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及对策研究

2017-09-08 14:22路璐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村

路璐

摘要: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一体化的主要障碍,需要建立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土地流转问题是影响實施和推进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做好农村土地流转,才能消除农村土地分散经营,利用率低下,缺乏科技投入及农民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也才能实现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本文由点及面总结目前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发达地区的经验,基于主体博弈视角提出推进河南省土地流转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村;主体博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需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土地流转问题是影响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实施和推进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做好农村土地流转,才能消除农村土地分散经营,利用率低下,缺乏科技投入及农民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也才能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等。

一、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意义

从农村土地流转的文献看,由于农村土地流转一直被鼓励,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已经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在如何流转方面,现有的文献主要侧重于对各地案例的介绍性研究,而对新的制度安排为何会出现、为何会以这种方式出现、会产生什么后果等方面缺乏深入研究。根据现有的研究,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是土地流转的动力,非农就业机会少被认为是土地流转的主要障碍因素。但农户中有劳动力非农转移并不必然导致土地流转,因此而产生的土地供给也不一定会导致规模经营。因此,理论界需要进一步关注什么情况下农户必会参与流转?要实现规模经营需要什么样的条件?现有的文献对这些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即使有些文献有所涉及,一般把农户看作同质的,得出的结论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这些不同类型的“农户”对农村土地流转有不同的评价,进而有不同的诉求,对流转的对价也有不同的需求。单一的土地流转模式只能满足某类农户的需要,强制推行一种流转模式势必将损害其他类型农户的利益。

二、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土地流转对农户来说是一种新生事物,目前还处于土地流转的经验积累阶段,不断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在土地流转的初期纠纷较多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回顾研究的文献发现,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流转土地,侵害农民利益,村委会和地方政府等成为土地流转的主体,农民的流转意愿受到行政强制力的影响(胡荣华等,2007;冯炳英,2007;季希富,2007);二是土地流转中合同纠纷问题较多(吴晗,1999;庞丽铷,2009等);三是农村家庭承包土地流转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农民利益难以保障(葛丽芳,2011)。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目前关于土地流转效果的研究主要在规模经营、非粮化和农业效率等方面。

三、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

本文以非农就业机会增加是土地流转供给的主要因素为研究起点,认为集体土地的确权颁证是土地流转的基础,产权因受到限制而降低了产权价值,但如果和不参与流转的零收益相比,理性的农户仍会选择流转。本项目的研究将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以农户的分化为基础,研究在确保农民和集体土地权益的前提下,为了达到规模经营的目的,需要什么类型的土地流转模式,这种流转模式面临什么样的制度障碍和客观条件,该如何通过制度安排加以避免,并对现实中出现的各种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分析其内在机理和本质,与理想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差距存在的制度原因及问题解决的政策方向,为政府在农村土地流转制定合理政策和制度的顶层设计提供有益参考。提出如下对策:(1)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形成统筹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在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乡经济的互动,推进了城乡体制一体化的实现;(2)当前农村土地产权体系不完整、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不完善,城乡分割的二元土地市场、流转收益评估及补偿机制的缺失、农村土地保障功能过强等一系列因素阻碍了城乡土地和劳动力的高效流转;(3)虽然承包地流转进程日益加快,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权流转和宅基地流转仍处于隐性流转状态,流转不规范且纠纷不断,对此应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鼓励农村土地入市流转;(4)基于主体博弈的视角,应着重从健全农村土地产权管理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的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收益补偿机制、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及构建土地流转信息库等几个方面对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罗兴,马九杰.不同土地流转模式下的农地经营权抵押属性比较[J].农业经济问题,2017(02): 22-32.

[2]谷彬.农村土地流转综合评估与区域分析[J].统计研究,2017,34(1): 102-107.

[3]徐美银.农民工市民化与农村土地流转的互动关系研究[J].社会科学,2016 (01): 42-51.

[4]罗玉辉,林龙飞,侯亚景.集体所有制下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新设想[J].中国农村观察,2016(04): 84-93.endprint

猜你喜欢
土地流转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