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薪酬对企业绩效的股权激励区间效应影响

2017-09-08 11:48林仪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促进作用管理层高管

林仪

摘要:本文针对薪酬与股权激励在不同企业所有制间可能产生不同作用的假设展开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管理层持股比例的情况下,员工薪酬激励对企业绩效的综合影响在非国有与国有企业间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对国有企业的抑制作用以及对非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企业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区间效应对该现象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关键詞:员工薪酬企业绩效股权激励区间效应影响

一、引言

公司经济效益是依靠许多个体(员工)的工作绩效来实现的,而员工在公司所获得的利益将成为重要因素,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便是员工薪酬及管理层持股计划。代理成本理论表明,管理者持有企业股份之后,可将管理者与股东的身份进行有效结合,使管理者的利益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绩效。吴淑琨(2002)认为,内部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低持股比例下管理层作为职业经理人,提高持股比例能够显著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绩效;相反,当管理层持股比例超过一定比例时,会削弱大股东对企业的监控有效性,损害企业绩效。

因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之上,运用国有及非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探讨了不同管理层持股比例区间内,两种激励方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引导企业公司在注重内部治理的同时,对员工薪酬及管理层持股计划制定更有效的决策。

二、研究假设

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高管所得报酬具有其特殊性,企业高管既是政府管理人员又是公司管理人员,拥有更多的资源来获取自身的利益,相比之下,从公司领取报酬对国有企业高管而言也就不那么重要,因此对高管的薪酬激励缺乏有效的作用。相比之下,对国有企业管理层的股权激励应当有更大的作用。同时国有公司受传统的分配思想影响,更加注重薪酬分配公平,因此高管—员工薪酬差距较低,相应员工对薪酬激励的效果敏感性应较低(王怀明,2009)。针对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国有企业绩效的提高作用大于对非国有企业的提高作用,员工薪酬激励对国有企业绩效的提高作用小于对非国有企业的提高作用。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 数据来源

本文的所有数据均来源于wind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以及同花顺数据库。本文选取2011-2015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剔除同时发行B股、H股或其他股票及可转债的上市公、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剔除金融类行业的上市公司。此外,本文对主要的连续变量进行了1%与99%分位数上的winsorize处理。最终得出1451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共4488组数据。

(二) 实证模型

本文采用以下模型检验管理层持股与员工福利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并报告聚类稳健标准误。

(三) 变量描述性统计

本文按照企业实际控制人性质将样本分为国有控股企业与非国有控股企业两种。下表为样本分企业类型的部分变量描述性统计。从均值上看,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样本在MSR上具有显著差异,国有企业小于非国有企业。

(四) 回归分析

从以下结果可看出,不论是国有或者非国有企业,MSR对企业绩效均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员工薪酬比例对国有企业绩效呈现负相关,但没有显著的效果;对非国有企业则有显著的正向效果。该结果与假设基本一致。可以认为,员工薪酬比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明显企业所有制差异。

针对这个结果,本文认为是由于国有样本与非国有样本的管理层持股比例处于不同的区间造成的。现阶段国有企业管理层持股比例处于较低水平,提高持股比例相对于提高员工薪酬比例对企业绩效具有更显著的提高作用。而非国有企业由于管理层持股比例较高,提高持股比例对企业绩效的提高作用有所削弱,在现阶段适当提高员工薪酬比例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

为进一步验证以上结论,我们对样本管理层持股比例进行了划分以进一步考察员工薪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五) 进一步讨论:管理层持股与员工薪酬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区间效应

借鉴徐大伟(2005)对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划分标准,结合样本实际,本文以7.5%为管理层持股比例划分标准。回归结果基本支持了以上猜想。

在管理层持股的激励作用方面,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当MSR小于等于7.5%时,MSR对企业绩效总体上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对非国有企业有1%水平上的显著促进作用。当MSR大于7.5%时,MSR对国有企业的作用转化为抑制作用,对非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有所削弱,但该结论不能达到10%的显著性。

在员工薪酬的激励作用方面,当MSR小于等于7.5%时,XC对国有企业绩效具有抑制作用,对非国有企业绩效具有促进作用,但不能达到10%的显著性。当MSR大于7.5%时,XC对国有企业的作用转化为促进作用,对非国有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有所增强,其中对非国有企业的作用达到了5%的显著性水平。控制变量的符号及显著性与上述回归基本相符。

结论

1.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员工薪酬激励的作用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在管理层持股比例一定的情况下,员工薪酬比例对国有企业绩效呈现负相关,但没有显著的效果;对非国有企业则有显著的正向效果。这可能是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管理层持股比例上的组间差异造成的。

2.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员工薪酬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区间效应。存在某个持股比例作为界限,使得当跨越这个界限时,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有所削弱,员工薪酬比例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有所增强。具体表现为当管理层持股比例小于7.5%,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企业绩效具有促进作用,员工薪酬比例具有较弱的促进作用;当管理层持股比例大于7.5%时,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有所削弱,员工薪酬比例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有所增强。这也为现阶段二者对国有及非国有企业绩效影响的差异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参考文献:

[1]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2000,03:32-39.

[2]刘国亮,王加胜.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激励制度及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05:40-45.

[3]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0,01:24-30.endprint

猜你喜欢
促进作用管理层高管
论工商管理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工程财务管理中会计审计的促进作用探讨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高级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债务杠杆的影响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Cyslt2r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