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白噪音》为例看德里罗的生态思想

2017-09-06 18:46叶华
文学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生态思想

内容摘要:小说《白噪音》是美国后现代作家唐·德里罗的一部“生态灾难小说”。作者以深度讽刺的笔触展现了后现代社会自然生态与科技发展的矛盾,美国人精神上的压抑、焦虑和异化现象,以及由消费文化与大众传媒导致的失衡的社会生态环境。本文从自然生态危机、精神生态危机和社会生态危机三个核心维度探讨德里罗生态思想,以期引发人们对当下严峻生活环境和人类精神失衡问题的关注。

关键词:白噪音 唐·德里罗 生态思想

唐·德里罗(Don DeLillo, 1936-),美国杰出的后现代派小说家之一,带着对社会问题强烈的责任感从事着文学写作。他深切关注环境污染、科学技术、消费文化,以及这些异化的现象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唐·德里罗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多产作家,他1971年发表了第一部小说《美国的传说》(Americana),一举成名,先后又发表了《白噪音》(White Noise, 1985)、《天秤星座》(Libra, 1988)、《地下世界》(Underworld, 1997)、《大都会》(Cosmopolis,2011)、《欧米茄点》(Point Omega ,2013)等15部长篇小说,以及多部短篇小说、散文和剧本。德里罗写作的题材有其独特性,写作手法也是一反传统,通过对政治阴谋、恐怖主义、生化危机、殖民主义、精神异化等问题的思考,揭示后现代社会下美国面临的各种生态危机,其中不仅包括自然生态危机,更严重的是美国人与美国社会所面临的精神生态危机,文化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唐·德里罗是一个生态文学家。

《白噪音》是德里罗的代表作品之一,出版于1985年,荣获美国“全国图书奖”,是一部以后现代文化为背景的“生态灾难小说”,以全景式的视角,展现了美国家庭生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生态意识是构筑这部作品独特魅力的重要因素。[1]109主人公杰克·格拉迪尼一家过着典型的现代生活,丈夫杰克是山上学院希特勒研究系主任,妻子芭比特是家庭主妇,偶尔出去做些义工,给成年人讲授人体活动的正确姿势。生活在富裕的商品社会中这样一个后核家庭,尽管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复杂,(四个孩子是夫妻二人之前几任婚姻的子女,而且他们的关系不是同父异母,就是同母异父),彼此间也不是很亲密,只有固定的超市购物和周五的电视晚餐能将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家庭幸福感。然而,幸福被破坏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化学品泄漏事件发生了,吸入的这种有毒的化学气体将在人体内潜伏30年。恐惧侵入每个人的心灵,就像白噪音,始终如一,无处不在。

该小说共四十章,分为三部分:“波与辐射”(Waves and Radiation)、“空中毒雾事件”(The Airborne Toxic Event)和“戴乐儿闹剧”(Dylarama)。作为美国后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德里罗以深度讽刺的笔触展现了现代工业技术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巨大矛盾,后现代社会美国人精神上的痛苦、焦虑和异化,以及由消费文化与大众传媒导致的失衡的社会生态环境。美国和中国,虽然存在着一定的东西方文化差异,但从时代性上来讲都共同面临着生态问题。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我国经济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西方式的生态危机。空气污染、水污染、交通拥堵、食品安全、精神空虚、道德沦丧等问题日益严重。自然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在后工业时代已经是显性的事实,对其背后的社会生态危机进行解读才能找到生态危机的根源。

本文旨在通过《白噪音》这部小说,从自然生态危机、精神生态危机和社会生态危机三个核心维度探讨德里罗生态思想的启示。构建自然生态—精神生态—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对于塑造健康的人类精神生态,推进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一.自然生态危机

自然生态危机并不是自然灾害,它是由于人在不合理的价值观指导下,在开发自然的过程中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发达的后现代社会。由于人类对自然界毫无休止的攫取和侵占,自然物种“不自然”的灾难性的消亡,自然生态危机频现。自然生态困境在《白噪音》中得到了多层面的展现,具体表现为自然生态和人类文明的冲突,以及自然生活模式被科学技术所取代。

著名生态学家魯枢元认为“自然生态危机”产生的影响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人类为了一己之私,用自己的生产方式对大自然肆意掠夺,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因此受到了影响。[2]9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征服自然,一个地方越是科技化、商业化,人类离最初的故乡——自然——就越远。《白噪音》故事的发生在美国一个普通的中西部小镇,那儿科技、商业并非如城市般高度发达,也不是高楼林立,但自然美的痕迹也遍寻不着。小说《白噪音》中的小镇居民遭遇了一场名为“空中毒雾事件”的突发事件,化学物品是人类技术的产物,对此不合理的应用或处理导致了对自然的破坏,同时也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伤害。

在德里罗描绘的景观里,没有令人流连忘返的自然景色或天然场所,人处在一个物的环境中,周围是商品、噪音、垃圾、化学废品,令人惊讶的是,人们没有机会接触自然,却也没有对自然的向往,而文中出现的自然只是在媒体的报道中才有提及。后现代景观,在德里罗的描述下,人死了,技术的时代到来了。自然生活模式在《白噪音》里几乎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被科学技术所取代的生活模式。后现代的人们几乎不去亲近大自然,无法了解自然,失去了对现实的真实感觉,越来越依赖收音机、电视、电脑这些科技产品。因此,“对于许多人来说,世界上只有两块地方:他们生活的地方和电视机里给他们看的地方。”[3]73人类是地球上的生物之一,自然的一个物种,但人与大自然的联系被割裂,自然属性不同程度地被剥夺了。《白噪音》中有一个章节是“波与辐射”,描述的正是被科学技术笼罩的日常生活里,波与辐射这个无形的杀手无处不在。书名《白噪音》就体现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担忧。收音机、电视机、和无线电话这些人类文明的产物看似服务于人的工作、生活,但伴随着的也是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危险。作者在小说中反反复复地描述了日常生活中各种噪音,仅仅TV一词就出现了66次,揭示了后现代社会科技繁荣所导致的当代人类生活模式的癌变。电磁辐射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是造成儿童白血病,诱发人体癌细胞增殖的原因之一。时至今日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造成的核辐射,给全球造成了恐慌都没有消失。

二.精神生态危机

德里罗关注自然环境的破坏所导致的现代人类面临的自然生态危机,同时也用后现代的笔法辛辣地描述了人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的恶化所导致的人类精神生态系统的失衡。当代的美国人物质生活丰富多彩,超级市场的兴旺和先进的技术没有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却普遍地出现精神上问题,心情低落、焦虑、空虚、孤独......即使是孩童,思维结构也已经被电视的逻辑所辖制。斯泰菲睡梦中的呓语是丰田汽车的电视广告词:“Toyota Corolla, Toyota Celica, Toyota Cressida.”[3]171电视以及电视所传播的信息不僅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德里罗这里,甚至已经成为孩童认识世界的方式,成了他们的潜意识。

学者马克·奥斯蒂恩称《白噪音》为“美国的死亡之书”。对死亡的恐惧总是困扰着主人翁夫妇。杰克在看讣告时,总是注意死者的年龄。他总会不由自主地将这个数字联系到自己的年龄。计算再有多少年自己会死去。四年?两年?杰克和妻子芭比特也经常在深夜讨论“谁会先死”:

“假如死亡只不过是声音,那会怎么样?”

“电噪音。”

“你一直听得见它。四周全是声音。那么可怕。”

“始终如一,白色的。”[3]217-218

关于死亡的对话不仅发生在杰克夫妇之间,杰克的同事默里对死亡的看法也是荒谬至极:世界上分为杀人者和死亡者。大多数人只能接受死亡。但杀人者杀死一个人,生命就能加分。杀的人越多,得分就越多。

在西方社会中,宗教信仰一直是人们精神救赎的神圣工具。《白噪音》所呈现的后现代社会中,工作压力导致人们焦虑惶恐,迫切地希望获得精神的救赎,但宗教信仰并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杰克想从修女那获得精神上的帮助的希望落空,因为修女告诉他她们只是在假装信仰所谓的上帝,宗教信仰只不过是一种“伟大古老的精神骗术”[3]353

三.社会生态危机

后工业时代,自然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已经是显而易见的问题,然而,社会生态危机更加值得深思。社会生态论者认为生态问题都有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所以要解决生态问题,首先要认清源头上的社会问题。彻底解决了社会问题,才能正确认识并解决生态问题。[4]137从社会生态角度德里罗不厌其烦地描述了人们对商品和高科技的拜物导致了心灵的异化,而这都是由于美国社会是一个以消费文化为主导的后现代社会所导致的,高度膨胀的消费文化和大众媒体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而导致的社会生态失衡。

进人20世纪,美国社会物质生活高度发达,而《白噪音》中所展现出来的种种物质生活场景,具有高度典型的消费社会特征。《白噪音》中反复出现看电视这一场景,是消费社会的典型特征之一。电视成为消费社会的重要一环,电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和日常生活的话题。电视里无休止地重复着广告歌词、商业广告,媒体被高度地商业化,人们的消费观不由自主地被引导。商品的实用价值已经不重要,所代表的“符号“才是人们所追求的。“丰裕”商品在学校报到当日得到了充分的描述。校园里各种旅行车、衣服、鞋子、文具书籍、床上用品、立体音响、收音机、电脑、小冰箱、小拼桌、唱片盒、管制物品、避孕药丸和器具、各种各样的食品......

波德里亚指出消费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5]1人们“为购买而购买……并开始在价值和自尊上扩张。使自己充实丰满了,发现了自己新的方面”。[3]94在商店里,杰克在购物中会有一种满足感,两件衬衫中决定不了买哪一件时,就把两件都买下来。既购买近期的所需物品,也购买将来可能的所需物品,无意中看到本来没想要购买的商品,也把它买下来。商品的重要性已经不是由它的使用价值来决定,人在商品中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获得了满足。

如果说消费带给杰克的是“使自己充实丰满了”,它的确也使得他与家人的关系更加亲密,但更具讽刺意味。大家购物时分头行动,直到两个女孩跑回来抓住杰克的胳膊,求他跟她们去看看她们所看中的物品。在这样的拉手中,杰克感到她们是他无尽幸福的向导。但是消费活动结束后,这种幸福也结束了,回去的路上静悄悄的,到了家大家都是走进各自的房间,因为此时期望独处。在子女看来,杰克只是“施主,是分发礼也物、奖品,行贿和给消费的人”[3]94。在小说的最后一段,人们在重新摆过的货架中手足无措,试图找到出口。这既暗示人类在物的世界中陷入危机,但又表明人类还是在努力挣扎去摆脱技术的统治,去寻找自我存在的意义。显而易见,德里罗对目前人类的生存状况表示担忧,但他也不是绝对的悲观,这一部分的描写也显示他对人类的未来仍充满希望。

怀着对生态问题强烈的责任感和人类生存状况的担忧,德里罗在《白噪音》中生动而全面地描写了后现代工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冲突,后现代消费社会中人的种种异化,以及当代美国社会畸形的消费模式,展现了一幅光怪陆离的生活画卷。通过挖掘德里罗的生态意识,可以引发人们对当下严峻生活环境和人类精神失衡问题的关注,最终在生态意识的引领下建筑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健康型社会。

参考文献

[1]朱新福.《白噪音》中的生态意义[J].外国文学研究,2005,(5):109.

[2]鲁枢元.精神生态与生态精神[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2.

[3][美]唐·德里罗,著.白噪音[M].朱叶,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4]余谋昌.《生态哲学》[M].太原:山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法]鲍德里亚,著.消费社会[M].刘成富 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本文系泰州学院教学改革课题“生态批评视阈下英美文学教学中生态德育渗透研究”(2016JGB14)。

(作者介绍:叶华,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与生态文学)

猜你喜欢
生态思想
生态批评视域下海明威的生态思想
Ec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Voices from Chernobyl:The Oral History of the Nuclear Disaster
道教土地伦理思想探析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试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生态思想研究
近三十年来国内外《淮南子》生态思想研究述评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