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崖茶:千年古茶成“富矿”

2017-09-06 05:51
农家之友 2017年9期
关键词:石崖富矿青龙

石崖茶:千年古茶成“富矿”

平乐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除了水果,淮山、马蹄、水生蔬菜、茨菇等都是平乐的特色产业。特别是生长在高山上的野生石崖茶,走下“悬崖”后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石崖茶种植户户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

初夏一大早,平乐县青龙乡大刚村90后女孩覃萧整理石崖茶的网店订单,准备打包发货。10多年前,大刚石崖茶从悬崖峭壁“飞”下山安居;“驯化”规模种植后,又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通过电商“添翼”,石崖茶飞出国门,香飘世界,也鼓起了村民腰包。

平乐县石崖茶生长在青龙、阳安、桥亭、源头等与昭平县交界高海拔原始森林的悬崖绝壁上,古时驯猴采摘,民间又称为“猴摘茶”,已有千年历史。

8月,记者来到平乐县青龙乡大刚村,村子十分偏僻,从镇里开车需要一个半小时才能达到,一路上道路崎岖,越往村子方向走越是云雾缭绕。来到村里发现这些农户几乎都住在高山上,而且相对稀疏,整个村庄被大山所包围。

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石崖茶在村里已有千年的历史,村民历来都有采摘石崖茶的传统,不过以前都是自己喝。慢慢的,石崖茶受到市场青睐,特别在上世纪80年代后,市场价格逐渐高攀。那时几乎家家户户的青壮年都出去采摘野生石崖茶,一个季节下来,往往一家都能得到几十甚至上百斤,收入有一两千元,而当时的猪肉不过一两块钱一斤。到了90年代中后期,村民一家采摘石崖茶的收入可以达到四五千元,这对村民来说是很大一笔收入。

高额的回报让村民意识到石崖茶的经济价值,但采摘野生石崖茶非常辛苦,而且数量毕竟有限,于是有人想能不能移植将他们集体种在一起呢?

有这一想法的是大刚村一个叫覃文青的村民。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一共移植了七八千株石崖茶树,这些老树的树龄少则几十年多则几百年。最终,这些老茶树在他的精心管理下,每年产干茶叶500斤左右,按照现在250元一斤的价格,可以给他带来10万元的收入。

由于野生石崖茶本来就少,加上移植困难等原因,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覃文青一样移植大量的野生石崖茶树成片管理。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想办法把它们“请”下山,实现规模化种植?

2001年开始,村民们开始试着剪枝扦插,摸索石崖茶苗木繁育技术。

“第一次插了1万多支,只活了十几棵。”村民唐幼月说,大家并不服输,一边向专家请教,一边继续改进技术。2005年,树苗成活率终于提升到90%以上。

曾经桀骜不驯的野生石崖茶树被“驯服”了。很快,大刚村石崖茶种植面积发展到5000亩,年产量230吨,全村120户,平均一户就有40多亩,一年下来,收入少的三四万,多的十多万,平均一户就有五六万。

数量上来了,还要保证质量。村民们严格按照有机产品标准种植石崖茶,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用激素,大刚石崖茶生产基地于2013年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证书,2014年又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村民还成立石崖茶种植专业合作社,走出一条“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新路。

2016年底,经过产业化发展,该村石崖茶种植面积已由原来不足200亩,发展到现在的2万多亩。大刚村成为平乐县首批脱贫摘帽村之一,石崖茶种植户户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昔日贫困村,已成功转型为特色产业村。

覃文青也种了40多亩茶,今年收入预计超过20万元。不过,更让他高兴的是,女儿覃萧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不仅把石崖茶卖上了网,还当选了平乐县石崖茶代言人,“她比我有本事,特级茶标价600元一公斤,去年就卖了500多公斤,连外国人都来买。”

猜你喜欢
石崖富矿青龙
红星照耀小石崖
少林功夫拳(三)
浅谈到社区新闻富矿里捡金子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小青龙说“角”
浅谈溪河夜钓鲇鱼
青龙现身记
女女性艺术家作品是座富矿吗?
青龙
石崖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