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志书编辑应具备的印刷知识

2017-09-03 01:31俞富江
黑龙江史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印张版权页志书

俞富江

(浙江省桐乡市史志办 浙江 桐乡 314500)

第二轮志书编辑应具备的印刷知识

俞富江

(浙江省桐乡市史志办 浙江 桐乡 314500)

第二轮志书主要以纸介质形式公开出版发行,因此印刷成为编纂出版志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各地都制定了印刷出版的规范性文件,也由此决定作为一个称职的志书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印刷知识,只有克服重审验志稿,轻印刷出版的问题,才能保证志书印刷质量。

第二轮志书;编辑;印刷知识

第二轮志书主要以纸介质形式公开出版发行,因此印刷成为编纂出版志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各地都制定了印刷出版的规范性文件,也由此决定作为一个称职的志书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印刷知识,只有克服重审验志稿,轻印刷出版的问题,才能保证志书印刷质量。对此,笔者不揣冒昧,愿以粗识浅见来抛砖引玉,以其引起业内同仁对印刷知识的重视。

一、与第二轮志书印刷有关的部分常用术语

1、开本:志书开本的大小,是以印刷用纸的全张幅面为计算单位,裁切成多少小张,就称作多少开本。如全张纸裁切成16小张的,就叫做16开本;裁切成32小张的,就叫做32开本等。

2、封面:在书心之前的称前封面,又称封一;靠书心的一面称前封里,又称封二;在书心后面的称后封里,又称封三;最后的外表一面称封底,又称封四。前后封面相连护住书心订口一侧的部分称为书脊。在书籍封面外裹附一层纸张或其他片状物以保护书籍的,叫做护封。封面或护封在切口处多留一定宽度向里折叠,叫做勒口。

3、版权页:书名面与版权页为同一页纸的正反面,版式遵照出版部门的有关规定。版权页内应包括:书名、编者、责任编辑、出版者、发行、经销、法律顾问、印刷、开本、印张、字数、版次、印数、定价等内容。

4、版次:第一次出版的志书称为“第一版”或“初版”,第一次出版后,内容经过大量修改、增删再版者,称为“第二版”,以次类推。

5、印次:即志书每一版印刷的次数。从每一版第一次印刷计算起,每重印一次都要累计并标注明确(如二版一次,二版二次,三版一次,三版二次)。

6、印张:版权页上的印张,表示一本志书所需要的印刷纸张数量,它是计算定价的依据之一。一张全开纸有两个印刷面,即正面和反面,规定以一个印刷面为一个印张。这样,一张全开纸有2个印张。

印张的计算方法:全书总面数÷开本=印张。

7、定价:印在志书版权页右下角的价格。一本志书的定价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根据规定的定价标准,按照志书的类别,选定每印张定价,再按每印张定价乘以印张数量得出的;另一部分是按标准计算的这本志书的封面、装帧材料和插页等的价格。两部分相加就是这本志书的定价。

8、版心:是志书版面上规则承载志书内容的部分,是志书的主体。通常将志书的正文和图照插页部分称为版心。

9、白边:是版心与上切口、下切口,订口和外切口之间的空隙部分。版心上端的白边叫“天头”,版心下方的白边叫“地脚”,靠装订一侧的白边叫“订口”,和订口相对的白边叫“外切口”。

10、页码:是表示页数的数码,一般排在书籍版心的靠外切口的上角或下角。凡是扉页、版权页、彩页、地形图、政区图、交通图、序、凡例等不排页码,目录页码另计。一般习惯,概述开始为第一页。

11、书眉:印在版心以外空白处的书名或编名,横排本印在上端,叫做书眉。一般双页码排书名,单页码排编名。

12、页、面:页和面是两个概念,志书的一页包括两面(与“张”同义),每面就是书刊中的一个页码(Page)。在实际工作中,页、面不能混淆。

13、通栏、分栏:志书正文文字的行长与版心相等,叫做通栏排式;志书正文的行长如按版心的宽度分成相等的两栏,称为分栏排式。

14、另行、顶格、缩格、齐肩:志书正文每一段落的开始,一般要退进二字,叫做另行起;另行排之后在回转第二行时,要顶版口排,叫做顶格;不顶格的称缩格排,但要注明缩几格;若第一行缩进二字,转行时同样缩进两字,称为齐肩。

15、行距:志书正文行与行之间的距离称为行距。一般行距至少要空正文字身高的1/2以上。

16、占行:为了使志书编章节标题更加突出和醒目,标题要占行。如果是占5行,指的是占正文字的五行(包括行距)。

17、居中:志书编章节标题占几行居中,即表示上下排在这几行的中间,左右居中;其他如图表居中,即表示以版心宽度或最长行为准,左右居中。

18、串文:指志书正文中标题、图表的旁边排正文。一般超过版心的1/2宽的图表可不串文排。串文的目的是为了使版面紧凑,全书能容纳更多的内容,节约纸张。

19、背题:如志书正文标题正好起在一面的最末一行,题下无法排文,这就是标题背离了文字,叫做背题。这样宁可在本面最下空白两行,将标题移至下一个版面上去排。

二、印刷过程中应重点把握的几个环节

(一)确定用纸、开本与印张

(1)用纸应本着实用、美观、节俭的原则,把握好纸张的厚度、韧度和亮度。用纸过厚造成浪费,过薄则容易透色;韧度不够则不利于志书的长期翻阅;亮度过大或过小也都不利于阅读使用。通常情况下,志书扉页、插页用157克或128克双面铜版纸,正文80克双面胶片纸。

(2)目前国内志书主流开本有正16开和大度16开两种。其尺寸正16开(188×265mm),大度 16开(210×297mm)。为了与国际接轨,更以大度16开居多。

(3)印张计算方法:印张是志书用纸的计量单位。志书的印张与志书的开本、页数相关。在开本确定的前提下,印张的数量与页码的多少成正比,页码越多印张越多。如:16开本的志书,总页码(包括相关的空白页码)564页即 564÷16=35.25印张。为方便印刷,印张尾数一般以0.25为宜。在计算印张时应尽量避免最后留空白页,如实在增减不了,可留一个空白页,不易多留。

(二)核算印刷成本,签订印刷合同

(1)印刷成本计算公式:总费用=设计费+菲林片+纸张费+印刷费+特种工艺(腹膜、扣型等)+装订+税率+运费。其中,单张纸价格 =系数×[所用纸张克重 /100]×[纸张的吨价/10000],大度纸固定系数为1.06,正度纸为 0.86。如:大度157克铜板纸,如果当时当地的纸价是7500元/吨,单价=1.06×1.57×0.75=1.248元;正度157克铜板纸,如果当时当地的纸价是7500元/吨单价=0.86×1.57×0.75=1.01元。纸价 =[(印刷总量 /开数)+损耗(印刷时的浪费)]×单价,复杂的印刷品只要分拆成几部分后,分别计算出各项再累计即可。其实印刷费用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印刷前期、印刷标准、印刷后期费用。印刷前期费用:从完成菲林和打样的工艺流程是以每P数(页码)计算的,设计、出片、打样、印刷、拼版一般以 A4为单位(210×285mm)是计价标准,如有折页,按实际尺寸计算。菲林胶片是凹版印刷机的必需品,印刷打样是领机核对颜色的最基本依据。印刷标准费用:印品完成的关键环节是印刷,计价标准是色令即每种颜色每令纸,对开一般5令起印,不足5令按 5令计算。如果有专色,如企业专用图案印专色(pantone墨)或印金、印银等。请一定注明,那么就会从4色增加到5色,6色,以便合价准确。印刷后期的费用:通常是印品印刷完成后的加工。一定要注明:装订(骑马钉或胶钉),折页(几折);印后工艺是否有复膜或 UV,模切,烫金和起凸的面积也要写清楚,印品专用材料,打包数量如有特殊要求也请注明。工艺环节注明的越具体准确,价格越会准确。

(2)印刷合同的要素包括:甲方(委托方)与乙方(承印方)名称,印件名称、尺寸、纸张、数量,印刷单价与总价,交货时间,付款方式,交货地点及方式,印刷质量标准与验收,违约责任及解决争议的方式,合同其他条款,甲乙双方签章等。

(三)加强核红和签蓝纸工作,把好付印关

志书的编校工作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在此要强调的是,核红时发现有三校机改未改到部分,应重新机改后打印该页清样,替换原来清样。清样检查是编辑在志书出片成书前要把好的最后一道质量关。

志书一般包括正文和图片两部分,正文部分通常使用北大方正或华光排版,图照通常Free Hand与Page Maker联合使用制作,这些软件与志书编辑日常使用的W0rd软件有很大的区别,在内容转换时极易出现问题,在反复校对反复修改时一定要加强核红工作。否则,对已经校对出来的问题由于核红工作不到位而最终出现在志书中,岂不是功亏一篑。

由于前期的志稿校对工作所面对的一般是单页(散页),而蓝纸作为“准志书”有了整体性,便于发现问题,而且此时发现问题仍有补救的余地,所以签蓝纸就显得极其重要。签蓝纸前,一定要严格查看封面、封底、封二、封三(或前后环衬)、目录、正文、图片、索引等的位置,目录与正文的起始页是否符合出版物基本要求,拼版有无错误,版心是否适当,页眉、页脚有无不统一或位置不当的问题,等等。

综上所述,志书编辑在从事印刷工作期间,不仅对志书的编纂质量负有责任,而且对志书的装帧印刷质量和校对质量也负有责任。也就是说,要使志书成为精品,不仅要编纂得好,而且要出版得好;装帧要考究,印刷要精良,格式要规范,校对要准确,还要符合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关于出版志书的规定,这就需要志书编辑的认真把关。

参考资料:

邱双超,《年鉴编辑应具备的印刷知识》,(《年鉴信息与研究》2007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印张版权页志书
声 明
版权页声明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出版学视角下的“抄经列位”
情系志书藏古今
志书图片的放置原则
不宜投资的旧书
2015年全国印刷复制业实现营业收入12245.5亿元
印张甩角故障排除
第二轮志书编纂应避免年鉴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