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公布团头鲂、黄姑鱼等14个水产新品种

2017-09-03 10:36当代水产本刊编辑部微信公众号tsfish
当代水产 2017年5期
关键词:品种登记牙鲆父本

■ 《当代水产》本刊编辑部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农业部公布团头鲂、黄姑鱼等14个水产新品种

■ 《当代水产》本刊编辑部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2017年4月18日,农业部公布了14个水产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均是经国内知名水产院校和行业优秀企业多年选育,最终繁育出来的优良品种。”

农业部公布的水产新品种组图

1 品种名称:团头鲂“华海1号”

品种登记号:GS-01-001-2016

亲本来源:团头鲂野生群体

育种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湖北省团头鲂(武昌鱼)原种场

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07年~ 2008年从湖北梁子湖、淤泥湖和江西鄱阳湖收集的680组野生团头鲂亲鱼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为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群体选育及鱼类亲子鉴定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团头鲂相比,1龄鱼生长速度提高24%以上,成活率提高22%以上;2龄鱼生长速度提高22%以上,成活率提高20%以上。适宜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2 品种名称:黄姑鱼“金鳞1号”

品种登记号:GS-01-002-2016

亲本来源:黄姑鱼养殖群体

育种单位:集美大学、宁德市横屿岛水产有限公司

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08年从福建宁德官井洋、东吾洋和三都澳等3个不同养殖群体中挑选的112尾雌鱼和98尾雄鱼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黄姑鱼相比,18月龄鱼生长速度提高20%以上,成活率提高20%以上;24月龄鱼生长速度提高24%以上,成活率提高24%以上。适宜在福建、浙江沿海人工可控的海水水体中养殖。

3 品种名称: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

品种登记号:GS-01-003-2016

亲本来源:凡纳滨对虾引进群体、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

育种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海南广泰海洋育种有限公司

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08年引进的CP(泰国正大卜蜂集团)、KonaBay(美国科纳湾海洋资源公司)、OI(夏威夷海洋研究所)凡纳滨对虾种虾和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GS-01-006-2010)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为目标性状,先采用家系选育技术,经连续7代选育形成快长系、高存活/高繁系、高存活/快长系、高繁系4个品系,再通过4系配套制种技术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SIS(美国对虾改良系统有限公司)虾苗相比,120日龄虾生长速度平均提高16% ,成活率平均提高30% 。适宜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海水及咸淡水水体中养殖。

4 品种名称:凡纳滨对虾“海兴农2号”

品种登记号:GS-01-004-2016

亲本来源:凡纳滨对虾引进群体

育种单位:广东海兴农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10年至2011年从美国夏威夷、佛罗里达、关岛以及新加坡等地引进的8批次凡纳滨对虾种虾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为目标性状,采用BLUP(最佳线性无偏预测)选育技术,经连续5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虾苗及部分进口一代虾苗相比,100日龄虾生长速度提高11%以上,成活率提高13%以上。适合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海水及咸淡水水体中养殖。

5 品种名称:中华绒螯蟹“诺亚1号”

品种登记号:GS-01-005-2016

亲本来源:中华绒螯蟹长江水系野生群体

育种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诺亚方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市武进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04年和2005年在长江干流江苏仪征段分别收集挑选的中华绒螯蟹野生亲蟹689只和567只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奇数年和偶数年分别进行,经连续5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相比,奇数年成蟹生长速度平均提高19.9%,偶数年成蟹生长速度平均提高20.7%。适宜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6 品种名称:海湾扇贝“海益丰12”

品种登记号:GS-01-006-2016

亲本来源:海湾扇贝养殖群体

育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烟台海益苗业有限公司

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11年从山东烟台莱州和青岛胶南海域海湾扇贝养殖群体中收集挑选的1,000枚个体为基础群体,以壳色、壳高、抗逆性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贝壳为黑褐色。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海湾扇贝相比,7月龄贝壳高平均提高31.5%,成活率平均提高13.2%。适宜在山东、河北和辽宁沿海养殖。

7 品种名称:长牡蛎“海大2号”

品种登记号:GS-01-007-2016

亲本来源:长牡蛎野生群体

育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烟台海益苗业有限公司

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10年从山东沿海长牡蛎野生群体中筛选出的左壳色为金黄色的300枚个体为基础群体,以壳色和壳高为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贝壳和外套膜均为金黄色。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长牡蛎相比,15月龄贝壳高平均提高39.7%。适宜在江苏及以北沿海养殖。

8 品种名称:葡萄牙牡蛎“金蛎1号”

品种登记号:GS-01-008-2016

亲本来源:葡萄牙牡蛎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

育种单位: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09年在福建、广东收集的葡萄牙牡蛎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人工繁殖后代2万枚个体为基础群体,以壳色和体重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贝壳为金黄色。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葡萄牙牡蛎相比,12月龄贝单体养殖体重提高22% 以上。适宜在福建及以南沿海养殖。

9 品种名称:菲律宾蛤仔“白斑马蛤”

品种登记号:GS-01-009-2016

亲本来源:菲律宾蛤仔野生群体

培育单位:大连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09年从辽宁大连菲律宾蛤仔野生群体中选择出的壳面具有斑马纹的个体和白色且左壳背缘具有一条纵向深色条带的个体为基础群体,以壳色和壳长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壳面有白底斑马花纹,左壳背缘有一条纵向黑色条带。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菲律宾蛤仔相比,2龄贝壳长平均提高16.5%。适宜在我国沿海养殖。

10 品种名称:合方鲫

品种登记号:GS-02-001-2016

亲本来源:日本白鲫(♀)×红鲫(♂)

育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世纪70年代从日本引入我国并经5代群体选育的日本白鲫雌体为母本,以从湘江采捕并经5代群体选育的红鲫雄体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1代,即合方鲫。在相同养殖条件下,1龄鱼生长速度比母本日本白鲫平均提高30.3%,比父本红鲫平均提高53%。适宜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11 品种名称:杂交鲟“鲟龙1号”

品种登记号:GS-02-002-2016

亲本来源:达氏鳇(♀)×施氏鲟(♂)

育种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鲟鱼繁育技术工程中心

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从黑龙江抚远江段采捕并分别经2代群体选育后获得的达氏鳇雌体为母本、施氏鲟雄体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1代,即杂交鲟“鲟龙1号”。在相同养殖条件下,1龄鱼生长速度比父本施氏鲟平均提高19.1%;4龄鱼生长速度比父本施氏鲟平均提高90.3%;7龄鱼性腺指数比母本达氏鳇高3.93,比父本施氏鲟高2.44。适宜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12 品种名称:长珠杂交鳜

品种登记号:GS-02-003-2016

亲本来源:翘嘴鳜(♀)×斑鳜(♂)

育种单位:中山大学、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

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从洞庭湖采捕并经4代群体选育的翘嘴鳜雌体为母本,以从珠江采捕并经2代群体选育的斑鳜雄体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1代,即长珠杂交鳜。在相同养殖条件下,7月龄鱼成活率比母本翘嘴鳜平均提高20%,平均体重是父本斑鳜的3.2倍。适宜在我国珠江及长江流域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13 品种名称:虎龙杂交斑

品种登记号:GS-02-004-2016

亲本来源: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

育种单位:广东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中山大学、海南大学、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

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分别经2代群体选育的棕点石斑鱼雌体为母本、鞍带石斑鱼雄体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1代,即虎龙杂交斑。在相同养殖条件下,14月龄鱼平均体重是母本棕点石斑鱼的2.1倍;与父本鞍带石斑鱼相比,育苗难度降低。适宜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海水和咸淡水水体中养殖。

14 品种名称:牙鲆“鲆优2号”

品种登记号:GS-02-005-2016

亲本来源:中国的牙鲆抗鳗弧菌病群体与日本的牙鲆群体杂交后代(♀)×中国的牙鲆抗鳗弧菌病群体与韩国的牙鲆群体杂交后代(♂)

育种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阳市黄海水产有限公司

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03年选育的中国的牙鲆抗鳗弧菌病群体与日本的牙鲆群体杂交后经3代选育获得的生长快品系雌体为母本,以中国的牙鲆抗鳗弧菌病群体与韩国的牙鲆群体杂交后经2代选育获得的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病品系雄体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1代,即牙鲆“鲆优2号”。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牙鲆相比,18月龄鱼生长速度平均提高20%,成活率平均提高20%。适宜在我国沿海人工可控的海水水体中养殖。

猜你喜欢
品种登记牙鲆父本
牙鲆“鲆优2号”试养效果评估
强化登记许可审查 严格规范品种命名我国品种登记许可质量提升
2种规格全雌牙鲆池塘养殖效果分析与评价
强化登记许可审查 严格规范品种命名 我国品种登记许可质量提升
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研讨会在山东召开
雌核发育、野生及养殖牙鲆形态差异分析
探讨办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的相关要求
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秧与施肥方式对其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不同生长环境褐牙鲆的外观性状与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杂交水稻制种父本群体培养技术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