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需求对接研究

2017-09-06 18:31张利华
校园英语·下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职业需求民族地区人才培养

张利华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升,国际贸易与交流日益频繁,这进一步推进了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在质量和规模上的大踏步前进。社会对于高质量外语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并对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民族地区由于深处内陆腹地,对外经济不发达,师资力量不雄厚,生源质量下降等原因,导致英语教学人才培养与职业需求不对接的现象十分严重。本文针对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就其如何实现与职业需求的对接提出对策,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育 英语综合能力 民族地区 人才培养 职业需求

一、引言

21世纪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在打好语言知识基本功和专业技能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和科技知识,使之具备获取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与从事工作相关的专业技能,综合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由此可见,新的时代给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由于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单一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只有使人才培养与职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但由于我国国情和地域的限制,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育相对落后,信息闭塞,与外界沟通不紧密,教学方式传统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等,使得该地区培养出的高素质英语复合型人才十分紧缺。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革新教学理念,分析自身优势和劣势,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方法,才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下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师为中心。广大民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深入内陆腹地,与外界沟通不如沿海地区频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学模式也比较传统。据了解,大部分民族地区还延续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由于课时有限,教学内容又多,因此高校英语教学“满堂灌”的现象还十分普遍。这导致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被剥夺,那么久不可避免的出现学习积极性差,主动参与课堂意识淡薄等情况。

2.师资力量薄弱。由于经济发展较慢,民族地区高校师资力量薄弱,很多教学成果突出的教师都选择去了大城市任教,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师属本地户口的占绝大多数,很少有外来的优秀教师任教。其次,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师大多是硕士学历,有留学经历的较少,博士也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兼职教师较多,这些教师往往是退休教师或者临时聘用的代课教师,有的因年龄较大,教学工作力不从心,有的身兼数职,难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大学英语教学和科研中,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因此,民族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难以在模式上进行创新和进步,也难以满足与职业需求对接的人才培养目标。

3.重基础知识,轻社会实践。由于大学英语教学有等级考试的压力,四、六级证书也日益成为企业招聘的“敲门砖”,因此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基础理论的掌握,教师将精力大多放在词汇、语法、阅读上,從而忽视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英美文化知识的培养。同时,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社会实践非常有限,学校也认为组织社会实践会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使得人才培养有了明显的局限性,与社会需求脱节。

三、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基本原则

首先,要体现民族特色。高校在招生时可适当增加对本地区民族学生招收比例,因为他们熟悉本地情况,对家乡有深厚情感,也有为家乡奉献的精神。在入学后,要继续深化为民族地区服务的思想意识,普及西部大开发战略,展望美好未来。并让学生了解现状、民情以及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将教学与民族特色融合起来,利用资源优势加强人才培养。

其次,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践机会。民族地区高校的英语教学,首先还是要加强对听、说、读、写等基本功的培养,同时,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在校内开设“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校园广播等活动,使学生们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到了三、四年级,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并与企业建立长期的互利合作关系,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更多机会。由于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风景和人文气息,旅游业发达,会吸引很多外国游客参观,因此学校可以和大型的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去实习,提前了解就业行情,以便对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

同时,要建立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当前社会所需要的是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素质过硬,口语交际一流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有所体现,学校要以地区特色为基础,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需求对接策略

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不断改革与创新,通过对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分析,找出教学不足的原因,结合学生职业需求,下文从民族地区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需求对接提出几点建议。

1.从地区实际出发,加强职业技能培养。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在强调与职业需求对接的人才培养计划中,高校应特别注重区分学术(academic)培养和职业(vocational)培训之间的区别。前者致力于科研能力、智力水平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后者强调与未来就业发展相匹配的实践技能。校方应从学生就业角度出发,着重对职业技能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实践机会,如教学观摩、实习、导游实践等等,使学生提前接触社会,以调整自身专业学习方向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为其今后更快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民族地区要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因地制宜的培养与地区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英语人才。如位于丽江的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外语系中68%的教师都是本地少数民族,因此该校英语教学人才培养本着“立足丽江,面向云南”的定位,一方面巩固英语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建立“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机制,为学生的涉外工作提供机会。对于民族地区高校英语基础课程的课时数可以稍作压缩,适当增加社会实践的量。学校要本着学生发展的角度看问题,由于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新技术层出不穷,将学生局限于课堂教学会限制其与社会的沟通,注重实践教学能够有效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

2.利用地域优势,实现校企结合。自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民族地区高校教学始终要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充分调动行业、企业以及个人对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推进办学主体的多样化,不断提倡联合办学,促进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的联姻,发挥高校在人才、技术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产教结合、校企结合,建立覆盖民族地区的集信息、技术、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立体教学网络。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学应以“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接轨”为基本原则,建立符合社会市场需要的,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首先,应增设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包括当地人文地理、语言技能以及学术交流等,为学生提供全面、多元的教学框架。其次,民族地区院校应为毕业班增加实习机会,通过校企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提前融入社会,了解就业前景和现状,提高业务能力,为职业生涯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课程布局应立体化,不仅体现在教学资源上的及时更新,还要考虑内容的衔接和社会背景的导入,例如从新的媒体和渠道中丰富阅读素材,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外国游客逐年增多,学校应把握好这个契机,与旅行社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安排学生进行实习,使学生了解就业现状和职业需求。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安排进修学习。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教师的整体素质紧密相关,因此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显得尤为必要。首先,教师要通过专业的培训、教研、探讨会等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学历层次,接触更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法,使教学资源与时俱进。其次,教师也应定期去企业接受培训,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积累一定的社会实践,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英语教学的针对性,使大学英语课堂更加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做到学以致用,教学相长。同时,民族地区院校在聘用英语教师时,应从专业特点出发,引进理论和实践水平兼具的教师,不断促进教师队伍的调整、转型和升级。教师要更加注重民族地区教育的特点,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地区风土民情和发展规划等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当地现状结合起来。此外,教师要做到一专多能,不仅对本学科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也要触类旁通,尽可能的扩充知识面,对知识体系进行更新。

4.夯实语言知识的基本功,提高文化软实力。近年来,很多外语界专家学者反映学生的听说能力差,进而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批判,强调要更加注重听说能力在教学中的比重。事实上,听说能力并不能简单的等同于交际能力,除了听说能力以外,交際还需要具备相关的技巧、广泛的跨文化交际常识以及社交礼仪等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良好的听说能力必须以扎实的词汇语法知识和阅读能力为基础,因此,夯实语言知识的基本功才是提高英语综合素质的必经之路。民族地区应将语言输出和输入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从态度、能力和环境三个方面督促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参加涉外实践活动。高校应将人才培养与职业需求重视起来,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进行教学,使课堂图文并茂、视听并进,与社会发展节奏相适应,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此外,要在语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学生本土意识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只有深入的研究本土文化,才能更好的认识外来文化,才能准确的用英语传播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人文特色,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

五、总结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学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为本地发展和建设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只有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了解当地发展现状,改革传统教育的思路,才能制定出更好的人才培养方案,使之与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相适应,校方应积极落实国家方针政策,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拓展知识和能力,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进修学习,更新知识体系,学生要努力把握实践机会,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水平,为今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邱世兵,徐亚丽.湖北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讨——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57-58.

[2]牟佳.对民族地区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8):98-99.

[3]牟佳.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教育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校园英语旬刊.2015(8):35-36.

[4]单岩.海南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高校职前培养互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 (7):90-92.

[5]姚育红.湖北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育专业定位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136-137.

[6]陈树友.民族地区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应用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3):125-127.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度“英语专项研究课题”,项目编号:WY2016007-A。

猜你喜欢
职业需求民族地区人才培养
职业需求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探究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