代贵州 2017年32期
关键词:六盘水市三变六盘水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罗亮亮

魅力“凉都”迎客来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罗亮亮

六盘水市把清爽的空气、凉爽的天气“两口气”转化为发展优势,紧扣贵州省三大发展战略,以全域旅游理念引领城市发展,加快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7月以来,全国多地气温突破历史峰值,避暑消夏成为热门话题。酷夏时节,位于乌蒙山区的六盘水,平均气温保持在19.7℃,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纳凉客”。

“三池三湖六盘水,千岩万壑一凉都”。作为全国唯一 一座以气候资源优势命名的城市,六盘水凭借凉爽的天气、清爽的空气,吸引越来越多外地游客前来避暑旅游。

近年来,六盘水立足“中国凉都”品牌,围绕“春踩水城春绿、夏来花海漫步、秋看杏黄果熟、冬在雪上飞舞”打造特色旅游项目,以建设“国际标准旅游休闲度假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了由“江南煤都”到“中国凉都”的转身。

旅游业逐渐成为六盘水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产业。2017年上半年,六盘水旅游收入达96.5亿元,以年度旅游收入统计,增速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位。

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旅游促进城市转型

“这里天气凉爽、环境优美,这个季节如果在家,只能待在空调房里不出门。”广州游客张鹏觉得来六盘水旅游不虚此行。

“这里的山水美景、风土人情都很有吸引力,和印象中的‘煤都’完全不一样。”来自四川的文柏礼通过亲身体验,转变了对六盘水的印象。

气候养人,风景养眼,文化养心,成为游客选择到六盘水旅游的重要原因。

“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是六盘水夏季的主要气候特征,1981年至今,30多年来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夏季平均气温始终保持在19.7℃ 左右。”六盘水市气象台台长吴华洪说。

此外,森林覆盖率达52.7%,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2万个,使六盘水成为高海拔地区少有的夏季避暑胜地。

2005年8月,六盘水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

顺势而为,充分挖掘“凉”资源,发展“凉”产业,为六盘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思路。

由“江南煤都”向“中国凉都”转型,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力发展旅游产业,成为六盘水跳出“资源陷阱”的道路选择。

出台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启动旅游项目建设、营造旅游服务环境,六盘水旅游业步入发展“快车道”。明湖国家湿地公园、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妥乐古银杏景区、乌蒙大草原、牂牁江旅游度假区等景点惊艳“亮相”,景区道路、景点环境、酒店配套等旅游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

同时,六盘水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每年到广州、重庆、昆明等城市,宣传景区景点,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制定旅游优惠政策,吸引游客到六盘水游山观景、休闲度假。

如今,走进六盘水,到处是景、满眼是绿,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配套基础设施、道路交通、景区景点等建设情况良好,旅游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贵州屋脊·中国凉都”品牌渐入人心。

着力改善民生旅游带动扶贫探新路

盛夏时节,盘县哒啦仙谷景区内,游客在紫色花海中畅游、拍照,凉爽的天气配上景区舒适的环境,惬意而美好。

“我们一家人专程从重庆过来避暑,这里又凉快空气又好,女儿很喜欢哒啦仙谷的花海。”重庆游客唐红平一家三口已在六盘水游玩了5天,并准备待足一周。

唐女士口中的花海,是哒啦仙谷的“七彩花田”,7月底正值紫色的薰衣草和马鞭草盛开。吸引游客的,不仅是盛开的鲜花,还有景区整洁舒适的农家乐环境。

“温馨小屋客栈”老板许保英说,开农家乐能让她家一年增收至少5万元,政府对景区的统一建设,使他们的农家乐更加吸引人,“四川、云南的熟客每年都要来住上几天,遇到旺季,来之前还需要打电话预定”。

环境优美的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哒啦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刘静介绍,2016年,哒啦仙谷休闲农业观光扶贫示范园区十个“三变+”项目,共惠及岩脚村200余户700余人,年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

使哒啦仙谷美起来、富起来的,正是农村“三变”模式。“三变”与“旅游+”深度融合,是六盘水市加大旅游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

盘州普古乡娘娘山景区是“三变”改革的发源地。曾经,娘娘山下的舍烹村“家家住的茅草房,进出都是烂泥塘,路无三里平坦,人无三分银藏”。如今,在“三变+旅游”模式的推动下,这里组组通水泥路,处处环境整洁,满目碧波荡漾,视线所及绿意盎然,实现从美丽乡村到美好生活的蜕变。

旅游业的发展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绿色产业。除娘娘山、哒啦仙谷外,六盘水共有20余个景区参与“三变”改革。参与改革的景区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2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亿元,带动4462户23902人脱贫,让景区群众得到切切实实的实惠。

旅游+大数据让凉都旅游更智慧

站在“云上六枝”运营中心指挥大厅大屏幕前,记者深切地感受到大数据为六盘水旅游业带来的变革力量:六枝境内所有景区的实时状况、游客流量尽收眼底,指挥大厅随时可控制景区游客量,维持景区秩序……

“我们的全域旅游云平台,可通过手机APP为游客提供导航、导游、导购服务,提升旅游产业效益。”“云上六枝”运营中心副总经理王文波介绍,“导航”功能通过客流量的实时热力分析,向游客推送出行建议;“导游”功能根据游客所在位置,贴心推送周边景点、酒店、餐馆、娱乐等信息;“导购”功能向游客推送合适的消费产品。

“游客可通过‘云上六枝’对景区各方面服务进行评价,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优化服务。”在距离“云上六枝”运营中心约1公里处的落别乡龙井生态温泉旅游度假区,工程部负责人毕伟告诉记者,“云上六枝”全域旅游云平台对六枝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还体现在提升服务质量上。

这样的智能旅游发展方式,在六盘水不是个例。过去一年,钟山区各个景区先后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和“智慧钟山”APP,游客通过手机和互联网可实现“行、食、住、游、娱、购”的需求。同时,各个景区通过设置VR虚拟现实、电子自助导游等终端,提升游客的体验度。

栖息在明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候鸟。(何杉 / 摄)

“使用电子自助导游比人工导游方便得多,想听哪个地方的介绍,可以随时重复、自助播放。”河南游客张振方说。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潮流引领下,六盘水市借力扶植旅游产业发展,目前正全面统筹旅游云项目规划,并将以此为突破口,提升服务质量,助力旅游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六盘水旅游云项目技术方案规划》已编写完成,并代表六盘水市参加全省组织的政府大数据应用专项行动第一批示范项目评审,目前正在修改完善。

猜你喜欢
六盘水市三变六盘水
一线光阴入洞中
“6+4”组合拳推动“三变”制度创新
山的国度
My Room
诗书画苑
擦亮农村“三变”改革“发源地”品牌
三角恒等变换之“三变”
六盘水:盘县1月份税收实现高增长
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重视民生问题
注重“三变” 学会“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