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派之小龙虾养殖技术系列三:虾蟹池塘亚盐产生、危害和防治,以及pH值传递的信息

2017-09-03 10:35唐尧蒋坤桓翁建江北京水世纪孝武大区
当代水产 2017年6期
关键词:蜕壳增氧机河蟹

■ 唐尧 蒋坤桓 翁建江 (北京水世纪孝武大区 )

实战派之小龙虾养殖技术系列三:虾蟹池塘亚盐产生、危害和防治,以及pH值传递的信息

■ 唐尧 蒋坤桓 翁建江 (北京水世纪孝武大区 )

每次去到养殖户朋友那里,他们总是很关心池子的氨氮亚硝酸盐是否超标。那么氨氮亚硝酸盐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又有什么危害?怎么防治呢?

1 亚硝酸盐产生的原因

亚硝酸盐是亚硝态氮,主要涉及到水体中的氮循环,要讲其来源就先从氨化作用说起。

氨化作用: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释放氨态氮的过程即为氨化作用。

如1、2式所示:水体中含氮有机物(动物性、植物性、溶解性、碎屑性等)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生成无机态氮NH4+(NH3),这个过程有无氧气都可以进行。无机态氮NH4+可以由水生植物和浮游植物吸收利用合成自身营养物质;而氨分子对养殖动物是有毒害的,随着pH值的升高毒性越强。

硝化作用:在通气良好的水体中,经硝化细菌的作用,NH4+可以进一步被氧化为NO3-,这一过程称为硝化。

如3式所示:亚硝化单胞菌利用氧气和无机态氮NH4+合成能量的同时将NH4+转化成NO2-,即生成了亚硝酸盐(亚硝态氮)。

如4式所示:在氧气足够的情况下硝化杆菌利用氧气和NO2-合成能量的同时将NO2-转化成NO3-,即亚硝酸盐转化成为了硝酸盐。但如果水体处于缺氧状态,那就不会发生4式这个过程,水体里的亚硝酸盐就会逐渐累积升高。亚硝化单胞菌和硝化杆菌均是以二氧化碳为碳源进行生活的化能自养型细菌,但在自然环境中需在有机物存在的条件下才能活动。

理论结合实际,总结为几点:亚硝酸盐是氮循环中产生的(不要瞎下肥);产生的氨分子是有毒的,它随着pH值的升高毒性越强;在缺氧和缺少硝化细菌的时候,氨分子转化不掉,毒素积累越来越多。

2 亚硝酸盐的危害

亚硝酸盐最大的作用就是将血红素氧化为变态血红素,此变态血红素无法运输氧气,血液载氧能力降低,出现组织缺氧,所以亚硝酸盐对血液是红颜色的养殖动物,毒性大的多。

那么对我们虾蟹就没有影响吗?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亚硝酸盐的出现代表着水质的恶化;虾蟹蜕壳后,鳃发育不够完全,很容易导致蜕壳后死亡,这一点是我们平时很常见的(一般只死软壳虾蟹都是水质恶化和细菌感染);影响蜕壳期间的翻倍率甚至会引起死亡。

3 亚硝酸盐的防治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还原为一氧化二氮(N2O)或氮气N2,反硝化细菌绝大多数都是条件厌氧细菌。

从1、2、3、4、5式可以看出整个过程都是有细菌的参与,而且在硝化作用中3、4,都是需要氧气的参与。所以在亚硝酸盐的防治过程中主要围绕补充菌种和增加水体溶氧来做工作。具体的方法有几种。

3.1 合理放养密度,并科学合理投饵

图1 氮循环

图2 亚硝酸盐过高

图3 小龙虾蜕壳不遂

图4 河蟹蜕壳不遂

图5 增氧机

图6 市面上的一种测pH值的试剂

合理的放养密度可保证水体的溶氧满足养殖动物生长繁殖的需求。饵料投喂过少会使养殖动物在上市季节达不到上市标准;饵料投喂过多会导致好氧细菌消耗氧气分解残饵,缺氧时厌氧细菌吸收营养大量繁殖,其中包括大量的有害细菌。

3.2 高温期间,建议虾蟹池塘晴天中午开增氧机

虾蟹池塘晴天中午开增氧机,使水体上下混合,水体上部富裕的溶解氧分布到水体中下层,减少池底的底泥呼吸和氧债。

3.3 科学合理的施肥培养藻类,合理种植水生植物

有的养殖户老板在早期低温时喜欢用复合肥等化肥肥水、壮草,但是复合肥培养出来的藻类主要是些大型的藻类,水色看起来会很浓,透明度低,影响水草的生长;而且会导致水质指标氨氮、亚硝酸盐升高。建议大家早期使用水产专用的低温肥如氨基酸肥等,且保持少量多次的原则。水草的密度要合理,水草太厚晚上呼吸作用耗氧厉害,建议水草的体积占整个池塘水体的60%~80%。

3.4 定期使用过硫酸氢钾改底

定期的使用过硫酸氢钾改底,分解池塘中的有机质,提高池塘整体溶氧量。

3.5 定期培养有益菌

定期培养有益菌,分解有机质和降低氨氮、亚硝酸盐。

3.6 在亚硝酸盐超标时应先解毒和改底同时进行,再补充菌种

在亚硝酸盐超标时应先解毒和改底同时进行,再补充菌种。天气好有增氧机的把增氧机打开。水源好的可以合理适当的换水稀释水体中亚硝酸盐。

虾蟹池塘除亚硝酸盐问题外,广大的养殖户朋友还会常常遇见这样的问题,某某公司技术员来你家池塘上化验水质时,常常说氨氮多少、亚硝酸盐多少,pH值多少等等,而养殖户朋友虽然经常接触这类情况,大概明白自己池子中水质情况,但多多少少一些养殖户不清楚这里所说的指标到底是怎么回事,当然,对于这几个指标,其中涉及到的知识太过宽泛,我们今天就只针对虾蟹池中的pH值来讲一些浅显简单的道理,给广大养殖户朋友在实际生产中提供一些小小依据。如有不足之处,还请补充。

我们要了解池塘中水的pH值,首先要清楚pH的含义,pH:水的pH值是表示水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值。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酸碱度,碱度反映为水结合质子的能力,酸度反映为水给出质子的能力。

天然水都有一定的维持本身pH的能力,具有一定缓冲性,其原因是由于有下面三个可以调节pH的平衡系统。

4 碳酸一级与二级电离平衡

在水体中这两个一般同时存在,pH<8.3时,可仅考虑第一平衡,pH>8.3时可仅考虑第二个平衡,pH在8.3附近时则两个平衡都要考虑,可用下列公式表达:

5 CaCO3的溶解和沉淀平衡

当水体系达到CaCO3的溶度积且水中游CaCO3(s)胶粒悬浮式水中存在以下平衡

这一平衡可调节水中CO32-的浓度,水中Ca2+含量足够大时可以限制CO32-含量的增加,因而限制了pH值的升高,综上(3)(4)可合并成以下方程式:

6 离子交换缓冲系统

水中黏土胶粒表面一般都带有带电荷的阴阳离子(多为阴离子),这些表面带负点的基团可以吸附水中阳离子(如K+、Na+、Ca2+、Mg2+、H+)等建立离子交换吸附平衡。

此外,如果水中还有其它弱酸盐,如硼酸盐、硅酸盐、有机酸类盐等,也存在相应电离平衡,类似于碳酸平衡,也能调节pH值。

在小龙虾、河蟹池中,由于养殖动物、水生动物、人工种植的水生植物以及藻类相互作用,河蟹池的pH值是分时段变化的,可能有些细心的养殖户朋友会发现,在水草茂盛水质清澈的河蟹池子中,凌晨水体的pH值和下午15∶00、16∶00时水体的pH值有很大差异,水体pH值有着很大的日变化,这是由于水草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速率影响水中CO2的含量,从而引起水中一系列化学变化,主要参考(1)(2)(3),而当水体中钙离子足够时,则光合作用速率超过呼吸作用速率时CO2不断被吸收,平衡(3)(4)向右移动、碱度硬度、pH值上升,反之则平衡(3)(4)向左移动,碱度、硬度、pH值下降,钙质不足时,则仅有平衡(3)建立,结果就是pH值的变化,而无碱度硬度的变化。

水中钙镁离子的浓度大小对pH值上升有限制作用可参考(4),常见的例子就是海水pH值很难提高就是其中镁离子大量存在,这也是海水缓冲性大的一种表现。虾蟹池由于其养殖动物都是甲壳类,生长蜕壳会消耗水体大量钙质,而造成水体的硬度持续下降,从而不能很好的限制水体pH值持续上升,所以我们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发现,有一部分龙虾河蟹池水体pH值会极高,达到10以上

图7 一般的常规指标的检测

图8 水草茂盛河蟹池中的pH值

图9 pH值测试与对比读数

,所以平时河蟹塘的补充充足的钙质是十分必要的,既可以保证虾蟹类养殖动物正常生长,又可以限制pH值持续上升,提高水体缓冲能力。

虾蟹池高pH值的危害大多数养殖虾蟹的朋友也多少有些了解。长期高pH值水体对虾蟹的腮有着极大刺激,腐蚀虾蟹腮组织,提高氨氮毒性,减低补钙产品效果,影响虾蟹呼吸与吃食情况,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影响虾蟹塘效益;而对于某些如敌百虫这类的杀虫药直接使其毒性剧增,杀伤虾蟹。所以如何稳定水体pH值,使其稳定在一个适宜范围对于虾蟹塘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于虾蟹池pH值的稳定我有以下几条建议,如有不足还请补充。

定期使用有机酸一类调水产品,中和掉一部分碱性物质,平衡水体环境,改善水质。

持续补充水体钙质,提高水体钙镁离子含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硬度,当然水体硬度还包含其它一些离子,如铁、锰、铝等离子,只是所占比重极少,一般忽略而直接说钙镁离子),虾蟹塘由于其生长所需钙质较大,会持续不断的消耗水体钙质,导致水体硬度下降,而硬度的大小会影响水体中CO32-的含量,从而限制水体pH值持续上升,详细反应方程可参考(4)。

勤下菌种,一些菌种如乳酸菌在生存死亡的时候分泌一些酸性物质可以有效调节河蟹池中pH值,达到一个很好的控制目的。

勤改底,改善底部环境,虾蟹类为底栖生物,池底充足的溶氧保证了虾蟹呼吸的正常,提高饵料的利用率,调节了CO2的补充速率,防止一些病害的发生,提高水体的缓冲能力。

晴天中午如果能开1~2h如涌浪式增氧机这种能打破水体分层的增氧器械效果更好,当然如果能用纳米增氧效果更佳。

以上几点属个人见解,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

猜你喜欢
蜕壳增氧机河蟹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蜕壳的歌唱家
蜕壳的歌唱家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精养渔池增氧机的合理设置
螃蟹
池塘养鱼如何选择适合的增氧机
蜘蛛蟹:我的蜕壳“苦”旅
常用类型增氧机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