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艺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文艺论

2017-09-04 13:17郭大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文艺理论对比

郭大伟

摘 要:文艺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文艺理论是阐明有关文学本质、特征、创作过程、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以及作品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一门科学。它也是文艺运动、文艺创作、文艺批评的经验的科学概括。而馬克思主义文艺论则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独特的科学的文艺论。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深刻认识二者的关系和区别,是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论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条件。

关键词:文艺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艺论;对比

中图分类号:J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0-0006-01

一、文艺理论

(一)文艺理论概述

文艺论起源于西方, 西方文论是介于我们哲学和文学研究本身之间一个学科,它的系统定义更多是来自于20世纪左右,学界对于文学研究,哲学研究,社会科学范式,美学研究交叉的领域进行反思性研究,后来形成了我们见到的一条西方文论的谱系,这个谱系如下:(1)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文论;(2)古希腊文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 ;(3)近代文论:启蒙主义——自然主义 ;(4)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 ;(5)现代文论:唯美主义——结构主义;(6)唯美主义——直觉主义——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理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 ;(7)后现代文论: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 ;(8)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论的作用

用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回答: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1)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2)灿若星辰的文艺大师,浩如烟海的文艺精品,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3)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4)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论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迄今已成为世界性的最具影响力的思潮,不仅成为人文社会科学中引人注目的学派,而且成为广大劳动人民改造世界也改造自身的革命指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世界社会主义文艺运动同样影响巨大,还成为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新文艺的指针。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论的形成

列宁曾讲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即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学说。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形成,则应看到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对德国的康德、黑格尔和歌德的美学思想有批判继承,对法、德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莱辛的美学思想,对古希腊、罗马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的美学思想也都有所继承。

(二)当今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论

今天,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面临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全球化条件下世界文艺多样化的挑战,包括文艺理论的多样化和文艺实践的多样化。特别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艺实践及其理论的挑战;二是电子传媒、网络文艺带来的高科技,使文学进入电质写作和数码传播时代的挑战。

当代西方社会作为“后工业社会”的突出特征是,随着电脑化、信息化和物质财富的巨大增加。一切都讲究速度和效率,社会成为严密的系统,事物高速发展变化,任何东西似乎都显得没有确定性,没有永恒的本质。一方面人与人的相互关系越来越冷漠,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人们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庞大的电子网络,使个人成为社会机器的某一位置的小齿轮或螺丝钉,只能被迫完成社会安排的使命。因此,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我,个性遭到消解;现实的无常感,更使人只顾存在眼前的经验,瞬间的感觉和一时的欢乐。

80年代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学创作中出现的朦胧诗、意识流小说和探索性戏剧,都不无现代主义影响的影子。而《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体大展》所展示的“非非主义”等几十种“新生代”诗歌的宣言和作品。它们反对理性,回到“前文化”状态,强调意义与价值解体、对现实采取消极认同和玩世不恭的冷嘲态度,在艺术上注重生活流、印象流、感觉流的展示,运用黑色幽默的反讽、非意象化和口语化,从中,也不难看到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实践。表现“生活原生态”并取“零度感情”的“新写实主义”,也让人联想到后现代主义所主张的“客观真实主义”的意味。至于90年代出现的“欲望写作”和“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所受到后现代主义理论和创作的影响,也曾被评论界所指出。自然,这时期我国作家在汲取和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技法时,并不都赞成其艺术哲学观点,而且表现的仍然是我国的生活与体验。对于使我国文学的风格更加多样化,艺术技法更加丰富而言,其积极意义也不可低估。

猜你喜欢
文艺理论对比
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艺术生产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从《会饮篇》人物形象中看柏拉图的文艺理论
浅析动画《萤火虫之墓》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论《文艺理论中的无产阶级》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新时期文艺理论的开放性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