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学生心理“瓶颈”,让学生快乐学作文

2017-09-01 02:41苏敬文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学生心理小学作文教学瓶颈

苏敬文

【摘 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任务在于学生独立地运用连贯的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真情实感,而部分学生存在“能说不会写,下笔不动人”的情况,要想改变这种“瓶颈”,归根结底应该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学生心理

小学的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学生心理,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抑制其不合理需要;引导他们的需要向更高层次发展。

现今,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重在语文教学的结果,最后都体现在读和写上;难在教师尽力地讲,学生费神地听,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归根结底应该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摸准学生心理特点,使学生“望楼不兴叹”

在教学中不少学生怕写作文,一是因为教师要求高,更主要的是没话可说,他们还缺乏一定的写作基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1.注重学生的看、听、说训练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需要的层次越高,个体的活动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要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作文动机,就必须激发他们树立较高层次的需要,也就是激发学生有较高层次的作文动机。我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寓习作教学于学生的各项活动之中,如:组织学生的风筝比赛,让学生观察风筝的形状,怎样升空,空中的情形和样子如何,赛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的说,然后自己写出来。这样不仅激發了学生的兴趣需求,也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动机,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了素材。

2.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阅读能力训练,是习作教学的奠基石,阅读是感知和学习的过程,而习作是学生的具体实践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不仅是读的问题,而是应做到读练结合,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如:我在讲授《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除向学生传授知识,体会人物外表描写和内心描写的作用之外,还对学生进行作文的基础说的训练,我问道:“一团烈火把邱少云整个包住了,我们只看到熊熊烈火,却看不清邱少云此时的外表,能透过熊熊烈火,发挥想象来描述一下此时邱少云的外表吗?”这个问题,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达,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课的写作方法。

在语文的讲读教学中,我还注意把读诗和写文结合起来。如:讲读古诗时,在全诗的训练内容完成后,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有机地增添词句,把诗歌改写成叙述性的文章,即减少学生理解诗句的难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使学生“有的放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学习的奴隶,应该给他们以广博的写作空间,以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

1.学生作文要求不能过高

按照常规习作是选材新颖,事例典型,描写形象角度新,描述生动等成人化的要求,使多数学生可望而不可及,以至于产生逆反心理,其结果将是欲速而不达。所以,教学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确立要求能够使学生举手可得。

2.控制习作的篇数,切忌训练过量

针对学生的作文应有量和有度,训练不够难以达到大纲的要求;训练量过大,又增加师生的负担,形成为完成作文任务而作文的心理,这不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训练应当从简到繁,由浅入深,训练有序,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3.改善习作评价手段

著名作家老舍曾说:“我在写作中的一个窍门是,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看念得顺不顺?准不准?别扭不?逻辑性强一定要再否?这就是我一条成功的写作经验”。这就是作文的评改,作为教师对学生的习作应采取面批和背批相结合,学生的互评和自评相结合,实际上是一个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过程,使学生的习作水平能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对于学生的习作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训练,克服学生为难,急躁,抵触的情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快乐学作文,那么学生的习作水平便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辅导员在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中的作用研究[J].赵静.才智,2017(10)

[2]基于高职学生就业趋向的审计课程设置构想[J].曹丹,张晓兰,罗媛,刘娟.江苏科技信息,2017(15)

[3]志愿服务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作用[J].叶文通.职业,2017(09)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心理小学作文教学瓶颈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在突破瓶颈中成长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的思考与升华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
侧重习作讲评,观照“后作文”教学
合理把握教学设计中问题的“度”
构建符合学生心理的数学课堂
浅谈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回归策略
作文教学中有关“审美”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