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丹青诉深情
——记学者型画家田明先生

2017-09-07 05:33少煦深圳大学宗敏湖南张家界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7年8期
关键词:湘西笔墨画家

◆少煦(深圳大学) 宗敏(湖南 张家界)

笔墨丹青诉深情
——记学者型画家田明先生

◆少煦(深圳大学) 宗敏(湖南 张家界)

画家田明

田明,又名田绍洁(傑),1948年生,土家族,湖南湘西人家。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原吉首市文化馆副馆长,民族文化学者,国家社科研究员(教授)职称。现为湖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湘西州美术家协会荣誉主席、顾问,湖南省湘江书画院副院长,吉首大学、湖北民族学院、湖南城市学院等高校兼职、客座教授。出版有《土家织锦》《当代最具收藏投资价值的国画家田明》等。多幅画作被中国人民大会堂、北京民族文化宫收藏。先后获国家“民族优秀艺术家”“人民书画家”及湖南省“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杰出人物”荣誉称号、国际民族学与人类学联合会【IUAES】最佳奖、第九届山花奖、第一届湖南省文学艺术奖等。

神奇迷人的湘西,山山水水总是情。那得天独厚的大自然神韵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令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也给生活成长在这块神奇迷人土地上的当代中国著名画家田明先生,以取之不尽也用之不竭的艺术创作源泉。

田明,又名绍洁(傑),1948年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田茹,毕业于原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师承徐悲鸿、张大千等一代宗师,是著名艺术教育家。田明先生年幼就受到家庭熏陶,之后转益多师,又深造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的中国画专业,深得龙瑞、陈绶祥、林冠夫等大师的教诲,艺技日进。田明一手伸向传统,在唐宋文人笔墨间探索;另一手伸向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汲取营养。他自嘲为“大山的儿子”“湘西野夫”。他深刻地体会到艺术不仅仅只是再现生活,而应该是表现作者对客观生活的真实感受。只有那些真正属于民族的东西才具魅力,只有深植于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传统之中的东西才经得起历史浪涛的冲刷。也许是原始险峻的武陵山水给了他灵感,淳朴的民情风俗给了他力量,他的作品就好似湘西的“包谷烧”酒一样的热烈、味纯,散发着泥土的芬芳。不论是他在“全国首届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览”荣获二等奖的成名之作人物《近山知鸟音》,还是后来以表现武陵山系列的山水创作,处处都如中国美协副主席李焕民主席在田明先生画作上的题词那样:“从生活中发现新的形象资源,创造新的艺术境界。”

田明先生在艺术之途上,苦苦耕耘,执着追求,独树一帜,不拘成法地去宣泄主观感受。他不仅希望把握好传统绘画的民族灵魂,亦追求中国民族文化及中国画新笔墨情趣的内在之美。田明先生不仅只是一个画家,他更是一个学者。功夫在画外,多年来,他致力于民族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对湘西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探索,也硕果累累。他所撰写几十万字有关民族民间美术的学术专著《土家织锦》,令许多同行感到意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黄能馥老先生感叹到:“田明先生作为一个颇有造诣的画家,在中国传统文人笔墨中游刃有余,而对民族民间艺术又情有独钟……长期以来,他对土家织锦孜孜不倦的研究,难能可贵,深深使我感佩。”在田明的眼中,民间艺术是现代艺术之根,是母体艺术,属本元文化,也是当今美术的源和流。根深才能叶茂,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作为学者型画家,他的画首先给我们的印象是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对现实生活的热情。近年来,他的水墨山水更是横空出世,使人体会到一种超出象外力量的震撼,在钢筋铁骨之间,斑斓典雅、清秀空灵的画面流露出阵阵禅意,归纳起来就是“正、满、写、方、厚、实”。美术的本质是美,追求大美,雅俗共赏。他坚持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之路,作品清丽而不失端庄,秀雅中透出中正。法度上弘扬唐宋绘画的庙堂之气,雄宏而有张力,大器磅礴,与当今盛世的时代产生共鸣,严谨且构图较满。技法上采用元明清的文人笔墨情趣,细腻入微,有法而有无定法,强调骨法用笔,强调用线的书写性。地处武陵山区中心的湘西,历史上是一块荒蛮之地,描绘这里的山水没有现成的技法可依。以表现武陵山的地质和人文特征,其山水中多采用“方”笔。他立足于中国文化传统,中法为本,西法为用,笔笔到位,特别注重画面大染,以表现南方山川的润泽浑厚。笔墨当随时代,他注重在写生的基础上提炼结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表现个人的精神体验。画面清宁静虚、雄宏大器,可观,可游,可居,可爱,既有北宗的雄浑,也有南派的灵秀,但更多的还是流露着画家对家乡武陵热土的厚爱,以及对土家苗寨的朴实感情。他把武陵的山山水水,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特有的民俗风情,描绘得淋漓尽致,他的画是无字的诗、无声的歌,使人心醉。

俗话说:笔墨出于手而根于心,心不静则艺不达。田明先生始终是以心在作画,以心运笔使墨,努力追求画中的文化品位。因此,才能情驰神纵,任笔墨随思绪在宣纸上挥洒,他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倾诉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炽热情怀。不管是他早年创作的人物画《有一支古老的歌》《祝米酒》,还是现代的山水画《沅澧人家》《武陵源》等一系列的优秀作品,无不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和内在的儒雅。藏秀美于不觉之间,见灵气在笔墨之外,远看有其势,近看有其质,如饮佳酿,如坐春风,使人回味无穷,田明先生也逐渐与当今众多的山水画家拉开了距离。他的作品不仅以生动的笔墨和扎实的造型显示其各方面的综合修养,更在笔墨间显出了浓郁的感性色彩。他着力以笔墨语言、意象符号及美妙的构图,去营造一个精神家园,以清逸淡远的品性,传递出一股浓郁纯正的民族、生活文化气息。2017年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和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中华文化四海行——走进湖南”“全国文史研究馆书画精品联展”,田明的新作《山青水秀春日长》,在全国23个省市的150幅精品里脱颖而出,以精道的笔墨、大器的构成受到全国专家们极大的关注,好评如潮,影响极大。他与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班禅画师尼玛泽仁,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张松三人,代表全国参加活动的同仁,共同合作了巨幅水墨山水《茶马古道通天路》这幅传世佳作。田明出色的表现和高超的技艺为湖南长了脸争了光。大家一致认为他的作品“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又体现着明显的时代精神。”甚至有人戏言,这种“湘西精神”的“武陵图式”,也许就是我们打造“武陵画派”的奠基作品之一。2016年,他的中国画大作《潇湘清影入梦来》以磅礴的气势、精道的笔墨、新颖的意境征服了挑剔的评委们,最后正式被中国人民大会堂收藏(收藏第1942号),据说这也是实现了湖湘本土画家零的突破。正如南京书画院院长、著名画家朱道平先生称赞的那样,“田明的画,来自大山,充满大山的气息,是那样贴近和真实地抚慰着观者的心。实则,画家如没有对生活的真切体验,画面将会是苍白的。”田明的画亲近于生活,具有极强烈的民族传统特色,典雅中有几分“野”性,现代意识里多一层“土”趣。他用自己的忠诚和那神韵变化的笔墨,娓娓诉说着心中掩藏不住的对大山的深情。

云从石上起 客到花间迷 国画 田明

白云柴门深 国画 田明

青山行不尽 绿水去何长 国画 田明

秋烟晓色 国画 田明

山青水秀春日长 国画 田明

猜你喜欢
湘西笔墨画家
欢乐湘西
湘西 国画
湘西芷江洽降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