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护理干预在鼻咽癌调强放疗性口腔黏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7-09-03 10:24林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6期
关键词:黏膜炎鼻咽癌黏膜

林萍

强化护理干预在鼻咽癌调强放疗性口腔黏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林萍

目的 研究强化护理干预在鼻咽癌调强放疗性口腔黏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4例采用调强放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口腔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放疗性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 观察组放疗性口腔黏膜炎发生15例, 发生率为35.71%;对照组放疗性口腔黏膜炎发生24例, 发生率为57.14%。观察组放疗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采用调强放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实施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调强放疗对口腔黏膜造成的损伤程度, 降低口腔黏膜发生率, 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护理干预;鼻咽癌;放疗性;口腔黏膜炎

治疗鼻咽癌临床最佳的方法是采用放射疗法进行治疗,对消灭肿瘤细胞作用力很强, 可抑制肿瘤细胞再生长, 不过对口腔黏膜会损伤, 造成口腔炎。有相关文献数据表明[1],鼻咽癌患者采用放疗治疗均有口腔炎出现, 并伴有呼吸不通畅、口干舌燥等不良症状发生, 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很大[2]。因此, 本院针对鼻咽癌调强放疗性口腔黏膜炎患者进行强化护理干预,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采用调强放疗治疗的鼻咽癌84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2例。对照组男26例, 女16例, 年龄43~73岁, 平均年龄(53.9±8.2)岁;观察组男25例, 女17例,年龄42~75岁, 平均年龄(58.2±7.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干预, 详情如下。

1.2.1 放疗前护理 与患者做好心理沟通, 解释其放疗法的安全性和疗效性, 排解患者心中疑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心理情绪稳定, 并树立放疗治疗的信心。饮食上要注意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高蛋白、高纤维食物, 促进免疫力增加。

1.2.2 放疗中护理 放疗时口腔p H值保持在6.5~7.5为最佳状态, 针对患者p H值的不同, 采取相应的漱口液, 便于口腔p H值始终保持在正常值, 可促进患者口腔杀菌的功效。放疗期间要勤漱口, 每隔2 h进行深呼吸。对于口腔炎症患者根据炎症情况进行护理治疗, 可服用谷氨酰胺有利于缓解症状。

1.2.3 放疗后护理 放疗治疗结束后, 通常会伴有口干程度加重, 要注意少量多次进行喝水, 同时病房要注意通风保湿。

1.2.4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 护理人员要做好出院护理相关宣教知识。并提醒患者根据个人情况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放疗性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根据国内肿瘤放疗协作组定制的放疗损伤分级:0级:正常无其他变化;Ⅰ级:口腔黏膜伴有充血及红肿症状, 疼痛轻微;Ⅱ级:口腔黏膜出现红肿或者糜烂, 同时疼痛程度中度;Ⅲ级:口腔黏膜大面积糜烂状, 疼痛感强烈;Ⅳ级:口腔黏膜出现溃疡、发生出血情况以及伴有坏死症状。Ⅰ~Ⅳ级为发生口腔黏膜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 观察组放疗性口腔黏膜炎发生15例, 发生率为35.71%;对照组放疗性口腔黏膜炎发生24例, 发生率为57.14%。观察组放疗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放疗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鼻咽癌治疗实施放疗作用很大, 不过放疗发挥作用的同时伴有口腔组织损伤发生。针对此种情况, 采用强化护理干预, 从多角度进行综合护理, 能够有效减缓患者病情的继续发展及患者心理不良情绪的发生[3,4]。通过放疗过程中对患者治疗前的心理及生活指导, 能够很好的进行缓解, 并督促秉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因放疗造成的口腔黏膜损伤程度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 进而促进了放疗疗效[5-7]。同时针对口腔炎患者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和护理, 强调并合理使用相应的激素和药物镇痛, 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对出院后患者进行了病情恢复教育与日常生活饮食教育宣教, 促进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及病情恢复[8-10]。通过本研究表明, 观察组通过强化护理干预后放疗性口腔黏膜炎为15例, 发生率为35.71%;对照组常规护理后放疗性口腔黏膜炎发生24例, 发生率为57.14%。两组放疗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针对采用调强放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实施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调强放疗对口腔黏膜造成的损伤程度, 降低口腔黏膜发生率, 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李小冬, 郑晓宇.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分析.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1(2):134-137.

[2] 何爱莲, 徐晓霞, 曹丽, 等.自我效能理论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中的应用.河南医学研究, 2014, 23(8):151-153.

[3] 刘清涛.护理干预对防治鼻咽癌放疗后急性不良反应的效果分析.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 6(6):745-746.

[4] 刘海涛.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15(7):275.

[5] 庞传梅, 孔维顺.鼻咽癌调强放疗性口腔黏膜炎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中国社区医师, 2017, 33(1):114, 116.

[6] 倪杰, 陆勤美, 周晓梅, 等.全程护理干预对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病人口腔黏膜炎的影响.护理研究, 2015(8):993-996.

[7] 韩丽华, 晁华, 陈曦, 等.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鼻咽癌放疗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28): 16-17.

[8] 符洁颖.护理干预对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患者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26):2955-2957.

[9] 余少玲, 刘付小燕, 范育英.全期前瞻匹配护理模式在鼻咽癌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防护中的应用效果.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 35(20):2749-2752.

[10] 孙孝君.早期护理干预对减轻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效果观察.浙江医学, 2017, 39(8):655-65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6.093

2017-05-25]

330029 江西省肿瘤医院放二科

猜你喜欢
黏膜炎鼻咽癌黏膜
非编码RNA在鼻咽癌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腭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修复硬腭黏膜缺损的疗效观察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康复新联合蒙脱石散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
集束化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及张口受限的影响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集束化护理方案在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中的效果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