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阅读教学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研究

2017-09-06 10:50蒋艳
成才之路 2017年23期
关键词:认知能力提升阅读教学

蒋艳

摘 要:阅读教学要关注文体的特质,从文体的特点入手。文章从审视教学价值、在深入追问中遴选要点,突破教学内容、在梳理辨析中关注表达,推进整合类比、在厘清体悟中探寻编码几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认知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3-0042-01

阅读教学要关注文体的特质,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就必须从文体特点入手,从文体所规定的说话方式进行语言表达的内在训练。而文体也是促进学生语言内在整合和构成的规律,更是促进他们认知逻辑的起点。语文教师要遵循文体顺应的磁场,来探寻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和路径,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审视教学价值,在深入追问中遴选要点

当一篇文本被选入教材后,就不再是一篇纯粹的文本,而是承载着丰富的教学价值。《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向人们阐释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实现理想。但如果进行深入研究,就可以生发出全新的认知模式。例如可以这样追问:首先,朗读是否是重点?教材对文本的选用不仅会从内容主题上加以考量,同时也要从文本教学的价值出发。《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说理文,其语言风格严谨准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种类型的课文并不是引领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基本范式。其次,文本是否有難度?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文本的道理与启示中让学生悉心揣摩与感悟。但对这样一篇全新要求的说理文,学生在揣摩文本所阐述的道理、体悟说理文描写方法时,可能会遇到怎样的状况?又会形成怎样的认知困难?这些都要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对文本所承载的教学价值进行深入而全面的考量。再次,文本表达形式怎样?文本的表达形式是由其独特的文体特点决定的,与作者意欲表达的中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先从太极洞中的自然奇观起笔,借三个名人的事例对说理文加以论证,然后借助雨点反面的事例加以衬托,契合了说理文一般情况下的认知结构,使得表达更加严密具体。

二、突破教学内容,在梳理辨析中关注表达

说理文有着极强的逻辑性,从中心论点的提出,到所举实例的作用,再到最后的论点论述,都彰显出鲜明的思维个性。在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有效的感知与思考,在注重言语表达形式的同时,更要关注作者表达的内在动机。以《滴水穿石的启示》为例,教师在引领学生梳理了文本结构的基础上,要将教学的重心放到举例典型、精准之上,让学生深刻感知作者描述的三个事例对表达文章的中心论点有着怎样的作用。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别从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以及雨点这四个案例入手,组织学生从目标、付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果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引领学生进行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罗列这些人的事例,他们的事例与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有着怎样的联系?从而让学生在深入思考中逐步意识到这些事例中大名鼎鼎人物的案例比常人更具有说服力,令人更加信服。随后,教师引领学生对比雨滴的案例,分析其中的案例与上述案例又有着怎样的不同,学生也在联系对比中意识到作者运用了正面案例与反面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夯实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推进整合类比,在厘清体悟中探寻编码

阅读教学关注文体特质,要求教师必须从语文教学,甚至是学生发展的高度出发,链接学生已经形成的认知经验,为学生储备此类文本的学习模型,形成基本的此类文本的语言感知。在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教师在引领学生感受了作者选择事例的典型与精准之后,让学生联系曾经学过的《说勤奋》一文进行类比辨析,从而发现两篇说理文之间的异同,为学生更好地洞察说理文的语言编码奠定基础。首先追问,我们对于说理文的学习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学生提出《说勤奋》之后,教师发放《说勤奋》的语言材料。其次出示学习要求,让学生用对比的视角阅读这两篇文章,想想有哪些异同?在自由阅读之后,将发现所得与同桌进行交流,然后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大家一致认为,相同点是都指向了相同的道理,都通过借助古今中外名人事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同点是在文章的开头,两篇文章呈现出不同的策略和风格。《滴水穿石的启示》首先从太极洞内的一个自然现象说起,娓娓道来;而《说勤奋》则在开头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在罗列事例时,《说勤奋》所举的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例子,都属于正面案例;《滴水穿石的启示》则在正面案例的同时,特意呈现了一个反面案例,论证的视角更丰富。在语言表达方面,《说勤奋》言简意赅,表达生动,语言凝练;《滴水穿石的启示》则更多借用反问、设问等句式,使得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四、结束语

从以上案例不难发现,阅读教学要关注文体的特质,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就必须从文体特点入手,从文体所规定的说话方式进行语言表达内在训练。而文体也是促进学生语言内在整合和构成的规律,更是促进他们认知逻辑的起点。语文教师要遵循文体顺应的磁场,探寻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和路径,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梁春莲.“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12).

[2]余映潮.说明文的教学研究奥妙无穷[J].语文教学通讯,2016(09).endprint

猜你喜欢
认知能力提升阅读教学
无人驾驶车辆认知能力测试方法
我国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培养思路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体游的寓教于乐的作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