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7-09-01 09:43李淑卿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评价

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學习品质、开发非智力和获取众多信息的基础。课堂学习是实施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主渠道,是学生探索交流学习的平台。所以,如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最有效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数学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若能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建立全面的、科学的课堂教学效益观,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数学教学目标之中

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只是教师教得有多么精彩、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还要从多元化的角度,从全面素质培养的角度来评判。一堂好课,除了知识的传授与被掌握的程度、多少外,还应包括师生在课中积极情绪体验的状况,包括学生由此获得的在生活中的启示以及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的兴趣,包括学生在这堂课中心理健康发展的习惯培养与问题的纠正,以及其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参与意识、思想教育等各方面都有所体现。因此,教师应建立全面的、科学的课堂教学效益观,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数学教学目标之中,使数学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真正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质量和效益。

教师在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要充分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学生的共性心理和个性心理,做到有的放矢,切不可套用相同的模式。如同样一节新授课,甲班可设定“增强学习意志力”教学目标,乙班可设定“使学生有成功的愉悦”教学目标等,因班而异,因需而定。

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达成可以与知识传授同时完成,可以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可以是在美的体验和愉悦中净化心灵。例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时,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研究,使同学们体会到了几何图形的对称美,并且要求学生例举身边的“轴对称图形”的例子,使学生们感受到生活中的对称美,从而培养学生美的情感。

二、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问题,结合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让学生建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1.活用数学知识,纠正不良心理倾向

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它是蕴涵在生活中的教育。因此,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带着新的眼光和思路认真研读教材,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出现的心理问题,便可从数学教学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如在教学“工作总量、时间和效率的关系”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出现的懒惰问题,选用学生自己每天做作业的总量、时间、效率的计算来做实例,从而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改变做事拖拉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元、角、分时,针对学生中的浪费现象,可让学生算一算自己星期天一天的花费,算一算哪些花费是不必要的,可以省下来的不花的,鼓励学生聚少成多,对学生进行节约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意识。

2.善用“数学小资料”,启智明理

每册数学教材中都编插有许多“你知道吗?”、“数学小知识”等开拓学生视野的数学小资料。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五册第13页中的:乘号“×”是三百多年前一位英国数学家最先使用的。因为乘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法,所以他把加号斜过来表示乘……第九册第71页中的: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方田章就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熏陶和情感教育爱国情感的好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教材这一特点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并从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增进心理健康。

教材中还适当地安排了一些思考性的练习题,教师还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练习题,激励学生大胆尝试,敢想敢做,敢于超越自我,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拼搏的精神,培养他们在当今社会应有的健康发展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增强他们的成功感。

三、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训练他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21世纪科技竞争激励,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而经验告诉我们,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生没有恐惧心理,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形成积极学习的集体气氛。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去获取知识,从中感受到群体合作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教师让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袋子,里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一个学生按小组其他同学的要求从袋中摸出一个物体。这个活动就使得他们必须合作才能完成,让学生从小就感受到既要有竞争意识,又要善于合作学习,从而训练学生健康的心理意识。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同一层次的学生走在一起,并且冷落成绩较差的学生,有些能力强的学生出现了骄傲、看不起别人的心理等情况,此时,教师要建立同学间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氛围。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一帮一”活动,让学习成绩叫好的学生与后进生交朋友,让学生中聪明者不骄傲自满,而是继续努力、乐于助人;思维不够敏捷者也不自卑,而是虚心诚恳。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与同学交往,多交好朋友,并且教给他们交往的技能。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克服了自我封闭的心理毛病,使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2.组织学生开展评价活动,体验成功的愉悦,促使个性健康发展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自己对学习变得更加自信,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对学生来说,成功的喜悦很大程度上来自别人对自己肯定、评价。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评价活动,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要注意表扬鼓励为主,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指导和训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组织学生互相评价,相互评价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分步肯定评价法,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

例如:在教学简便运算78×99+78时,有位同学板演成:78×99+78

=78×(100-1)+78

=7800-78+78

=7722+78

=7800

这时并不能因为他与书上的运算方法不符而加以否定,教师可引导学生合理评价:能认真审题,发现了解题中数据的特征,懂得把99转化为(100-1),最后运算结果也是正确的。接着,让学生展开磋商,怎样使他的解题思路更趋完美。有位同学上台用彩色粉笔在“+78”旁添上“×1”,使这位同学茅塞顿开。另一位同学提示:你在第二步中可运用过去学过的加减法简便法进行运算,这一思路让每个同学的思维都进一步提高。这样的相互评价,不仅保护了同学,帮助他树立自尊、自信,鼓励他自强,同时也培养了自己对人、对事客观公正,善于待人的精神。而自我评价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评价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学生做人的品质。

作者简介:

李淑卿(1973.4~),女,广东开平人,本科,小学数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评价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