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2017-09-05 04:37贾辉辉
智富时代 2017年7期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贾辉辉

【摘 要】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60多年前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上的伟大革命。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历史唯物主义是严整和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劳动价值学说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价值理论是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内容。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分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剩余价值在竞争规律下的重新分配。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劳动价值学说;剩余价值理论

科學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60多年前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科学社会主义作为理论体系、革命运动和社会制度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史特别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剥削的阶级斗争的产物。“共产主义作为理论,是无产阶级立场在这个斗争中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理论概括。”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必然战胜资产阶级,并进而消灭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社会阶级的科学论证,亦即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阐明和革命道路的发现,所揭示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总趋势。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的第一部分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这个科学论断蕴含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根本条件,蕴含着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和转化关系。正是由于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伟大发现,社会主义走出了乌托邦的荒原而变成了科学。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一、历史唯物主义

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上的一场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是第一个为无产阶级辩护并阐明其历史地位和人类社会发展前景的科学理论。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以前,历史唯心主义作为剥削阶级的理论和学说,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其中间或有些开明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其对历史现象的描述中、历史资料的积累和唯心主义历史理论的叙述中,或者在他们的政治主张中,夹杂着一些零星的、偶然的唯物主义意识,但并没有发展成为系统的理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历史破天荒第一次被置于它的真正基础上”。列宁曾经指出:“发现历史唯物主义,或者更确切的说,把唯物主义贯彻和推广运用于社会现象领域,消除了以往的历史理论的两个主要缺点。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作这些关系的根源;第二,以往的理论从来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马克思以前的‘社会学和历史学,至多是积累了零星收集来的未加分析的事实,描述了历史过程的个别方面。马克思主义则指出了对各种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发展和衰落过程进行全面而周密的研究的途径,因为它考察了所有各种矛盾的趋向的总和,把这些趋向归结为可以准确测定的、社会各阶级的生活和生产的条件,排除了选择某种‘主导思想或解释这种思想时的主观主义和武断态度,揭示了物质生产力的状况是所以一切思想和各种不同趋向的根源。”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史上,特别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就是指,现代哲学对于社会历史的理解和解释的范式和思维架构,发生了根本性和革命性的转变和进步,使之更符合历史的本质,更贴近历史的真实,跟接近或者更有利于描述历史的本来面目。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首先,农业自然经济的个体小生产和家庭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转变,是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的技术基础和经济前提。农业社会的个体小生产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限制了人类的眼界,使人类无法窥视自然界的秘密,无法认识和解开人类社会的“历史之谜”。只有从近代开始的“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成的对象性的存在”,作为“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促进了近现代以来包括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等重大科学发现在内的实证的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才使得“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只有在这种社会经济和自然科学发展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才能够在综合已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就的前提下,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其次,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其历史的结局是以无产阶级的解放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无产阶级需要真实的认识世界,需要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他的心脏是无产阶级。”所以,“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真正的哲学一样,它不是能够依附于任何物质载体的精神“幽灵”,而必须以最先进的最革命的无产阶级作为载体。没有现在无产阶级及其与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就不可能产生历史唯物主义。再次,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是无产阶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的伟大的理论创造。在资本主义大工业出现和发展的时期,各种社会现象与作为历史“动因”的经济必然性之间的、曾经是“混乱而隐蔽”的联系,已经简化了,使人们有可能揭开这个“历史之谜”了。但是,要揭开这个“历史之谜”,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则需要有坚定的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进行浩繁的和创造性的理论工作的理论巨匠。而这个历史重任,就主要落在了马克思的身上。

历史唯物主义是严整和科学的社会历史观。马克思本人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原理,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做过简明、扼要的概括,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现对其要点做简要的归纳。endprint

1、历史唯物主义解决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即“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将之贯穿于自己全部的社会历史理论之中。

2、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是以“物质生产力”为根本基础的并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相结合而构成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和社会的基本面貌。

3、历史唯物主义阐明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唯物又矛盾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基本过程。马克思指出,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使其生产关系“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之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也就是说,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引起的生产关系变革,会使新质的、更高级的生产关系取代已成为“生产力桎梏”的旧生产关系。

4、马克思论述了经济基础的变更,即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变更,在社会革命中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只有经济基础的变更才既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又有利于推动整个上层建筑的变革和进步。历史唯物主义更加注重社会的种种冲突和变革的经济根源与物质条件。一切政治的和思想意识的冲突和变化,都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现存冲突中去解释。

5、马克思关于“两个决不会”的论断,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个论断无疑是正确的,而且需要历史唯物主义的支撑这个论断。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严整和科学的社会历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内在统一。因此,它既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这个科学体系的最重要的哲学基础。

二、劳动价值学说和剩余价值理论

价值理论是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从简单的个别的价值形式分析开始,到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在到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到货币形式。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形成的,明确指出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即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价值量由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量来计量,劳动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计量。商品的价值量与实现的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的变动,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地变动。货币是商品价值的价格表现,货币的本质在于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的完成形式。马克思最终揭开了货币之谜。劳动价值学说揭示了价值量的决定法则,揭示了价值质的“规定性”—它反映的是私有制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价值作为生产关系范畴的历史性质。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价值和使用价值构成了商品的二因素。商品具有二因素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一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是个人的、具体的劳动,它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又是社会的、抽象的劳动,它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一方面是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又由于社会劳动分工的存在,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客观上又具有内在的社会性质,而这种社会性质只有在商品和商品的交换之中才能表现出来。劳动二重性理论的提出解决了商品生产中价值创造和价值转移的问题。这对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分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马克思认为,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和资本想交换的只能是物化劳动或者商品,而不是直接劳动。劳动力是指“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是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从而再生产这种独特物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在于:第一,它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的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创造的过程;第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力本身的价值和劳动力创造的价值是两个不等的量,后者远远大于前者,这就产生了一个余额,这个余额就是剩余价值,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却装进了资本家的腰包。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分解释了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马克思在区分劳动和劳动力价值的基础上指出了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被掩盖起来的剥削关系。以劳动力的提出为基础,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且指出剩余价值来源于资本中的可变部分,即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是由劳动力商品构成的,剩余价值是雇佣劳动创造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剩余价值在竞争规律下的重新分配。马克思对在资本主义竞争的条件下,商品的价值将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论证,马克思从不同的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为一般利润率的前提出发,指出“按照这个一般利润率归于一定量资本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一个商品的价格,如等于这个商品的成本价格,加上生产这个商品所使用的资本的年平均利润中根据这个商品的周转条件归于它的那部分,就是这个商品的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以一般利润率为前提的,而一般利润率又是以每个特殊生产部门的特殊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的。而这些特殊利润率,在每个生产部门中都表示为剩余价值和总资本的比率,他们都是要从商品的价值中引申出来的。这样,马克思就在价值和生产价格之间建立起了科学的联系。生产价格的形成,只不过是在竞争中,在等量资本要求等量价值的前提下,剩余价值在资本家之间进行重新分配的结果。

三、劳动价值学说和剩余价值理论创立的伟大意义

劳动价值学说的创立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不仅揭示了被掩盖的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还揭示了以剩余价值生产为本质的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必然规律,同时还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对抗的经济基础,从而找到了埋葬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武器和途径。因此,恩格斯把剩余价值学说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的基石之一。马克思的价值学说对于探索当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规律和运行机制,对于当代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总之,历史唯物主义的发现揭示了社會主义社会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无情而又深刻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形式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指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必然灭亡的趋势,为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由于这两大发现,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历史唯物主义的五种西方重构模式解析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正义观再思考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记者的时代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平衡
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救赎——吉登斯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与第三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