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的改革代价是沉重的

2017-09-03 06:37吴晓灵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中国品牌 2017年9期
关键词:代价中国政府普惠

吴晓灵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动荡的改革代价是沉重的

吴晓灵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改革开放让中国从四十年前的一个贫困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从1978年的685美元提高至2016年的人均8113美元。但是中国的人均水平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跟其他“南南国家”依然同处于一个阵营。中国为什么能从贫穷走向富强呢?我认为有四个经验。

中国第一个经验就是用开放促改革。中国用众多经济特区的实践来统一国内认知,用经济特区的成功案例来引进市场经济机制、先进的管理和技术。

第二个经验就是要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中国政府从改变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入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中国在两年内就解决了粮食供应的问题,企业改革让中国轻工业部门迅速发展,并且结束了中国的票证时代。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中国政府学会用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来创造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这种政策协调不仅帮助中国克服了国内几次经济过热的冲击,并且抵御住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但是现在我们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全球金融危机提醒政府需要控制政府债务的增长,并担负起宏观审慎管理的任务。所以,中国人民银行也确立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的管理框架。

第三个经验就是正确处理改革和发展的问题。中国经济处于转轨阶段,面临着政治、经济、社会等问题。政府抓住经济问题这一中心,改善人民生活,从而获取人民认可,逐渐完善制度,保持了稳定的社会秩序。计划经济曾经带来了很多社会和经济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着手解决最迫切问题,也就是改善人民生活,从而获得了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我们该如何面对政治改革,是选取同心协力的方式还是动荡的方式?动荡的社会对于人民来说代价是沉重的,所以中国选择一条逐步改善、稳步前进的方式来进行。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但是看到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就是希望所在。

第四个经验就是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在金融领域,马太效应非常明显。“占领华尔街”、《21世纪资本论》这些就是金融资源分配不均的反映。世界银行首先提出“普惠金融”的理念,去年的G20杭州峰会也承认了普惠金融的理念,并写入了G2O公报。我们要改进金融监管,降低金融杠杆,降低金融风险,同时让我们的财富分配更加均衡、公平。

我们要发展普惠金融,惠及那些传统金融领域覆盖不到的人群。小额信贷的理念就是要给那些穷人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随着金融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能够让我们使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来为长尾客户服务,支持普惠金融发展。

猜你喜欢
代价中国政府普惠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等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世行发表声明支持中国政府应对疫情政策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爱的代价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幸灾乐祸的代价
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