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2017-09-03 04:21韩永进
做人与处世 2017年16期
关键词:国家图书馆中华文明古人

韩永进

我还没有以这种方式来读过书,读书是希望环境很安静、人很少,然后心静下来,再慢慢读书。今天站在舞台上,和这么多朋友交流读书的体会,这还是第一次。但我感觉这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读书和交流的方式,我特别想把我的感慨与在座的各位分享。

大家所提出的问题,也是我在工作中常被问及的:“为什么要读书啊?读书有什么用啊?”本来我以为这种问题还用问,后来我一想,我年轻时候也这样。二十多岁时,我曾经到一位功成名就的老先生家去,当时他已经八十多岁了,我看他在看一本书,然后我就把这疑问问出来了,我没好意思说您这么大岁数还看书有什么用,没想到他倒反问了我一句:“看书难道还要有用吗?”就像谁会问吃饭有什么用吗?这就回答了,读书本身是很有用的。

现在,我也经常碰到一些年轻朋友问我,读书能有什么用?能帮我涨工资吗?看一本书,今天挣一百元,明天挣二百元?看完找工作的攻略,然后马上就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看完爱情鸡汤以后,能够找到白马王子和女神?虽然这些是功利主义,但是读书也确实有这方面的作用。其实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把读书作为一种追求,作为一种人生的态度,作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人们饿了,就需要吃饭;当人们精神饥渴的时候,就需要读书、学习。

1977年中国高考制度改革,当时我正在农村上山下乡。我作为一个农民,天天在地里干活,干一天活挺累的,再去抽时间读书也的确是个很苦的事。但是还是有一点促使自己想要读书,是什么?就是心灵的苦恼、心灵的沙漠,想读书。特别是当时正处于涨知识的时期,对人生、社会都有很多想去了解。所以即便生活条件苦一点、差一点,但是能读到一些书,还是能让自己得到心灵上的满足。“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就考上了大学,成了大学生。

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后来我仔细一想,如果要是没有高考制度的改革呢?中国没有改革开放呢?那我读再多的书,能改变个人的命运吗?我忽然悟到我个人的读书学习,是和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读书学习是分不开的。

再过3年,也就是2020年,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哪儿来的?两千年前《诗经》里面的,最早提出来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啊,两千年前的古人对未来的社会就提出了历史的期盼,社会安定,人民富裕。所有的这些历史的智慧,都在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屠呦呦女士,获得了诺贝尔奖,她就讲到中国传统的中医药典籍给她以巨大的启示。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意义是,只要读进去一定会大有收获的。

中华文明是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经历了那么多次民族、国家的磨难,文明却不间断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脉络。几千年绵延不断的精神特质、精神追求,是通过历史的典籍传承下来的,典籍是用文字书写下来的。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将几千年历史的记忆、几千年的知识、几千年的智慧,存藏在里边了。

我们要使中华文明传承下去,要使中华文明能在当今发扬光大,我们就只有一条路,就是读书。了解我们古人的记忆、古人的思想、古人的智慧,我们才能很好地把这样的文化传承下去。

人们常会问我,你怎么看待现在的阅读现象。比如地铁里,现在大家都是在那儿低头看手机,而发达国家(包括日本),看到大家都是拿一本纸质书在看,你对这些现象怎么看?而现在我们中国人现在没有这种阅读习惯啊,到底赖谁啊?我说只要了解一下中国近代历史,就一定会有正确的答案。

1840年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军阀混战,天下大乱,民不聊生。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当时有一个最有名的口号叫“偌大的北平,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当我们的民族像《黄河大合唱》所唱的,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的时候,当大敌当前时,还有心情读书吗?还能够读书吗?能有阅读习惯吗?

1949年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40年来,我们经济上逐渐强大起来,古人说得好:“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富了口袋以后,我们更希望富脑袋,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读书学习成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倡导的,“全民阅读,书香社会”,这些都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条件。

现在中国确实还有很多这样的读书人。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中国国家图书馆每天都有几千人在书香中过大年。刚刚视频里拍到的一个镜头,是大年初一的第一位读者,他是什么时候来到图书馆的呢?是大年三十的晚上十点,一直等到大年初一。为什么?因为大年初一第一个进馆的读者,我们奖励一套文津奖的图书。我作为馆长,我在放假值班的时候,看到这些读者在馆里,我非常感动。中国国家图书馆现在平均每天到馆的读者1万多人。还有,我们网站的点击量14亿次,国外人一听都很惊讶,天文数字。

中国爱读书的人也很多。记得当年鲁迅说,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些人是中国人的脊梁。随着我们社会发展下去,我相信爱读书又善读书的人会越来越多。我们赶上了一个读书学习的最好时代。

《四库全书》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多少字?7.8亿字。《二十四史》多少字?4千万字。在这个浩如烟海的书海中,我们怎么读书?必须要是读经典。所谓经典就是思想精深、文化厚重,审美意识非常强,特别是经过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欢迎的。我特别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老子绎读》。这部书首先是老子的《道德经》,是关于人生、关于社会的根本的一些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都在这5600字里。除此之外,这本书是我们的任继愈老馆长第四次修改的,90岁的高龄解释了老子这本《道德经》。

什么是经典?这就是经典。经典要反复读,一字一句地读。我特别欣赏张载的“横渠四句”,作为一个图书馆人,作为我们这个当代的读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猜你喜欢
国家图书馆中华文明古人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好玩的古人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古人怎么洗澡?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考论
国家图书馆藏吴奕杂剧二种略考
中华文明何以延续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