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热情献给农业
——访黑龙江省虎林市九江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董庆春

2017-09-06 01:30康晨远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7年8期
关键词:庆春乡亲们成员

■文 / 本刊实习记者 康晨远

把热情献给农业
——访黑龙江省虎林市九江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董庆春

■文 / 本刊实习记者 康晨远

“聚力强社”合作社系列报道十六

烫一头卷发,化精致的妆容,背红色双肩包,热情、充满活力,生于1975年,却不像四十出头的年纪,更不像人们认为的传统农人形象。董庆春,她用热情的态度对待生活,也满怀激情热爱从事的合作社事业。

多努力,永葆对卓越的渴求

不忍心看父辈乡亲,因不懂农业知识费钱费力还少收,更不甘于自己像传统农人一样,守着几亩薄田靠天吃饭,董庆春立志专心学习农业种植与管理技术。买书订报,查阅各种资料,刻苦钻研,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学会了播种、除草到机械化喷药等一系列农业种植与管理技术和技巧。她还经常花高价买回一些作物品种,采用学到的新技术、新方法,在自家承包田里做试验。即使多次颗粒无收,她也不气馁,直至打下比别人多得多的粮。

多努力,永葆对卓越的渴求,靠着这份难得的品质和永不放弃的信念,她不再是田间默默无闻的小姑娘,而是趟出了自己的路子。只有大专文化程度的她,已经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虎林市工商联副会长、虎林市个协副会长,虎林市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人大代表。

即使小有成就,她还是时刻不忘给自己充充电。2004年,她创建虎林市兴海米业有限公司,任董事长。2012年她创建虎林市九江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任理事长。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目前,合作社已有技术顾问3人,农民技术员5人,理事7人,成员达到了60户,分布在虎林市宝东镇周边等地。为寻到最先进前沿的农业管理知识,她经常到县城里听各种农业知识讲座、拜访农业专家,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的培训也总能看到她的身影,她说:“每参加一次培训,总能获得新的知识,每外出交流一次,总能认识新的朋友,自己就又成长进步了”。

多帮扶,永存对成员的责任

董庆春的合作社成员基本上为宝东镇东兴村的乡亲们,在她的带领下,乡亲们年收入也翻了一番。合作社主要经营大米,董庆春多次自费到全国各地考察,引进农业新品种试验、示范,探索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大米。先后繁育出了“贺发”牌珍珠米、长粒香、稻花香、生态米,这些产品如今都已经热销到全国各地。

董庆春在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培训并顺利结业

“自己富起来,不能落了乡亲”,这是董庆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懂得是东兴村这块热土把自己养育起来的,是家乡的亲人们把自己教育培养成一个企业的领跑者。因此她热爱自己家乡这片热土,更尽力回馈这片土地上的人。对待乡亲们要资料、要种子、咨询问题的情况,她从不厌烦,而是积极乐观地满足他们的要求。对于失去劳动能力的乡亲,她充分利用自己的机械化作业、农药无人机喷洒等优势,把他们的地承包起来,把种庄稼赚的钱交给他们。乡亲们遇到不懂为难的问题,她总是耐心地给乡亲们讲解什么是科学种田,以及什么是机械化作业。

心中有成员,事事以成员利益为先,遇到难事儿,她总能挺身而出,做成员依靠的大树。一到秋天,水稻刚一成熟,听天气预报说有大雨,她就第一时间组织人去地里收,水分多,她就购置烘干塔,紧接着加工出大米,精包装后的有机米也总是第一时间发到一线城市。抢先抓早是她对成员的承诺和践行,这不仅让老百姓免除了庄稼雨水灾难,还鼓了老百姓的腰包。成员经常说有难事儿,找董姐。

除此之外,当地敬老院和特殊教育学校也都有董庆春的身影,她尽最大限度捐款捐物,她给身边孤寡老人和残疾人送去温暖,还为青年学子托起上学的梦想。得知当地孩子姚飞考上大学却掏不起高昂的学费,董庆春赶紧筹备了几万元交到姚飞手里。部门员工蒋晓林说自己孩子生病,董姐也总会嘘寒问暖,问好了没,缺钱不。每次出差回来,董庆春也总不忘给成员带礼物,答应成员的事儿也总是说一不二地办到。

多开拓,永怀对营销的探索

“我们有那么好的大米,但就是难卖出去啊。”谈起自家大米,董庆春不无惋惜地感叹道,“我们的大米是有机米,这在当地是仅有的几家,从选种到有机肥料的使用再到后期的加工包装,确实物美质高啊。”但黑龙江省较其他省份地处偏远的位置,导致运费成本高,知道这个牌子的人也极少。董庆春所在的合作社地处黑龙江省虎林市宝东镇东兴村,从田里收回大米到加工包装后,还要从村里运到市区,多次长途运输、艰难辗转之后,才从田里到达城市的餐桌上。

“酒香也怕巷子深啊”,做电商是董庆春为改善大米销路窄现状而做的探索。从2014年开始,她就在淘宝、阿里巴巴上成立自己的网店。除了独立网店的经营,她还和众多平台合作,比如邮乐网、工行融e购、建行善融商务个人平台、中米网等,在上面打上自家大米的广告。

相对于身边合作社的默默无闻,她带领的合作社影响大了不少。黑龙江省与农产品相关的活动,她也不会错过,当地新闻栏目“新闻夜航”上,她也拿着产品卖力吆喝。

董庆春在田间

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合作社以及自家有机大米的牌子更响了,但是电商给合作社带来的收益亏空却是摆在她面前赤裸裸的现实问题,在网站上一共投入8000多元,还没赚回经营电商的老本,看到微信的普及促进了微商的火热,她又支起了微商的架子,从初期搭建微信营销平台,到中期的优化,以及后期的关键词加入业务的花销,她在微信上投资2万多。因为大部分网站工作是外包给农口外的技术人员,合作社很多宣传理念并不能得到恰当的传达,美工也总是差强人意。由于资金问题,也使得改进步伐停止,现在的电商和微商经营基本处于维持阶段。

电商道路还要探索,董庆春清楚目前状况并不算乐观,但她也知道电商是农业经营的大方向,虽然自己的有机大米成本高,走传统渠道,加工包装后还和普通大米卖一样的价钱,而互联网平台多、合作多、人脉广,才是合作社提升发展的长远之道。

随着合作社名气的进一步加大,她的工作干劲儿也越来越足,靠着自己的努力,她一步步向卓越靠近;心怀责任,成员于她已是家人一样的存在;营销难,击不退她开拓的信念。董庆春,心怀成员,也把热情献给了热爱的农业。

猜你喜欢
庆春乡亲们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Paint the Town
PAINT THE TOWN
Share And Happy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