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皮瓣用于修复坐骨结节深度压疮创面的应用体会

2017-09-07 06:07杨威王恩峰唐新杰邱洪亮周士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3期
关键词:皮瓣压疮

杨威 王恩峰 唐新杰 邱洪亮 周士文

【摘要】 目的 评价不同皮瓣、肌皮瓣修复坐骨结节深度压疮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 探讨压疮皮瓣修复的治疗策略和各类皮瓣的优缺点。 方法 37例坐骨结节深度压疮患者, 应用臀大肌下部肌皮瓣、股薄肌肌皮瓣、股二头肌肌皮瓣、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观察修复效果。

结果 37例患者术后30例创面Ⅰ期愈合, 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部分坏死, 经二次手术植皮修复;

5例创面皮瓣坏死深度较深, 经扩创后局部皮瓣旋转封闭创面。术后患者均获随访1~4年, 平均随访

15个月, 皮瓣均成活良好, 无溃疡、渗液等。结论 正确认识并选择皮瓣、肌皮瓣修复坐骨结节深度压疮创面可提高皮瓣成活率, 臀大肌肌皮瓣是修复坐骨结节深度压疮的理想皮瓣。

【关键词】 皮瓣;肌皮瓣;坐骨结节;压疮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3.048

脊柱外伤及其他原因导致的截瘫患者常因感觉缺失, 长时间坐位, 导致坐骨结节处受压发生压疮[1]。本院采用彻底切除溃疡等坏死和病变组织, 设计邻近轴型皮瓣或肌皮瓣修复创面全部成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

37例坐骨结节深度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35例, 女2例, 年龄25~48岁, 36例为外伤性截瘫, 1例为麻醉導致截瘫, 因护理不善, 长时间坐位导致压疮。

1. 2 手术方法

1. 2. 1 术前准备工作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 注意加强患者的营养补充, 合理进行饮食, 选取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并且具备足够热量的食物[2], 同时, 保证及时对压疮处换药处理。另外, 在手术前2 d, 对患者进流食, 每天通过灌肠的方式清洁一次, 保证患者具备一定的手术条件。

1. 2. 2 手术具体操作流程 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后, 对患处进行一定的处理, 首先将溃疡处的瘢痕组织进行切除, 包括患处周围的部分;同时, 对骨质表面相应的筋膜组织进行清除, 保证坏死或者被感染的组织得到清理, 保护没有受到损伤的组织;切除工作完成后, 利用双氧水、盐水等进行伤口的清洁工作, 设计皮瓣使创面封闭, 避免产生感染。①臀大肌下部肌皮瓣:以臀大肌轮廓为肌皮瓣的中心, 以肌纤维走行为长轴设计皮瓣大小, 切开皮肤及深筋膜, 沿臀大肌下缘向外上方游离臀大肌至股骨粗隆附着处, 切断部分肌肉形成以臀下动脉浅支为蒂的肌瓣, 旋转填塞创腔, 皮瓣旋转覆盖创面[3]。②股薄肌肌皮瓣:于大腿内侧设计并切取股薄肌肌皮瓣, 梭形, 长200 mm, 宽60 mm, 于上1/3处找到血管蒂, 游离血管蒂约50 mm, 切断股薄肌近端内侧1/2后, 将肌皮瓣向上外旋覆盖坐骨结节创面, 缝线固定, 供瓣区缝合。③股二头肌肌皮瓣:于坐骨结节到腓骨小头连线为肌皮瓣的轴心线, 沿轴线股二头肌于皮下可清晰扪及, 沿该肌内外缘

20 mm作与轴线平行之切口, 于深筋膜下分离至该肌, 在膝上约50 mm弧形切开, 连接上述两切口, 形成 U 形, 再于股二头肌长头深面由远向近逆行解剖血管穿支, 肌皮瓣向近端推进覆盖创面, 供瓣区缝合[4]。④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旋转点的定位依照臀大肌下部分的中点, 通过连线的方式, 将臀大肌下缘与腘窝上三角顶点之间相连, 以此为标准进行投影, 映射在体表处做为皮瓣轴心线, 结合具体的需要, 以中心轴为核心进行皮瓣的设计, 确定皮瓣的形状及大小。之后, 采取一定的方式, 确定股后皮神经的位置, 可以利用切开皮肤的方式, 在臀纹中心点处进行。另外, 也可以从既定的皮瓣远端进行切口, 在远端向外切2~3 cm直切口, 进而确定股后皮神经的位置[5]。在皮瓣的分离过程中, 在深筋膜和肌膜之间开始, 由远端开始处理, 逐渐向近端分离, 对于股动脉处的穿支营养血管, 需认真进行结扎, 手术过程中保护好坐骨神经, 特别是半膜肌间深部以及股二头肌与半腱肌处, 在进行分离时, 适当的进行调整, 按照股后皮神经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处理。在皮瓣近端和旋转点处, 对皮肤和皮下进行切断, 将皮瓣向左右两侧分开, 对营养血管、深筋膜、皮神经以及浅静脉进行保护, 保证皮瓣的血运正常进行。在确定皮瓣血运正常的情况下, 将远端皮神经进行切断, 对相应的营养血管进行结扎。做好皮瓣分离工作后, 通过皮下隧道将皮瓣转移至受区, 保证皮瓣血运良好后, 对创面进行修复完善工作。同时, 对于皮瓣供区部位进行一定的缝合工作, 将两段皮肤进行拉拢缝合, 或者通过植移皮片的方式处理。修复软组织缺损范围为 5 cm×4 cm ~ 10 cm×8 cm

1. 2. 3 术后处理工作 继续对患者进行营养补充, 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 对皮瓣血运情况进行观察, 同时, 对患者采用抗生素, 进行皮瓣下负压引流, 定期进行检查, 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在手术后10~14 d之间, 采取间断的方式进行拆线, 观察疗效。

2 结果

37例患者术后30例创面Ⅰ期愈合, 皮瓣完全成活;

2例皮瓣部分坏死, 经二次手术植皮修复;5例创面皮瓣坏死深度较深, 经扩创后局部皮瓣旋转封闭创面。术后患者均获随访 1~4年, 平均随访15个月, 皮瓣均成活良好 , 无溃疡、渗液等。

3 讨论

对于保守治疗来说, 在治疗范围较小、伤口不深的压疮具有一定的疗效, 可以促使患处愈合, 但是对于大范围的压疮治疗, 保守治疗则存在一定的弊端, 其对伤口的清洁处理较为简单, 只通过缝合来促进伤口的愈合, 起不到预期的效果[6, 7]。切口不能愈合, 需行带蒂皮瓣或血运丰富的肌皮瓣修复。窦道型压疮口小腔大, 探查可发现肌肉浅面或深面存在假性滑膜囊样腔隙。形成原因可能是臀大肌与坐骨结节间存在臀大肌坐骨囊, 由于长期受压, 局部组织坏死、感染, 并由于脓液排出不畅, 反复刺激, 导致滑液囊不断增生, 翻身对局部组织的挤挫最终导致组织分离, 形成腔隙[8, 9]。此型治疗关键是彻底切除皮肤创面及假性滑囊, 对波及骨面者应凿除部分凸出的骨质, 直至创面基底坏死组织及瘢痕组织完全清除, 露出新鲜、健康的肌肉组织及骨组织。此型压疮修复主要根据清创后创面的部位、深浅及创基软组织确定。若创面深达坐骨结节, 腔隙较大, 宜选用肌皮瓣修复, 若深部肌肉未坏死, 选用局部皮瓣修复[10]。术后应放置负压引流, 防止皮瓣下血肿, 密切观察皮瓣血运;此类伤口愈合能力差, 宜在10~14 d间断拆线。endprint

此类创面修复的方式较多, 较表浅者通过保守治疗, 或简单清创可愈合。但此型压疮大多为创腔大而深、坏死组织多的创面, 需行肌皮瓣修复, 可通过臀大肌肌皮瓣、股二头肌肌皮瓣、股薄肌肌皮瓣等手术方式修复。通过对各种手术方式的对比, 发现各种术式均能良好的封闭创面, 但仍以应用臀大肌下部肌皮瓣修复较为方便, 臀大肌肌皮瓣具有血运丰富, 易于成活, 皮瓣距离创面近, 操作简便, 不需要显微外科设备及操作等优点, 适合基层医院开展。臀大肌为伸髋关节的主要肌肉, 切取后虽可能患者的伸髋功能产生影响, 但此类患者多為多年截瘫患者, 切取肌皮瓣后对患者行走功能产生的影响不大。故在修复坐骨结节压疮的各类术式中, 臀大肌肌皮瓣仍为应用最多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 汪良能, 高学书.整形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 979.

[2] 万国平, 马海鱼.岛状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部褥疮.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7(3):170.

[3] 海恒林, 戴海华, 许月萍, 等.难治性褥疮的综合治疗.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6, 20(9):909-911.

[4] 周忠志, 黄新灵, 熊武, 等. 不同类型皮瓣用于修复臀骶部深度压疮手术方式选择.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16, 25(5):28-32.

[5] 海恒林, 申传安, 柴家科, 等. 股二头肌长头肌瓣联合半V形股后筋膜皮瓣修复坐骨结节压疮. 中华烧伤杂志, 2012, 28(1): 57-59.

[6] 李正勇, 岑瑛, 许学文, 等. 股二头肌肌瓣复合局部皮瓣修复坐骨结节周围重度褥疮创面. 中华外科杂志, 2008, 46(10):791- 792.

[7] 卫长荣, 韩红岩, 关净. 臀大肌肌瓣联合臀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坐骨结节区褥疮. 中国医疗美容, 2015(4):36-38.

[8] 饶海芳. 股二头肌长头肌皮瓣治疗坐骨结节褥疮的护理体会.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 22(1):37.

[9] 王志永, 张丽琴, 石龙杰, 等. 臀大肌肌皮瓣修复坐骨结节部压疮五例报告.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3, 8(6):51- 52.

[10] 魏盼杰, 赵耀华, 王松涛, 等. 股前外侧肌肌皮瓣修复坐骨结节褥疮九例. 中华烧伤杂志, 2010, 26(1):52-53.

[收稿日期:2017-05-02]endprint

猜你喜欢
皮瓣压疮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局部皮瓣在整形外科的应用分析
按压识别早期压疮
手外伤软组织损伤应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417例压疮现况调查与分析
术中压疮护理单在手术室压疮高危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成立压疮管理小组,优化压疮管理流程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病因及预防
超薄前臂皮瓣在鼻颌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地塞米松救治撕脱皮瓣血运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