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太白茶资源状况研究

2017-09-01 04:38郭明何强利
绿色科技 2017年15期
关键词:海拔产量

郭明+何强利

摘要:指出了太白茶生于高寒山地,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通过设定区域,对太白山高海拔地区进行了调查,收集资料。调查结果发现:太白茶主要分布在头花杜鹃灌丛下及周围,当海拔在3400~3700 m之间,头花杜鹃灌丛盖度的变化对太白茶的个体重量、数量及产量都有影响;生境是在高山苔藓的区域内的太白茶的个体重量最大;海拔的变化与太白茶的数量及产量呈反比。根据调查的资料进行了整理,为保护区的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太白茶;头花杜鹃灌丛;盖度;海拔;产量

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5020304

1 引言

太白茶(Thamnolia vermicularia),别名地茶、雪茶、地雪茶。太白茶为地衣类地茶科植物,状如空心草芽,被子器和粉子器侧生地。长30~70 mm,粗1~3 mm,重量极轻,粗者呈扁带状,基部有断痕,先端渐尖细,外表细致,略有皱纹凹点,断面中空,质稍柔软,气无,味苦似茶。以粗壮、色白、味苦者为佳,形似白菊花瓣,洁白如雪,因此得名。

太白茶性凉、味甘,富含雪茶酸、鳞片酸、羊角衣酸、甘露醇、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经药检属安全无毒副作用的饮品,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平肝降火、滋阴润肺降压等药用价值[1]。据报道,太白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2]。太白茶中含有多糖类物质,太白茶多糖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聚合而成[3]。Tadahiro等报道地衣多糖具有很高的抗癌活性,且毒副作用小[4]。在各类中医图书中均有记载,如①《纲目拾遗》:“治胃气积痛,疗痢。”;②《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清热,解烦闷。”;③《四川中药志》:“清热醒脑。治口干舌燥,眼昏头闷,精神疲倦。”;④《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渴,安神养心,明目。治心中烦热、虚劳骨蒸、肺炎咳嗽、癫痫狂躁、神经衰弱、目涩、中暑、高血压。”

2 自然概况

太白茶的生长范围集中在海拔3400 m以上的高山地区,是第四纪冰川遗迹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该地带属于亚寒带气候,为典型的冰川地貌,仅有少量的藏鼠兔、甘肃鼹、蹶鼠等在此地栖居活动。青羊、羚牛在此地活动但不栖息。由于此地气候恶劣,环境单调,鸟类极少,仅见有领岩鹨和白顶溪鸲。本带植被主要由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组成,主要植物有爬柳、头花杜鹃、杯腺柳、高山绣线菊、药王茶、太白花、苔藓、苔草等[5]。

3 调查方法

3.1 设计样线

本次选择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太白山高山地区的小文公至拔仙台、大爷海以东地区和大爷海至玉皇池的3个地区踏查。这些区域线路调查比较方便、安全,太白茶比較集中,另一方面人为活动在此范围内较频繁,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太白山高山地区太白茶的整体情况。太白茶的生长状况分为:较差、一般、良好3种。

3.2 生境选择的调查

主要对药王茶灌丛、杯腺柳灌丛、高山苔藓区、头花杜鹃灌丛4个高山主要生境类型中进行踏查,结合调查地图、GPS计算太白茶在不同生境的分布面积,以此判断太白茶对生境选择。

3.3 头花杜鹃盖度变化对太白茶产量的影响

根据生境调查结果发现:太白茶主要分布在头花杜鹃灌丛下及周围,通过调查头花杜鹃盖度的变化判断对太白茶的影响。将太白茶的生长海拔段分为:3400~3500 m、3500~3600 m、3600~3700 m三个海拔段。根据太白茶的生长特点在每一海拔段将生长的植被根据盖度的不同分为:30%以下、30%~45%、45%~60%、60%~75%、75%以上,5个样方,选取样方时在无人干扰的地方选取,使影响因素单一化。样方大小5 m×5 m。比较同一海拔段内,不同盖度对太白茶产量的影响。

3.4 海拔变化对太白茶的影响

将每一海拔段内设置的5个样方取平均值。通过不同海拔段样方的比较,判断海拔变化对太白茶产量的影响。

3.5 太白茶产量的计算

所有样方按照统一方法计算,方法如下,由于太白茶体小量轻,利用小型电子秤样方内采集30~40个太白茶称其总重,然后计算个体平均重量。计算公式:m=M÷n,m为平均重量,M为总重量,n为总体个数,最后大致以样方内太白茶总体个数乘以个体平均重量得出样方内太白茶总体产量。

4 调查结果

4.1 太白茶分布情况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调查样线最长的是的是在小文公至拔仙台约9.5 km,这一区域,大部分山体坡度大,仅有一条可供行走的道路,人为活动受限。太白茶的生长良好的约占此地区总体的70%。太白茶生长一般大约占22%。生长较差的约占8%;在大爷海以东的地方,调查样线长度约6.7 km,地势平坦,人为活动范围在此区域比其它两个调查区域大,则生长良好的太白茶有所下降约占调查区域总体的55%,生长一般和生长较差的分别上升到30%和15%;大爷海至玉皇池地区地理状况介于以上两个地区之间,调查样线长5.3 km。太白茶生长良好的约占65%,一般和较差的分别约占25%和10%。

从初步调查中发现,太白茶在海拔3400~3700 m的区域内都有分布生长,大部分太白茶生长状况良好,少部分生长一般或较差。

4.2 太白茶对生境选择的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高海拔地区生境类型主要分为药王茶灌丛、杯腺柳灌丛、高山苔藓区、头花杜鹃灌丛4种类型。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太白茶在头花杜鹃灌丛下及周围从海拔3400~3700 m之间都大量分布生长面积26.8 hm2;高山苔藓区在海拔3600~3700 m之间有分布面积约5.6 hm2;药王茶灌木丛周围在海拔3400~3600 m这个海拔段有分布约0.5 hm2;在杯腺柳灌丛生长的海拔区域内中基本没有发现太白茶的生长。由此可以看出太白茶主要生长分布在头花杜鹃灌丛下及周围,其次分布在高山苔藓上。

4.3 盖度变化对太白茶产量的影响

随着灌丛盖度的增大,太白茶的个体均重、总数量和产量都会逐渐减小,调查结果如下。

在海拔3400~3500 m之间的调查中(表3),太白茶主要生长在头花杜鹃灌丛下及周围,样方内头花杜鹃盖度在30%~45%时,是5个样方中太白茶个体平均重量最高0.016 g,总数量最多约为4213根,产量也最高67.4 g;当样方内头花杜鹃灌丛盖度低于30%时,太白茶的数量和产量也有所降低,总数约为3833根,产量57.5 g;随着头花杜鹃灌丛盖度的增大,太白茶的个体重量、数量和产量逐渐减少和降低,在样方内头花杜鹃灌丛盖度达到75%以上,太白茶的个体平均重量降低到0.012 g,总数量约为2625根,产量是31.5 g。

说明在这一海拔段内,太白茶最适宜在头花杜鹃盖度30%~45%的环境下生长,头花杜鹃灌丛盖度过低或变高,反而不利于太白茶的生长。

在海拔3500~3600 m之间的调查中(表4),样方内头花杜鹃灌丛盖度在30%以下时,太白茶生长最好,个体平均重量0.015 g,总数量3073根,产量有46.1 g;样方内灌丛盖度是30%~45%时,个体均重0.014 g,总数量2671根,太白茶产量37.4 g;样方内灌丛盖度上升到在75%以上时,太白茶个体均重降到0.011 g,总数量1628根,太白茶产量只有17.9 g。

说明在海拔上升后,头花杜鹃的盖度低,更适合太白茶的生长。随着灌丛盖度的增大,太白茶的个体平均重量、总数量和太白茶产量则不断减少。

在海拔3600~3700 m之间调查中(表5),样方内灌丛盖度30%以下时,个体平均重量0.014 g,总数量2229根,太白茶产量31.2 g;样方内灌丛盖度在30%~45%时,太白茶个体均重0.013 g,总数量2062根,太白茶产量26.8 g;此区域海拔高,太白茶的生境也会发生改变。随着海拔的升高,头花杜鹃很少集中分布,呈零星分布状态,而太白茶在高山苔藓上也生长分布增多。当高山苔藓的盖度在45%~60%时,样方内太白茶个体平均重量0.014 g,总数量1036根,太白茶产量14.5 g;当高山苔藓的盖度在60%~75%时,样方内太白茶个体平均重量0.016 g,总数量1152根,太白茶产量18.4 g;高山苔藓的盖度在75%以上时,样方内太白茶个体平均重量0.017 g,总数量1271根,太白茶产量21.6 g。

可看出:在此海拔段内,样方内头花杜鹃灌丛盖度在30%以下时最适合太白茶生长。随着灌丛盖度的增大,太白茶的个体均重、总数量和太白茶的产量都在减小。而在高山苔藓上生长的太白茶随着其盖度的增大,个体均重、总数量和产量也有所增大。且与在头花杜鹃的灌丛的生长区比较,在高山苔藓上生长的太白茶质量更高。

4.5 海拔变化对太白茶的影响

在调查中发现(见表6),海拔在3400~3500 m时,样方内太白茶平均产量值最高49.8 g,个体均重处于中等水平0.014 g;随着海拔的上升,太白茶的产量逐渐降低,分别下降到32.1 g和23.3 g;在其余两个海拔段的比较中,海拔上升和生境的变化,样方内太白茶的个体均重也会增加,在海拔3600~3700 m时,太白茶个体重量上升到0.015 g。

说明:海拔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太白茶的产量,产量与海拔高度呈反比;當海拔在3600~3700 m时,太白茶生境的变化对太白茶的个体重量有直接的影响。

5 讨论与建议

针对本次的调查可以发现:一是太白茶在海拔3400~3700 m的区域内都有分布,在海拔3600 m以下时,主要大量分布生长在头花杜鹃灌丛下及周围,海拔3600 m以上,在高山苔藓生境下比较多;二是海拔在3400~3500 m之间,头花杜鹃盖度在30%~45%时,太白茶的产量最大,在海拔超过3500 m后,头花杜鹃的盖度在30%以下时,太白茶的产量最佳,总体可以看出在头花杜鹃盖度低于45%时,是太白茶最佳的生长环境;三是太白茶的生境类型是高山苔藓时的个体重量最高;四是海拔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太白茶的产量,产量与海拔高度呈反比。

本次调查仅对此次调查结果负责,调查中对影响太白茶生长因素研究不够深入,例如,头花杜鹃生长优劣及生长高度等因素对太白茶生长的影响程度,生长在高山苔藓区域的太白茶与头花杜鹃灌丛下生长的太白茶之间相同之处与区别。这些问题还需今后继续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晓玲,杨伯伦,杨得锁.太白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3(4):23~24,68.

[2]边晓丽,丁东宁,苏 玲,等.雪地茶成分清除氧自由基作用的测定[J].西北药学杂志,1996(S1):53~54.

[3]王晓美,罗秦英,靳菊情,等.太白茶多糖的组分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1998(1):10~11.

[4]Kunio Takahashi,Tadahiro Takeda,Shoji shbata,et al Polysacchrides of Lichens and funqi.VI.Antitumour active polysaccharides of lichens of Stictaceae[J].ChemPharm Bull,1974,22(2):404.

[5]何强利,王卫珍,赵云哲.太白山药王茶分布调查与保护措施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5(12):94~96.

Abstract:Taibai tea with a certain medicinal value was born in Cold Mountain.By setting area, this paper collected the data to investigate the high altitude of Taibai Mountain.Survey found that: Taibai tea is mainly distributed around the headdress flower rhododendron thickets.When the altitude was between 3400m and 3700m, the change of the cauliflower shrub cover had an effect on the weight, quantity and yield of the white tea.Habitat is the largest weight of the white tea in the area of alpine moss.The change in altitude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number and yield of white tea.According to the data collated in this survey, reference also provided for conservation areas.

Key words: Taibai tea; Headdress flower rhododendron thickets; cover degree;elevation; yield

猜你喜欢
海拔产量
国家统计局:2019年猪肉产量4255万吨 下降21.3%
世界海拔最高县西藏双湖县纳入国家电网主网覆盖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孩子的潜力无限,这样的“狼爸”可以多一些
豫烟11号基础香味物质对不同海拔生态的响应
云南红河流域木薯细菌性枯萎病发生危害动态研究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