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研究

2017-09-09 23:45方世南
理论探索 2017年5期
关键词:党内政治文化政治文化党的建设

方世南

〔摘要〕 中国共产党是以优良的党内政治文化获得全民认同来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进而牢固地确立领导地位的。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的过程,就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实质上是党和人民在精神文化上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心心相印、脉脉相通的过程。要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正视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存在的理念偏差、制度缺失、利益冲突、权力腐败等突出问题。通过确立党内政治文化与社会政治文化有机融合并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创新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的制度设计,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的利益协调机制建设,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构建良好的权力生态等多管齐下的整体合力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

〔关键词〕 政治文化,党内政治文化,党的建设,全民认同度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7)05-0077-05

我党是以优良的党内政治文化获得全民认同来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进而牢固地确立领导地位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社会政治文化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紧密联系。党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党内政治文化与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在双向互动中不断增加各自的正能量。如果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只是局限于党内系统,不与社会政治文化对接、对话和对流,党内政治文化就会只是在党内闭路循环,其结果是党内政治文化因为丧失源远流长的源泉和丰富的社会文化养料而枯竭,而社会政治文化也会因不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党内政治文化的引領而迷失发展方向。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之基和赢得力量之源,必须将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战略任务。

一、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内政治文化既是党的政治生活的灵魂,也是社会政治文化的思想引领。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强调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注重党内政治文化与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发挥好政治文化对于政治生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这是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联系,促进党内政治文化与社会政治文化联姻并在共生中共荣的根本保障。

党内政治文化作为关涉党的政治信仰、政治理想、政治情感、政治心理和政党品格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既是党的精神旗帜、意识形态和内在灵魂,是最可值得珍视的无形资产和无价之宝,也是引领社会政治文化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和行动指南。党内政治文化一旦内化为每一个党员的心灵,便成为不需要提醒和强迫的文化自觉和行为自觉,促使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制度的硬约束,保证制度的权威性。同时,党内政治文化一旦辐射到全社会,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同,就会引领社会政治文化始终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在双向交流和合流中健康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高度注重党内政治文化被全民认同的问题。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 〔1 〕17-18

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的过程,就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是党内政治文化与社会政治文化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中能量转换和精神文化不断增值的过程,实质上是党和人民在精神文化上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心心相印、脉脉相通的过程。善于将党内政治文化不断地渗透和辐射到全社会并在与社会政治文化的输入与输出的双向交流中发展,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最为重要的环节,而人民群众对党的精神文化的高度认同是执政党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的最为重要的条件,是推动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党内政治文化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系统,既对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起能动反作用,又会直接或间接地辐射和影响社会,对社会政治文化起引导和模塑作用,而社会政治文化的质量和品位也时时地影响党内政治文化,对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全民认同度直接反映出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据此可以研判党与人民关系的亲疏状况和党风社会风气状况。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是由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属性、主要特征和特殊功能决定的。

首先,党内政治文化的政治性对全党和全社会具有政治导向价值,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有助于人民群众对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抱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理想,保障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目标、政治前途和政治愿景。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鲜明政治价值诉求和政治目标、政治使命、政治责任的政治组织,每一个党员都是这个政治组织中的政治成员,因此要注重党员的政治身份,提高政治觉悟。注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讲政治、讲党性、讲纪律的重要表现。政治性是政治文化区别于其他种种文化的一个显著特质,也是政治文化能够发挥政治功能之处。在党内政治文化倡导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宗旨的感召和激励下,每一个党员既能自觉地增强政治使命感、政治责任感,不断提高政治觉悟,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保持政治定力,提高政治水平,为党的事业而努力奋斗,同时,人民群众也会在党的政治文化影响下产生坚定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在党的领导下主动、积极、理性地进行政治参与,不断增强作为管理国家事务的主人翁意识,避免在政治参与中出现的政治冷淡主义和政治参与亢奋现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确保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方向。

其次,党内政治文化的文化性对全党和全社会具有文化滋养价值,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有助于人民群众在先进文化熏陶和指引下丰富精神文化世界,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属性是政治文化的本质属性,文化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化的功能在于滋养人的心灵,培育富有理想信仰和高尚道德人格的现代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体现在经济、政治、社会管理和生态环境等层面,也突出地体现在文化建设层面,没有文化小康,就谈不上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性。推进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促进文化现代化的过程,没有文化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就犹如在沙滩上建造高楼,潮水一来,会因没有稳固的根基而顷刻坍塌。文化建设对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综合素质提高的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既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全社会文化建设的强大力量,是引领全社会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标杆。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有助于人们自觉地处理好功利与伦理、道德与人生、情理与法理、个人与集体、当代与后代、本土与全球等多方面的关系,提振个人和民族的精气神。endprint

再次,党内政治文化所代表和所反映的利益诉求具有凝聚全民思想共识的价值,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有助于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利益表现为一个利益系统,既有經济利益,又有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只有将人民群众各方面的利益都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才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景。根据唯物史观,每一既定的经济关系和思想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关系。人们的奋斗动机和动力以及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2 〕103当然,马克思恩格斯坚决反对将利益特别是将经济利益提升为人类的纽带,认为这样会破坏人类共同体的基础,导致赤裸裸的主观主义和利己主义。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同时认为,要克服这种因为利益特别是因为物质利益而将人与人的关系看作功利主义关系,破坏了人与人的一致性的现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到了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促进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回避利益,相反,要正视利益和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利益分析方法。党内政治文化是对一定现实生活的反映。共产党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党内政治文化始终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这是党内政治文化能够得到全民认同的根本原因,是推动人们自觉地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共享共同体的强大动因。

二、 正视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的突出问题

当前党内政治文化的全民认同度总体上是比较高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拥护和支持,特别是通过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刮骨疗毒和壮士断腕的勇气和胆量坚定不移地反腐败,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促进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捍卫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是赢得了党心和民心,获得了巨大的政治资源和执政能量。但是,也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3月18日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指出了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方面的突出问题,并揭示了深刻原因,如严重脱离群众与党群关系疏远问题、危及党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公信力下降的塔西佗陷阱问题、以为民务实清廉为理念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怀缺失以及腐败问题,等等。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存在的问题是与理念偏差、制度缺失、利益冲突、权力腐败等分不开的。

一是理念偏差。缺乏将党内政治文化与社会政治文化有机对接和融合并在相互作用中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存在着孤立的片面的观点,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只是局限于党内,只是注重抓党员对党内政治文化的认同,而忽视将党内政治文化辐射到全社会,以此提高全民对党内政治文化的认同度,因而无法有效实现党内政治文化与社会政治文化的紧密联姻、相互渗透和有机融合,导致党内政治文化在全民认同方面缺乏畅通无阻的通道和双向对流、能量交换的精神文化动力,也导致党与人民群众关系因缺乏精神文化的内在紧密联系而疏远。恩格斯十分注重党内政治文化传输到社会并提高社会认同度的问题,他在《德国农民战争》“1870年第二版序言的补充”中指出:“特别是领袖们有责任越来越透彻地理解种种理论问题,越来越彻底地摆脱那些属于旧世界观的传统言辞的影响,并且时刻注意到,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来对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必须以高度的热情把由此获得的日益明确的意识传播到工人群众中去,必须不断增强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团结。” 〔3 〕219因此,只有理念上明确党内政治文化向社会开放以及从中提升党内政治文化与社会政治文化一体发展水平的重大价值功能,才能使党内政治文化因有全党和全民的广泛认同而始终具有科学性、政治性、群众性、合法性、权威性的坚实基础,而社会政治文化因有党内政治文化的示范引领而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从而促进党内政治文化与社会政治文化一体健康发展。

二是制度缺失。在制度上缺乏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的周密制度设计。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需要科学的制度加以保障。制度的空缺、制度设计的不合理、制度建设的滞后都会直接影响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规范而有序推进。目前在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方面的制度建设还任重而道远。虽然《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有许多具体规定,但是,更多地限于党内的制度规定,如何就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予以一系列制度规定和制度设计,还是一个新的需要破题的历史性任务。具体而言,在如何将贯彻落实群众路线促进党内政治文化的全民认同制度化,如何创设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的社情民意调研分析制度,如何按照人民群众心理愿望有针对性地传播党内政治文化信息,如何加强党内政治文化与社会政治文化有效对接和交流的制度建设,如何构建意识形态安全制度和提高领导干部做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水平的制度建设,如何促进社会政治文化更加成熟和理性的制度建设,如何健全网络文化安全制度建设,如何反对和抵制不良党内政治文化和社会政治文化的制度建设等方面,由于目前相关制度还不完善和不健全,影响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的实效性和持续性。

三是利益冲突。在利益上缺乏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的利益格局。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身建立在利益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基础上。在今天这个还需要依靠利益杠杆去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时代,不能回避利益去抽象地谈论党内政治文化和社会政治文化建设,也无法离开利益去研究人民群众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心理认同问题。利益分析是必要的。由于当代中国存在着多样性的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利益结构和充满矛盾的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机制,利益的高度分化以及多元化的利益格局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党内政治文化的认同并在认同基础上的践行。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深刻变化,导致不同的社会阶层都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政治上和伦理上强调道义与经济上注重利益的难以兼容的利益诉求,以及某些党政部门在利益协调上举措不力,甚至以权谋私,与民争利,导致信任危机和公信力下降,直接影响党内政治文化的全民认同度。endprint

四是权力腐败。权力腐败是影响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的最直接和最显性因素。权力腐败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严重地侵害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引发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损害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清除腐败就是清除党的生命肌体上的毒瘤。反腐败是活生生的党内政治文化和社会政治文化一体化建设工程,是深得党心民心的最大政治实践,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不健康的庸俗关系学、江湖气十足的厚黑学、丑恶的官场术和所谓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党内政治文化影响全民政治心态,使一些群众对党内政治文化产生疑惑,甚至将少数个别人的腐败现象误判为整个党的腐败,形成政治合法性危机、政治参与性危机、政治资源整合性危机、政治价值观认同性危机以及西方文化渗透性危机等一系列交织在一起的危机并发症。同时又因为权力腐败导致社会上助长权力拜物教的腐朽文化,潜移默化地培育权力等级制主导的社会关系,助长以权力为手段的交往方式和行为方式,促进崇拜权力和追逐权力的精神文化心理,形成以权谋私和以钱换权的不良社会交换关系,严重地扭曲了政商关系和各种社会关系。

三、 以多管齐下的合力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

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依靠整体合力加以推进。

首先,要确立党内政治文化与社会政治文化有机融合并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党的执政根基和精神文化资源都深藏于人民群众之中,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地吸纳人民群众的智慧。党内政治文化与社會政治文化的对接和融合是密切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重大文化创新。只有促进党内政治文化社会化,即促进人民群众对党内政治文化的深刻认知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心理认同,才能使党内政治文化成为全党和全民的思想指导,从而在党内政治文化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作用下,形成全党和全民的价值共识,进一步在夯实党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优化党的执政形象,促进党内政治文化与社会政治文化交流融合和同步发展。党内政治文化与社会政治文化虽然两者属性不同、地位不同、功能不同和各自发挥作用的场所不同,但是,作为政治文化都具有共性,都同属于一个国家的整体文化系统,都在这个整体文化系统中存在和发展并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两者都具有政治性、文化性、价值性、理想性、群众性以及意识形态性等基本特性。党内政治文化先进与否固然取决于党自身的思想文化建设,但是,社会政治文化对其产生的必然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政治文化并非是一种自生自灭的精神文化现象,而是与党内政治文化密切相关,它反映党内政治文化并接受其影响。只有将党内政治文化与社会政治文化紧密地连接起来,在两者的建设过程中注重双方的同频共振和同向发力,才能既充分发挥党内政治文化对社会政治文化的价值导向和价值引领作用,又充分发挥社会政治文化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反作用,从而达到党内政治文化与社会政治文化同步一体优化的目的。

其次,要创新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的制度设计。将制度作为党内政治文化的载体和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的根本保障,以制度的强大力量促进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规范有序进行。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的制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有着多方面的具体内容和重要任务。要建立健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确保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不停留在口头上和定格于理论上,而在推动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惠民生上取得成效;要建立健全党与人民群众交流对话和信息沟通制度,确保社情民意渠道畅通无阻;要以大文化建设的思路建立党内政治文化和社会政治文化的互动制度,促进党内政治文化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双向交流和能量转换增值;要构建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的调研分析评价制度,以利于研判和引导党内政治文化的全民认同度;要建立健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制度,确保人民群众在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和决策权落实基础上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心理认同;要建立吸纳人民群众评价党内政治文化制度,以利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及时地吸收人民群众的智慧;要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制度,以利于党员和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要建立健全党内政治文化传播制度,以利于党内政治文化被人民群众所熟知和接受;要加强网络舆情分析管理和有效防控制度建设,以利于党内政治文化始终占领网络主阵地;要建立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的绩效管理制度,以利于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的实效性。

再次,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的利益协调机制建设,以利益协调获得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党内政治文化的全民认同要在利益协调上下功夫,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说到底,党内政治文化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人民群众必定会对党内政治文化产生强烈的心理认同,否则,势必出现信任危机和认同危机。任何政治文化都是对一定政治利益和其他利益的反映,都是对社会政治利益和其他一系列现实利益的精神回应。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个利益系统,除了经济利益以外,还有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各个方面的利益都不能忽视。老百姓的民生问题,也不光是经济民生,还有政治民生,因此要切实让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文化民生也是重要的民生问题,要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和享受文化生活,保障他们的文化权益。因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引发的生态矛盾凸显,必须要注重生态民生,要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让人民群众能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能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以利益协调机制为纽带将党心和民心联系起来,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切身利益,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原则导向和实践要求,促进社会走向公平正义,促使全民都有获得感、尊严感和幸福感,从而有效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

最后,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构建良好的权力生态。让权力回归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的本质,以反腐败的利剑显示我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勇气和胆量,以反腐败高压态势杜绝权力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不断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腐败直接侵犯人民群众利益,销蚀着党与人民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严重败坏党的执政形象,是引起党和政府公信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也是阻碍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提升的重要因素。腐败从本质上说是行为者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特殊利益,是掌握权力者滥用权力的违法犯罪行为。腐败严重地动摇了我国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对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构成严重威胁。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必须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的群众路线,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强化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授和权为民所有的理念,坚持一切党政部门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部门,所有的公务员就是人民的服务员和勤务员,人民满意就是工作目标和衡量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将权力牢牢地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保障权力在有效的监督制约下公开透明地运行,杜绝权力腐败,通过营造民主文明法治的权力生态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陈 鹃endprint

猜你喜欢
党内政治文化政治文化党的建设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创新
用党内政治文化涵养良好政治生态
重构政治生态的着力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孙吴政治文化研究的新探索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浅析英美法政体的异同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