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风险认知”的乙醇认知水平调研及分析

2017-09-09 13:17孙慧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二氧化硫饮酒乙醇

孙慧

一、问题的提出

对中学生而言,科学风险认知是学生对科学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及现实存在的认知,包括对风险的评估,以及对风险产生原因、可能后果及防范措施的认识.现在学生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科学风险意识的缺乏,二是对科学风险的过度反应.研究发现,若个体对风险相关的知识了解比较多,对相关风险信息理解就会比较到位,其直觉判断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决策时就不会出现太大偏差.如何提高学生的风险认知水平呢?信任是有效交流的基础.在学校里,教师和学生具有较好的相互信任关系,由教师参与科学知识的普及,容易获得良好的效果.化学课堂作为教育学生的主阵地,教师有义务和责任渗透科学风险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风险认知水平.

二、乙醇认知水平调查

1.乙醇认知水平调查问卷的编制.乙醇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也是初中化学教学中涉及的有机物,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但是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处在什么水平,对乙醇的风险认知有何看法是新授课的基础和前提.为了了解高一学生对于乙醇的已有知识水平及风险认知水平,笔者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问卷调查.问题1: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乙醇的使用是否存在风险?统计结果:A.存在(78.8%);B.不存在(0%);C.说不清楚(22.2%).问题2:乙醇的结构简式为?A.CH3CH2OH(57.8%);B.CH3OCH3(37.8%) ;C.CH3CH3O(4.4%).问题3:关于饮酒的说法正确的是?A.每醉一次酒量增大一次(6.7%);B.饮酒过量对身体影响不大,过两天就没有事情了(0%);C.饮酒会影响青少年大脑发育,青少年不能饮酒(93.3%);D.饮酒使人兴奋愉快,应该经常饮酒(0%);E.饮酒使人容易产生灵感,应该经常饮酒(0%).问题4:你了解乙醇具有哪些性质?A.与水互溶(71.1%);B.可燃性(100%);C.易挥发(91.1%);D.被强氧化剂氧化(28.9%).问题5:葡萄酒标签中标注其中含有SO2,对此你的观点是?A.二氧化硫为有害物质,不能使用(4.4%);B.二氧化硫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84.4%);C.二氧化硫虽然有毒,但是也能为人类造福(11.2%).

2.调查与测试对象.调查对象是笔者所教的高一(2)、(3)、(5)班,一共135人,发放问卷135份,收回有效问卷135份.

3.调查结果分析.调查问卷共有5道选择题.为了了解学生对乙醇结构、性质的了解以及风险认知水平,我们对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从乙醇的使用是否存在风险维度统计,有78.8%的学生认为存在风险,有22.2%的学生认为说不清楚.由于在初中学过乙醇的可燃性,实验室又使用酒精灯,所以大部分学生知道乙醇是易燃易爆物品,但是仍然有22.2%的学生对乙醇的使用风险没有明确认识.经过访谈得知,学生仅仅从可燃角度理解其风险,对乙醇的其他风险并不了解,所以在授课时需要增加乙醇爆炸风险、饮酒风险和医疗风险相关内容.从乙醇的结构维度统计,有57.8%的学生选择了正确选项,但是仍然有42.2%的学生对乙醇结构不了解.在初中化学课本上出现过乙醇的结构简式,但是没有说明为什么这么书写,所以在高一新授课中仍有必要探究乙醇的结构.从饮酒观念维度进行统计,大多数学生对青少年不能喝酒存在清醒认识,少数学生错误认为每醉一次酒量增大一次,说明对酒精在体内的代谢原理并不清楚,所以新授课需要增加酒精在体内的代谢,并说明饮酒的风险.从乙醇性质维度统计,学生对乙醇与水互溶、挥发性、易燃性掌握比较牢固,对被強化剂氧化不清楚,所以乙醇的氧化反应是新授课的重点.从葡萄酒中二氧化硫作用维度统计,84.4%的学生认为二氧化硫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只有11.2%的学生认为二氧化硫虽然有毒,但是也能为人类造福.经过访谈得知,大多数学生能够猜到不能选A,理由是能够猜到命题者的意图,同时分析认为如果不能使用二氧化硫,酒厂早就换用其他物质了,所以学生猜测二氧化硫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但是对于科学的两面性以及如何利用化学解决问题选择不多.

总之,根据调查结果,学生对于乙醇风险认知水平较低,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中依托乙醇结构、性质的探究过程渗透科学风险认识,提高他们的科学风险认知水平.乙醇作为大家熟知的有机物,其中风险并不为大家所重视,教师要在知识点上进行深度挖掘,带领学生深度学习,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想扬功避过、化过为功,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二氧化硫饮酒乙醇
饮酒,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显色法快速检测10种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知识归纳
杨木发酵乙醇剩余物制备缓释肥料
与猫狗共饮酒
白地霉不对称还原1-萘乙酮制备(S) -1-萘基-1-乙醇
烧结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测试方法
NaBH4/(CH3)2SO4/B(OCH3)3复合还原体系合成2-(4-羟基苯)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