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形象分析

2017-09-06 17:33王小凡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4期
关键词:秦可卿判词宝钗

王小凡

摘要:本文将秦可卿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在第一章中对现存文本中关于秦可卿的基本概况进行梳理,包括其出身、死亡、对应的判词与曲文以及其性格“兼美”所指。秦可卿的个人悲剧是《红楼梦》大悲剧的序幕,也是《红楼梦》大悲剧的缩影。在这个人物身上,作者埋下了两条线索,可以让后人借此来解开《红楼梦》的迷局。

关键词:秦可卿; 形象分析

1.秦可卿的出身

秦可卿的出身一直是被《红楼梦》研究者们津津乐道的问题,主要的猜测有两种大的方向——一种是出身高贵,她的出身甚至高于钟鸣鼎食的贾府而与皇室有所关联,例如:冯精志认为秦可卿这一人物形象有宫廷中的人物与之对应。刘心武考证秦可卿身上有皇室血统,是废太子胤礽之女。另一种是尊重原文内容,猜测秦可卿出身低微。本文只根据现存《红楼梦》文本梳理秦可卿这一人物形象的相关概况。

秦可卿能成为宁国府长房长孙贾蓉之妻,原因在于宁国府对于姻亲十分随意。“造衅开端实在宁”,宁国府以贾珍贾蓉父子为首,一步一步朝着败落的方向发展。对于与各大家族联姻以共荣,宁国府并不放在眼里。同时另一方面,秦业任五品官营缮郎,官位不低但却家境贫寒,这是是贾府未来的预言的再一次表达——“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即空有官位而家族内部已被抄家或挥霍一空。因此,秦业与贾家素有的瓜葛便是指在秦家势力衰微前所促成的婚姻。

2秦可卿之死

秦可卿是全书中最早死去的主要角色,她活着的时候仅出现在第五至八回和第十、十一回,而写她的死亡的文字却覆盖了整整第十三至十五回篇章。她的生和死都是为整体文本服务的,是为了呈现环境而服务的,是为了将“贾府全盛时期展现于广大读者面前。”

对于秦可卿的死因,俞平伯最先提出自缢而死的论点。在《红楼梦》中,画谶、曲文和判词中都预示着所评判之人的结局。关于秦可卿之死预言如下:画谶上,画有一座高楼,上面“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可见作者对秦可卿的安排应是悬梁自尽而死,而在小说文本中,秦可卿却是由于心思缜密,郁塞不通,随即逝世。这种谶语与书中情节相矛盾的状况是由于曹雪芹将秦可卿死因所隐含的真实内容暗含在其中。脂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用史笔也。”在秦可卿的葬礼上,荣国府、宁国府内部人物依次出场,贾府与众多王公贵族乃至皇室权贵的联系也被一一铺展开来。大丧之时的僧道法事、丧事风俗、从贾府到铁槛寺的沿途景致、乡村风土,这些都构成了一副真实的生活画卷。如真像一些红学家所认为的可卿“淫丧”,那么大办丧事、大出丧、各大家族权贵的出现、社会图景的刻画放在此处便不合理了。

3 秦可卿的判词与曲文

“《红楼》一姓一名皆具精意。”《红楼梦》中人物的取名大多富有深意。秦业音同“情孽”,这是“情”的源头。秦钟同“情种”,在下文中将进行详细论述。秦可卿则谐音“情可轻”,指如太虚幻境中让贾宝玉领略的皮肤滥淫之情是可鄙的,可轻的。

小说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在警幻仙子处翻看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以及又副册上每位女子的画谶、判词和曲文。册中画着一座高楼,在楼上有一个美人悬梁自缢。判词为“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在与该判词相对应的曲文中,唱到秦可卿之“情”是家族颓败的源头,“宿孽总因情。”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上一节中所述的、在书中保留的秦可卿之死的画面。判词与曲文所传达出的对于秦可卿的整体塑造除了暗含她的死因外,最重要的是对她人格的描写:秦可卿的美貌是纵欲败家的根本;宁国府的堕落败坏,其根源就是秦可卿的“淫”——秦可卿的判词和曲文都否定了秦可卿与秦可卿的“情”,并犀利地表现出了曹雪芹对这种“情”的轻视。

4 秦可卿之“兼美”

钗黛二人的性格有着鲜明的对立,宝钗是封建伦理道德塑造的大家闺秀形象,她自扫门前雪,且不关己事不开口。这种“会做人的性格”使她在贾府这个关系场中人见人爱;黛玉则有着敏感的内心,她对诗意的生活乃至人生的追求的外在表现则是“见一个打趣一个”的刻薄和尖锐。

起初,在宝玉的内心世界中,林黛玉是最美的女儿,她是“神仙似的”妹妹,两人同起同坐,同卧同息。在薛宝钗来到贾府后,宝玉见其“体格端方,容貌丰美”,比黛玉更添一分美感。秦可卿出场,体态容貌兼具钗黛之美,自然使得宝玉的审美视野一步步变得开放,审美心理越发成熟。

书中秦可卿出身卑微,因生得妩媚袅娜又与贾府有些瓜葛便被许配给贾蓉为妻。由身份低贱变为地位尊荣,因而需要处处小心,心思缜密。这一点上秦可卿与寄人篱下的林黛玉有共性,她们二者要时时刻刻谨小慎微,才能保住自己的贵族生活。除此之外,尤其要注意的是,秦可卿所具有的黛玉的精神追求是由作者暗示出来的,从进入秦可卿卧室是萌发的性幻想,到太虚幻境中对“情”的痴迷,这种回归本我性情的精神追求符合贾宝玉那种不追求功名、只求在一方栖息之所上“你守着我,我守着你”度过诗意人生的向往。二人有共鸣,“是因为可卿有黛玉的性格特征。” 但是与黛玉不同的是秦可卿选择了宝钗的做人模式,她行事稳重,礼待众人,这种性格特征是通过贾府一家上下的眼睛侧面勾勒出来的。由此便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秦可卿所兼美宝钗和黛玉之处。

宝玉心中的秦可卿形象是比林黛玉和薛宝钗更完美的。在太虚幻境中,秦可卿“鲜艳妩媚有似宝钗,风流袅娜则有似黛玉”。由此,秦可卿方得 “兼美”之名。这些描写都是源自宝玉的内心的主观感受。

宝钗虽然具有“绝色”容貌,黛玉也“秉绝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但二者都并不完美。宝钗的酥臂摸不得,黛玉的刻薄尖酸让宝玉无所适从。这是由于宝钗和黛玉二者或是缺乏秦可卿的风流魅力,或是缺乏秦可卿的感性端庄。这种性感与感性并存的现状是宝玉的灵魂可得以栖息之所,是皮肤滥淫和意淫二者最恰当的融合状态,在文本中,它便集中构成了最理想的女儿形象。

结论

秦可卿是能够让读者进入到曹雪芹创作世界的一把钥匙,她在整部《紅楼梦》的内容上所占比例并不大,但是在数回描写中,作者便将其打造成了一个性格如此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她是“情”的化身,她的逝去是整部悲剧的开始,而整部悲剧正是由情欲和功利两条线索交织而成。一部《红楼梦》耗费了作者曹雪芹一生的心血,曹公用生命为中国文坛勾勒了秦可卿的倩影,并使她的身上所散发的魅力无可替代,且会亘古流传。

参考文献:

[1]冯精志著.百年宫廷秘史——“红楼梦”谜底. [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

[2]刘心武.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 [J].红楼梦学刊.1992(2)

[3][清]曹雪芹著 无名氏续.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7月北京第三版

[4]陈树璟.锦绣荣华顷刻尽.[J].红楼梦学刊,1987年

[5]俞平伯著.俞平伯自选集. [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5月

[6][清]曹雪芹著 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石头记.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月

[7]洪秋蕃著.《红楼梦抉隐》[M].上海:上海印书馆,1934.1

[8]洪慧萍.薄命红颜红楼迷——解读秦可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4)endprint

猜你喜欢
秦可卿判词宝钗
薛宝钗为什么没朋友(节选)
由曹雪芹创作构思论秦可卿“病死”的合理性
李瓶儿、秦可卿“棺木”新解
嫁入豪门的秦可卿有多惨?
论宝钗的“藏”与“露”与复杂心理机制
汉诗和译的文体研究——以《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为例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鲭鱼精与秦可卿:明清小说中的“情妖”和“幻情身”
什么样的丫鬟才是好丫鬟
论我国古代判词中的传统诉讼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