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东亚共同体构建中的角色

2017-09-09 07:35王澍
商情 2017年27期
关键词:角色中国

王澍

摘要:东亚共同体在东亚合作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开始广泛地成为东亚国家讨论的议题,包括对中国在构建过程中的角色扮演。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四个方面来论述中国的角色,中国对自身实力和他国权力的评估是决定角色的关键因素。最终本文认为中国应该利用好包容、和而不同的传统文化,坚持开放性原则,坚持东盟主导地位,积极推动东亚共同体的建立。

关键词:中国 东亚共同体 共同体构建 角色

在全球性的區域集团化浪潮中,东亚各国正在建构合作框架与机制,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本国经济、维护自身利益。中国开始积极地致力于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并且立场十分明确,就是积极参与地区合作。

本文是从中国政府对“东亚共同体构建”的态度如何建构出中国在东亚共同体构建中的角色这一角度出发,并依据温特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分析。在温特的社会理论中,观念结构取代传统的物质结构成为国际体系的决定因素。因而,对中国角色的定位研究首先要从中国对自身实力的感知、认知角度入手。中国的主观的观念是决定中国国家利益的依据,是定位中国在东亚合作中角色的决定因素。

一、对东亚共同体的可行性分析和发展前景探究

东亚共同体是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大背景下东亚国家间经济、贸易联系不断加强以应对全球竞争的发展而逐渐过渡形成的未来合作机制产物。东亚主要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已建立的多边和双边合作体制有“10+1”、“10+3”、“10+6”等。

一方面,东亚各国在地区合作方面作出努力,成立东亚共同体既有必要,也有可能。东亚合作有着很强的经济动力:其一是经济之间日益加强的相互联系,其二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机制。逐步实现东亚共同体的构想,是东亚国家的普遍要求,也是东亚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

另一方面,东亚共同体构建也有诸多障碍和矛盾。如:合作层次较低,权力结构矛盾,历史认知障碍,文化和国情的复杂多样,美国的猜疑和干预。近年来,东亚合作已经超越了初期阶段而进入了理论与实践的“深水区”。东亚区域合作面临一些新的问题:“第一,危机驱动减弱;第二,东盟推动乏力;第三,安全动力增强;第四,秩序竞争加剧。”这些障碍是考验东亚共同体未来能否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

尽管现在存在种种复杂的困难和障碍,但东亚共同体是东亚合作一体化的总体趋势,东盟的渐进式前进也是东亚合作的榜样,是东亚合作探索的开拓者,因而东亚合作在未来是大势所趋。

二、对中国现阶段实力分析和未来判断

要对中国在未来东亚共同体构建过程中的角色进行探讨,就必须首先对中国的实力、国际权力格局中(尤其是东亚权力格局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和评估。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经济总量已经超越自六十年代开始长期处于世界第二的日本,紧随美国,排第二。当前的中国继承了古中国很多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和平交往观念,也包括对中国悠远历史过分陶醉产生的自大和对周边小国容易忽视的“大国传统”等等。

(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的成就

1949年后的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978年,中国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政策。经过三十余年的迅猛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物质上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国力大为提高。中国在这三十余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也很大程度上肯定了中国现阶段实行的发展战略,给世界展现了一种不同于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模式的道路,虽然这条道路还不太成熟。

(二)目前中国发展面临的困境

在实现巨大的成功同时,中国在现阶段也面临十分严峻的复杂国情——一系列叠加相互交错的矛盾和问题。过于追求经济GDP的增长积累了众多诟病,过快的技术增长带来的物质变迁与人类精神上的适应及制度安排之间产生了矛盾。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坚持符合科学规律的发展路线,是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明智选择,但最关键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对这种科学的认识和坚决执行。

本文探讨的是中国在东亚共同体构建中的角色扮演,这个命题的关键要素是“中国”和“角色”,角色依据的是中国对自己的身份定位和评估,这是中国确定自己权力和利益的来源。中国在制定外交政策的过程中必须对自我有一个清醒正确的认识,这个认识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特殊的国民性、行为方式规范和思维方式影响,而且这个影响往往是决定性的。

三、东亚地缘格局

东亚的地缘格局从古至今经过了一个变迁过程,从近代以前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到近代的日本武力占领下的“大东亚共荣圈”,再到二战后的美苏两大阵营对峙,最后到后苏联时代,即:国家意识形态减弱、争相发展经济和追求社会福利。

东亚的地缘格局的主导影响因素可以简单地列为中国、日本、东盟和域外的美国。中日两国的权力之争和历史遗留问题产生的负面刺激及相互认知的欠缺等因素使中日陷入相互“挤兑”的纷争中。东亚共同体作为东亚地区的一体化设想组织,在未来实践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不能脱离世界霸主美国的影响。美国一方面在亚洲建构了网络式的同盟体系,另一方面由于美国经济实力的强大,东亚各国都对其有较强的经济依赖性。

东亚的地区格局相对于其他地区是十分复杂和严峻的,不管是国家的社会意识形态种类、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还是多个大国的存在、地区的现实冲突。按照大国决定地区秩序的理论,中国、美国和日本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将是决定未来东亚格局的最重要因素。

四、中国角色定位

关于中国的角色定位,已经有许多学者提出了许多的建议和论断。中国“(1)在各自利益可以接合的范围内积极而审慎地扩大共识;(2)在政策立场有所差异的领域尽量做到求同存异、促进合作; (3)在存在分歧与矛盾的领域采取区别对待、灵活对应的策略。”中国作为亚洲区域大国,应妥善处理周边国家的关系,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积极有效的推动、协调和建设东亚共同体。中国的角色定位需做到:endprint

(一)更深入地参与东亚共同体构建

这是一个明确的战略要求。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全球和地区的多边和双边合作的重视和认识得到不断加深。中国现在认为自己应该主动和踊跃地参与现有国际体系,并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参与過程中改变既定规则,制定新的规则。

(二)充分利用好中国友善、和而不同的文化传统。

与欧洲相比,东亚的一个明显特征是目前参与东亚合作进程的13个国家在诸多领域呈多样化态势。如果首先要求这些国家在这些领域趋同,然后再推进一体化进程,显然是不适合东亚特点的。因此“和而不同”就成为东亚合作的重要标志。中国的角色定位是基于内部和外部双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首先反应于中国政府的态度和认识。中国文化中的“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思想作为中国人内化的文化都将在自身定位中有深刻和明显的体现。中国应发挥自身文化的优势,东亚地区本身就存在着一个广义的“儒家文化圈”,中国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一软实力,这有利于加强东亚的地区意识。

(三)坚持东盟主导原则,保持东盟主导地位

东盟自1967年建立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地区合作经验。近年来,东北亚三国(中国、日本和韩国)对地区合作的意识日益加强,积极加入了东亚一体化进程,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东盟的主导地位不能因此削弱,而是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东盟作为一个成功的区域合作组织在现阶段能有效地调和中日主导权之争的矛盾,从而实现“小国带动大国”。东盟作为现阶段的主导国是历史的必然和需要。

(四)坚持地区开放主义原则

坚持地区开放主义原则,即鼓励地区内国家积极参与,也欢迎地区外的国家和组织对东亚共同体建设做出贡献。东亚共同体建设的最大外部因素是美国(包括美国的认知和态度),美国可以阻碍也可以促进东亚共同体的前进发展。同时东亚周边的其他重要国家如印度、澳大利亚都十分关注东亚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一方面他们希望能从东亚一体化的合作中获取一定利益,并保持自己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很关心东亚一体化的未来走向是否会给自身带来负面影响。

(五)坚持循序渐进的推进原则

中国在推进东亚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要坚持逐步推进的方式以促进合作的深入。东亚共同体建设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深化,不是扩大。鉴于东亚的现实和特征,对东亚合作的进程不能操之过急。首先中国要做的是在贸易领域加强联系,推动与东盟国家的自由贸易区建设;然后在安全和其他领域进行合作;同时社会文化合作是东亚共同体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东亚作为充满文化多样性的地区应该在建设过程中重视这一特殊性。因而,各国应该协调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价值,加强彼此间的民间交流。

五、结语

从建构主义理论角度分析中国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中国应该对自己和他国的身份和利益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中国作为未来东亚的经济政治军事第一大国,必须要积极投入各种资源致力于加强同东亚各国的合作协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足够的自信和宽容度来认识、对待和解决同东亚其他国家的矛盾和纷争。在现阶段,中国要认清自己的实力和差距,把握住东亚复杂局势,不失时机地推动东亚合作。

参考文献:

[1]张蕴岭.东亚合作及其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3(11):8.

[2]金熙德.“东亚共同体:制度构建与区域认同”会议笔谈-东亚合作进入了“深水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10): 17-18.

[3]金熙德.“10+ 3”框架与中日政策取向[J].当代亚太,2001(6): 20.

[4]蒲晓宇.中国与国际秩序的再思考:一种政治社会学的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1):33.

[5]秦亚青.王燕.建构共同体的东亚模式[J].外交评论,2004(78): 11.endprint

猜你喜欢
角色中国
小议戏曲中角色的发展趋势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