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有成需奋斗有方
——东北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访谈录

2017-09-07 06:32李增福厉飞
共产党员(辽宁) 2017年15期
关键词:事业成功振动工作

◎文/本刊记者 李增福 厉飞

事业有成需奋斗有方
——东北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访谈录

◎文/本刊记者 李增福 厉飞

闻邦椿先生是东北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用自己数十年不懈的奋斗取得了事业成功——

靠着奋斗,他取得了非凡的学术成就:作为“振动利用工程”研究第一人,他在国际上率先创建了振动学与机器学相结合的新学科,研究成果获得30多项奖励,其中国际奖2项、国家奖5项。

靠着奋斗,他桃李满天下:从教62年,为上万名本科生授课,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235名。

靠着奋斗,他著作等身:70岁后,他笔耕不辍,至今已撰写各种著作75部。最让人敬佩的是,他在近80岁高龄开辟新研究领域,提出了一套利于事业成功的现代成功学方法论体系,并在几年内写下了22本相关著作。而他说,自己要实现的梦想是争取在几年后完成100本书的撰写!

不久前,本刊记者就“如何奋斗才能取得事业成功”对87岁高龄的闻老进行了采访,今特与读者分享。

记者:从您走过的辉煌人生路来看,可以说是一直在奋斗,并且成果丰硕。您能否谈一下,当初为何会选择“振动机械”作为自己事业的奋斗方向呢?您的研究成果又有那些具体应用呢?

闻老:简而言之,当初我选择“振动机械”作为研究方向,就是把国家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上世纪50年代,振动一直被列为一大公害,因为存在诸如机床振动影响加工精度、地壳的振动会使生命和财产受到损失等现象。此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如何消除振动,后来才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利用振动上。这促进了“振动利用工程”这门振动学与机械学相结合的学科的发展。当时,世界上没有一套完整的振动机械理论,我国也有很多理论和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我就决心研究振动利用工程学科的相关理论,研制出利用振动原理的机械设备,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诸多的实际问题。

其实,振动的应用在生活中也很常见。比如现在我们所用的手机,就有多处利用了振动。当然,我所研究的振动机械和设备同生产结合得更紧密些,主要用在煤炭和冶金企业对物料进行筛选和输送等方面。

1979年,首钢让我协助设计一种新型惯性共振动式概率筛。经过研究和试验,终于成功研制出了能同时实现筛分、给料和托料三种功能的振动筛。这种筛机启动快、噪音小、防尘好、能耗低,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在1985年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在1987年获得了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1981年,受首钢委托,我又帮着设计了一种大型冷矿筛。与国外引进的筛机相比,它性能更优,使用寿命更长,在1985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最重要的是,它比进口机器的价格低很多。当年,从日本引进一台这样的机器,需要30万-40万美元,而我设计的这款筛机,只需要30万-40万人民币。不久,在我国有50多台机器投入使用,算一下,这就节省了近亿元人民币。

此外,我还为呼和浩特铁路局等单位设计过大揭盖清筛机等机械,让振动应用在生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说起来,当年选择这个研究方向时,我真没想到会因创建了振动利用工程新学科等成果而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对我而言,这是极大的鼓舞和莫大的光荣,也让我认识到: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不要先想取得的成果,只要坚持着努力做下去,就能迎来最好的结果。

记者:能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至高追求。您刚才说并没想到有一天会成为其中一员,看似轻描淡写,其实背后却付出了艰辛的奋斗。您觉得,通过奋斗取得事业成功,首要的要素是什么呢?

闻老: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觉得,要通过奋斗取得事业的成功,首要的就是要有一种精神。

在事业奋斗道路上,一帆风顺的人为数极少,多数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碰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这时候,就要拿出一种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不怕艰苦,百折不挠,直至战胜困难,实现奋斗目标。

说起来,我在科研道路上也遭遇过不少坎坷。

在业务上,我是下大力气钻研的,水平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在1960年,和我一起毕业的同学从助教提升为讲师时,我却榜上无名。问了一下,才知道因为我的家庭出身不好,不仅没有评讲师的资格,还要被送到学校农场参加劳动。有的人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感到憋气,但我一有机会,就继续搞我的研究。后来,我的讲师评上了,并且由于研究成果颇丰,我在同届毕业同学里最早评上了副教授和教授。

除了政治上带来的困扰,生活的困难也不小,但为了实现奋斗目标,我都淡定面对。1962年,我结婚了,爱人在苏家屯工作,距离我上班的地方约20公里。由于家庭成分问题,我俩没法解决两地分居问题。这还不是最大的困难。一开始,我还能买通勤火车票,后来,像我这样户口在沈阳的,不能享受这个待遇了。没办法,从1965年开始,我开始骑自行车上下班,一周往返几次,每次行程约40公里。风里来,雨里去,经历严冬和酷暑,一骑就是13年,直到1978年。在这段时间里,自行车常常会出现故障,所以我总要带着修车的工具,多次到家都是一手黑机油。有一次,还因为刹车失灵掉到了沟里,脸和手都受了伤。虽然辛苦一些,但研究工作一定要坚持下去,从1972年开始,我着手著述《振动机械的理论与应用》一书。这本60多万字的专著于1982年出版,后来获得了全国优秀图书二等奖。

说起来,那些日子我也算“命运多舛”了,要不是靠着一种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我怎么能有一些研究成果问世,为以后取得更多研究成果打下坚实基础呢?所以,我认为通过奋斗取得事业成功,首先得有一种精神。

记者:刚才您讲到骑了13年自行车,每次来回约40公里,可见您身体素质很不错。可不可以这样讲,通过奋斗取得事业成功,也要有好身体来做保障?

闻老:对于奋斗的人生而言,身体真的非常重要,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我今年87岁啦,耳不聋,眼不花,也不用拄拐杖,这身体状态对于几年后实现写100本书的目标非常重要。近几年出版的书,都是我自己在电脑上敲出来的,没有过多麻烦别人。

不过,我年轻时身体常有病。1949年,我参军了,但是得了淋巴结核,一年后只能复员退役。考到了当时的东北工学院之后,这病几次复发,有一次差点儿要了我的命。要不是当时研究出来一种结核病特效药——链霉素,我很可能今天就不能坐在这里和你们谈话了。

这种经历让我意识到,人在有了奋斗精神的前提下,也要有个好身体才能更好地实现事业奋斗目标。虽然当年骑了13年的自行车挺辛苦,但也有收获,那就是让我的体质有了提升。也算是“祸兮福之所倚”吧。

对生命的珍惜,是重视身体的最高境界。对于我的人生,很多人都觉得最传奇的就是遭遇劫机化险为夷那一段。那一年,我去参加一个学术会议,飞机升空不久,机舱内响起了枪声。原来,只在电影电视剧中才看过的劫机真的在身边发生了。不少人有些恐慌,有的年轻人甚至说跟劫机犯拼了。我冷静地拦住了他们,说这样做可能全飞机的人都有危险。生命只有一次,只有活下去,目标和构想才可能实现,所以不能蛮干。我让大家都保持冷静,代表起草了备忘录,并找机会让大家签了名,以备不测。幸运的是,没遭遇激烈反抗的劫机犯也没有更多过激行为,飞机最终安全迫降在韩国。一场生死风波就这样过去了。身体好,但由于意外失去了生命,那也是很遗憾的事情。所以,我很注意交通安全。过马路或者从门口出来,我都先看看车辆。现在的车又多又快,碰到了是很危险的。通过多加注意避免这种意外,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对身体的负责。

此外,也要通过锻炼来提高身体素质。有时间就散散步,对保养身体挺有用。我快10年没感冒了。我这个年龄,感冒一次对身体影响挺大。我怎么预防呢,就是感觉有点初始症状就喝板蓝根冲剂,事实证明很管用。

记者:7年前,您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提出了一套有助于事业成功的方法论体系。您能讲讲初衷吗?

闻老:那年,我80岁了。有一天,我突然想:这么多年来,我做的每件事情都成功了,为什么呢?我就开始思考,后来发现,我做什么事,其实是讲究科学方法的。我觉得,应该把这些方法总结好,写出来,让更多的人受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以说是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的内在动力,也是我的初衷。

这些年,围绕成功学方法论,我已经写了22本书。它们和卡耐基的成功学有不同的地方,那就是跳出了卡耐基成功学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窠臼,更符合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和思维方式,对哪个年龄段的人和做任何工作的人都有指导作用。

记者:能否请您结合方法论,介绍一下追求事业成功该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

闻老:我们在奋斗过程中,应考虑影响事业成败的一些因素,包括:做事的三大要素,即目标、内容和方法;主观方面的四种潜能,即思想品德、业务能力、身体状况及工作毅力;客观方面的三项影响因素,即时间、地点和条件,或者机遇、环境和条件。由此可见,在做任何事时,一是要找出事物发生与发展的内在规律;二是要从主观上去想办法,找出路,让内因发挥积极作用;三是从客观方面寻找最有利的条件,即让外因发挥积极的影响。做任何事如果坚决按照这些因素去做,就容易取得成功,大大提高做事的成功概率。

要认真规划好三大做事要素

首先要谈一谈做事的三要素,即做事的目的、内容和方法。规划好这三大做事要素,就容易取得成功。

1.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奋斗目标

在任何创造和奋斗过程中,首先都要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也就是所说的要有远大的理想。没有理想的奋斗过程是一个盲目的过程,自然不会有较为理想的结果。树立远大理想应该从具体情况出发,不然就会成为空想或幻想,是没有意义的和不可能实现的。

对于每个人来说,应该早立志、立大志,因为志向是人生的灯塔,是指路的明灯,是航船的方向。一个有作为的人,都应以祖国建设和发展作为自己事业的奋斗目标,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同时在这个进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2.确定切合实际的工作内容

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必须要通过具体的工作内容去实现。工作内容具有多样性,要根据社会环境和个人情况去寻找自己最理想的工作内容。只有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和“创造”,才能走上事业成功之路。

3.选用科学的工作方法

任何事情都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才能够圆满完成。科学的工作方法有两个特点:一是实践性,即要通过实践才能完成;二是规律性,即做事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要用创造性的思维去分析和掌握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解决存在的各种矛盾。

“创造”不是凭空臆想的东西,而是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事物的内在矛盾,找出其发展规律,提出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最理想方法。有了理想的工作方法,就会提高做事的质和量,可以加快完成工作任务的速度,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为了利用好做事的三大要素,提高做事的成功概率,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首先,要做好调研工作。

做事首先要做好调查研究,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调查:一是需求调查,二是环境调查,三是风险调查。做好调查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接着,要做好详细规划。

做好规划可以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可以科学地有条不紊地去完成所干的工作,使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都能在较理想的状态下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实现。

再者,在工作实施阶段,要特别注意处事目标、内容和方法之间的关联性。从事业奋斗的角度来说,没有明确奋斗目标的人生是盲目的和糊涂的人生,没有去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和对社会、人类没有意义的人生是空虚的和毫无价值的人生,没有科学方法指导的事业奋斗道路,也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最后,要经常检查和总结。

通过检查和总结可以发现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工作进行必要的调整。

要充分发挥主观方面四种潜能

提高做事的成功概率还必须充分发挥内因的积极作用,必须充分发挥主观方面的四种潜能,即做事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包括做事者的思想品德、业务能力、身体状况、奋斗精神,即通常所称的德、智、体和工作毅力,这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础。

1.应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主要表现在如何对待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上,最重要的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这也是关系到事业奋斗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可以从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得到体现,即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如何通过自己的工作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人类社会是群体社会,一个人想要脱离集体去完成一番事业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必须要求每个人建立起一种集体主义的思想,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首先要考虑集体的利益,同时应尽可能兼顾个人利益。

在工作中,要重视做人。所谓做人,就是要努力争取做一个胸怀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人,一个勇于承担责任和克服困难的人,一个遵纪守法和恪守诚信的人,一个善于与别人沟通和合作的人。学会了做人,对工作也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2.应具有必要知识和所需能力

每个人要想事业取得成功,就必须好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如自学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和组织能力等,这是完成工作任务的根本保证。

3.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前面已有提及,想通过奋斗取得事业成功,必须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身体是完成工作的前提,没有健康的身体很难完成伟大的事业。

4.要有坚韧的工作毅力和顽强的奋斗精神

在确定了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所要执行的具体内容和需采用的科学方法之后,即使是遇到很大的困难和挫折,也要以百倍的努力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执行所要完成的任务,直到取得成功。

要充分利用三个客观因素

除内因外,外部因素即做事者的状态空间,包括时间、地点和条件,或机遇、环境和条件,也是事业取得成功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处理有关事情时,应充分利用客观方面的三个因素,这样才更容易使事业取得成功。

1.要善于抓住良好时机

恰当的时机或机遇是事业取得成功不可忽视的因素。人们常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错过了时机,就很难再有这种良好的机遇。巴尔扎克说过,“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般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的利用”。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去抓住机遇,这是事业取得成功不可忽视的因素。

2.要选好最合适的环境

地点对于完成某些任务来说十分重要。例如,吉利集团创办北京吉利大学,如果在浙江临海办学,短期内甚至长期都难以达到现在的规模。所以要完成与地点有关的一些任务,必须选择好合适的地点。

3.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

这里的条件主要是指社会环境及工作条件。一个人做事能否取得成功,与其外部条件(机遇、环境和条件)或工作环境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人要在某一领域的工作中取得成功,除了自身的一些因素外,还要有良好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等作为支撑,要有领导、同事的支持,有一个很好的群体和团队协助完成所承担的工作。

还要经常总结和不断学习

在为事业成功而奋斗的过程中,要经常总结和不断学习。

总结本身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在实际工作中学习。这种学习比起书本上的学习更加实际,更为有用。

要从总结中找出优点和不足,总结做事和奋斗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便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发扬优点,少走弯路,提高下一阶段的工作效率,取得更大成绩。

此外,还要从书本中学习相关的知识,或从各种传媒所传播的信息中学习别人的工作经验。

在知识高度发展的今天,生活条件和环境在不断地改变,在这种新形势下学习尤为重要。不学习,很快就会落后,就会掉队。必须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满足社会不断发展和知识不断更新的需要。

记者:听了您逻辑清晰的系统讲述,真是颇受启迪,相信读者也和我们一样,对如何通过奋斗取得事业成功有了更深认知。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

闻老:这么说就太客气了。能接受《共产党员》采访,我也很高兴。它是省委机关刊,在全国很有影响力。明年它创刊就要满70周年了,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现在新媒体发展迅猛,阅读方式多元化,纸媒发展感受到了压力,但只要能抓好内容、做出深度,就能保持竞争力。在此,我衷心祝愿《共产党员》越办越好。

记者:谢谢您。在此也祝您健康长寿,愿您在期颐之年写出100本著作,让更多人受益。

本栏编辑/厉飞

邮箱/qilulf526@qq.com

猜你喜欢
事业成功振动工作
团结与协作,事业成功的重要法宝
斜拉桥风致振动控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振动与频率
不工作,爽飞了?
论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心灵幸福与阅读无关吗?
选工作
事业基础
振动的快感
机械振动易错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