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审计职业化建设路径研究

2017-09-07 12:21刘宝财
新会计 2017年8期
关键词:国家审计

刘宝财

【摘要】“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建立符合审计职业特点、适应审计工作需要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本文结合浙江省审计实际,提出提高审计队伍准入门槛、加强审计人员能力建设、建立审计职业等级和岗位责任制、探索建立灵活性人才引进机制等方面,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

【关键词】国家审计 职业化建设 审计职业等级

一、引言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建立审计人员职业保障制度;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审计署制定《“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提出建立符合审计职业特点、适应审计工作需要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 。

随着中央、国务院等有关部门对加强审计职业化建设等一系列制度文件陆续出台,标志着审计职业化建设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对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来说,是前所未有、充满挑战性的工作。由于目前审计职业化建设刚起步,没有统一直接可操作模式,审计人员如何分类管理、选人用人机制如何建立、职业保障制度如何完善等,均是审计职业化建设中的重点内容。因此,本文在目前国内外对审计职业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央、国务院颁发的有关审计职业化建设指导文件内容,对地方审计职业化建设进行研究。

二、审计职业化概况

(一)国外审计职业化发展概况

国外审计职业化建设是在国家审计体制基础上,从立法型、司法型、独立型等进行建设,管理体制审计执业具备较强独立性,从而要求具有严格审计执业标准和职业认证体系,审计职业化体系建设较为成熟。一是美国审计体制是采用立法型,其职业化特点主要表现为职级规格高、审计独立性强、内部自主权大、项目计划性强、工作效率高、职务权威性大、职业认证严、执业标准高等;二是法国审计体制是采用司法型审计,其职业化特点表现为辅助政府和议会的职责定位、独特的内部监督与协作结构、细分的审计执业标准、审计执行过程的自主性等;三是日本审计体制是采用独立型审计,其职业化特点表现为检查机构健全、检查法规完善、职业资格较严等。

(二)我国审计职业化发展概况

由于我国审计职业化建设刚刚起步,目前对审计职业化方面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大多数学者从审计职业化内涵、重要意义、面临困境及实施路径方面展开论述。如王爱国(2016)从国家审计职业化定义、重要意义,提出从职业准入条件、职业培训内容、职业保障体系、职业考核程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王鲁平等(2013)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采用“行政序列+专业技术序列”相结合双轨制模式,从审计业务管理方面,采用“项目管理”制模式展开研究。康芳芹(2013)从建立职业准入、任职资格管理、教育培训、绩效考核等保障制度展开研究,并强调建立主审(审计组长)负责下的审计质量监控制度,明晰审计责任,防范审计风险。谭敏(2015)从加强制度保障、加强组织保障、加强职业保障、加强纪律保障及加强职业培训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结合国内外文献看,国外对审计职业化建设起步较早,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职业认证机制、职业化保障机制等。而国内开展审计职业化建设较晚,2014年至2016年间,研究者大都从职业化建设内涵、意义、实施困境及措施展开研究,结合实际研究目前较少,多数从理论方面展开研究。

三、审计职业化建设现状

(一)审计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众所周知,国家审计是一项业务面广、专业性强、综合性高的工作,进而对从事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要求非常高,因此,国家审计职业化能否顺利实现,关键在于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和能力强弱。目前我国审计队伍在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业务能力等方面还不强,如审计人员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业务技能比较薄弱、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计算机专业人员占比较少、复合型审计人才比较匮乏等。

(二)保障和监督机制有待健全

国家审计的保障监督机制,是国家审计职业化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家审计人员在选拔、任用、晋升等方面采用一般公务员管理制度,人员编制数量控制极为严格,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重行政轻专业”现象,从而导致专业技能强的人员,因资历因素而短期内无法获得提拔。国家审计的职业监督机制也有待完善,依据现有法律规定,人大、纪检、监察和社会公众等都有权监督国家审计工作,但目前监督机制存在监督主体多元、监督边界模糊和监督责任不清等问题,监督成效不理想。

(三)审计职业责任意识有待提高

审计职业责任意识是保障审计职业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部分。目前审计任务日益繁重,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审计内容不断外延,由于缺乏审计职业退出机制,尤其是中途淘汰和退出机制,审计人员职业责任意识较为淡薄,从而导致审计成果不理想,有些问题没有查深查透,没有很好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虽然审计机关对职业过错有处罚权利,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是“形同虚设、惩戒乏力、约束不足”,导致审计人员职业责任意识不高。

四、审计职业化建设意义

(一)审计职业化建设是服务于国家治理内在需要

国家审计已成为国家监督体系之一,依法治国离不开公正、独立的审计监督,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如果审计队伍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缺乏查核问题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就无法给当地党委、政府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审计建议,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服务国家治理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为了更好地參与国家治理,审计必须要有专业素养高、技能水平强、综合素质过硬的“职业化”队伍。审计队伍职业化有助于提升依法审计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审计工作质量,从而更好地发挥审计职能作用与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作用。

(二)审计职业化建设是提升审计地位基本途径审计职业化建设是提升审计队伍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措施,是“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重要方面。实现审计职业化必须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必须减少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审计工作的干预和制约, 全面提升审计独立性地位,确保审计人员能够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更好地、客观地对重大政策执行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价,真正做好落实重大决策的“督查员”、公共资金的“守护者”等,最终护航经济,保障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因此,审计职业化可以提升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从而提升审计地位,进而更好地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三)审计职业化建设是助推审计出成果有效途径

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关键在于强化审计队伍的职业化建设,重要审计项目能否出精品、出成果,关键在于审计队伍整体专业化水平。由于基于审计职业的自身特殊性,审计人员必须对重要政策、相关财经法律法规、审计专业知识等熟练掌握,否则直接影响审计项目的质量和成果。审计职业化主要从提高审计队伍准入门槛、加强审计人员能力建设、建立审计职业等级和岗位责任制等方面入手,大力提高审计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建立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专业人才审计队伍,为提升审计项目出成果提供人才保障。

五、审计职业化建设路径

(一)明确审计职业化内涵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职业是指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的社会性工作。根据已有理论研究成果,职业化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展开研究,王鲁平(2013)从静态视角看审计职业化,提出在标准化、规范化制度的审计环境里,国家审计以实现国家治理为终极目标的一系列活动;刘恋(2010)从动态视角来看审计职业化,提出从审计组织、审计人员认定标准、审计现场程序执行、审计现场取证管理、审计文书审理、审计结果文书出具、审计整改等一系列工作必须按职业化标准要求形成一种职业特征。

(二)执行审计职业化规范

近年来中央、国务院及审计署,对加强审计职业化建设方面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实施好审计职业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与质量,进而更好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证作用。

(三)优化审计职业化建设路径

提高审计队伍准入门槛。国家审计是一项业务面广、专业性强、综合性高的工作,对审计执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及职业判断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一是在招录公务员时,要积极与组织部、人事部门沟通协调,利用好每次省考、公开选调等机会,设定学历水平、专业背景、职称资格、工作经历等条件,并加试审计专业知识考试,引入符合条件且可塑性强的年轻干部;二是在招录事业编制人员时,将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或中级会计师、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作为应聘人员必备的条件,从而提高审计队伍整体专业水平;三是单位人事处应有计划的将不同专业、不同职业背景的多学科人才逐步纳入审计队伍,确保准入的人员从一开始就具有专业素质,为审计职业化建设打基础,促进审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审计人员能力建设。一是要强化审计人员审计业务学习。加强审计业务学习是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提高工作效能的需要,更是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需要;二是要建立终身化的审计职业培训体系。形成行之有效覆盖审计人员职业生命始终的审计培训机制,积极创造条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根据审计人员专业的不同,有计划的派出审计人员参加各类专项审计业务培训、研讨等活动;三是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业务交流会,交流审计工作中的经验和心得体会,促进年轻干部业务技能的提升,促使其尽快成长;四是有目标、有计划地培训复合型、领军型、专家型审计骨干。新常态下的审计工作已经从简单的财务收支审计延伸到全方位、多领域审计。因此,审计机关必须要重视对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培养领军型和专家型骨干,从而保证审计项目出成果、出精品。

建立审计职业等级和岗位责任制。在依法治国背景下,法官的职业化改革已启动。目前法院工作人员被划分为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三类。法官实行单独职务序列管理,待遇与行政级别脱钩,按规定程序实现职级晋升。审计可以根据行业特点,职业岗位划分为行政管理岗位、职业技术岗位,职业技术岗位可设置首席审计师、高级审计师、审计师、助理审计师等,职业等级的升降与相应的福利待遇挂钩,从而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各类审计师职位的获得不仅要有职业资格证书,更要有审计业绩。对重要审计项目主审采取竞争方式,主审由各类审计师担任,各类审计师的晋升以其所审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为基础,由审计机关负责评定。学习注册会计师签字报告终身负责制的模式,审计也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实施审计项目终身责任制,切实提升审计项目的质量水平。

探索建立灵活性人才引进机制。目前审计涉及的领域经常是跨行业、跨学科的,对专业性和综合性要求较高,但审计机关作为地方政府组成部门,必定会受到机构编制及人员编制的限制,灵活引进专业人才方面会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在现行体制和环境下,应积极探索新的方式,逐步建立既符合相关规定又兼具灵活性的人才引进机制。通过聘任、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让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专家学者,经过岗位培训或达到规定条件后,吸收到审计队伍中,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吸引多样化的优秀人才,优化审计队伍的人员组成结构,有效解决现行审计人员专业结构单一、审计深度和高度受到限制的问题,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質和专业胜任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爱国. 国家审计职业化的内涵、障碍和途径[J].审计研究,2016(1).

[2] 王鲁平等.国家审计职业化及管理对策[J].审计研究,2013(2).

猜你喜欢
国家审计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与实现途径
经济新常态下国家审计变革研究
国家治理视阈下的国家审计正义价值探析
对国企高管腐败行为的约束分析
浅议国家审计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中的效用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对国家审计的影响
关于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研究
中美两国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