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转公”背后

2017-09-09 15:49
中国经济信息 2017年14期
关键词:牌照规模基金

已颇具规模的私募大佬们,纷纷动起了转型公募的念头,甚至有些已经在转型公募的路上。

6月18日,在北京復兴门中化大厦16层办公室,鹏扬基金总经理杨爱斌远眺车水马龙的长安街,在看到推门进来的副总经理李操纲时,长舒一口气。今年第二季度,在全行业债券基金首发规模不足5亿元的困难局面下,国内首家“私转公”基金公司鹏扬基金2只首发基金规模均突破10亿元,位列同期同类基金规模前三,合计募集超过30亿元。

“公司上下一度压力很大,2017年债基发行进入寒冬期。募集期用满三个月‘顶格发行成为常态。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要发行私转公后首批产品,又是由我担纲基金经理,要做好产品业绩、发行和营销的难度可想而知。”在杨爱斌看来,尽管离开公募行业多年,做好普惠金融依然是心头挥之不去的情节。这位2011年自华夏基金跳槽到私募基金的债券投资明星,在“七年之痒”之后迅速掉头杀回公募,留给投资者无限遐想。

转型潮暗涌

截至目前,约有40家私募正在申请公募基金业务牌照,而有类似计划的私募更多。如果说去年仅仅是朱雀、星石这样的大私募公开放言要做公募业务,那今年可以说是全行业掀起了一片“私转公”浪潮。

在布局公募的路径上,一些大佬似已达成了共识:放弃私募业务,换取公募牌照,因为这一模式能有效防范利益输送,是监管层目前鼓励的方式。

上海某私募基金负责人表示,从数量上看,私募基金的整体规模已高达11万亿元,超过公募基金的9万亿元,私募基金业的发展速度更快;但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私募基金业约11万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分散在近2万家私募基金手中,而公募基金的9万亿元则仅由一百余家基金公司分享,因此,从单体的生存环境而言,私募基金的竞争比公募基金更激烈。而私募基金发展到上百亿的规模后,受制于产品发售更严格的门槛,容易触及到发展的“天花板”,因此,如果条件允许,私募基金转型公募基金是一个必然的方向。

虽然伴随着众多公募基金经理转行私募,私募基金业的发展势头凶猛,但部分新成立不久的公募基金公司,因为发展定位准确,近年来扩张速度惊人,动辄千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颇让许多私募基金艳羡。

一位中型私募基金的总经理向媒体表示,公募基金行业的制度红利是其能够迅猛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公募业务覆盖范围宽广,发售成本低于私募基金。而在私募基金监管日趋严格的背景下,私募基金以往的隐性优势逐渐消失,这令公募基金的优势更加明显。“个人可以成为公募基金公司的控股股东,这让私募转型公募后,在保留原有利益分配机制的同时,可以更灵活地参与公募业务竞争,这对于有能力的私募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惑。”该总经理说。

背后的原因

曾经,公募人士以“公转私”为荣,而今却纷纷寻求“私转公”,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转变?

博道投资获批公募基金业务牌照的背景有些戏剧性。

它的掌舵人莫泰山是证券领域的老兵——从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处长一职下来后,在交银施罗德基金履职了5年。

2010年9月他从交银施罗德离职,转型私募,加入裘国根的重阳投资。当时,他的“公转私”行为,被称为是公募基金界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人物、影响力最大的一次转会。仅仅6年后,即2016年5月,莫泰山即着手公司申请公募基金业务牌照事宜。兜兜转转,莫泰山最终又回到公募行业。

多位私募领域资深人士表示,莫泰山有监管层工作背景,对行业判断、政策导向比较敏感,“博道投资的选择基本反映了目前私募领域的一种倾向”。

博道投资不是第一家成功获得公募基金业务牌照的私募,此前鹏扬和凯石已经完成了“私转公”。

北京方面一位接近证监会的券商人士将这种变化归结于“政策的鼓励”。他称,目前申请公募基金业务牌照的流程较此前方便很多,除了私募,还有其他产业系资金前来申请,总体热情度都比较高。

查阅公开信息可以看到,私募现在面临的最严重问题就是募资难。

一是由于行情不好;二是由于高净值客户越来越成熟理性,不会再盲目将钱交给私募,只有优秀和稳定的私募才能得到客户青睐;三是私募压力大,超辛苦,专业人士近一年流失明显,团队服务能力大不如前。

“这些原因让私募在募资上压力越来越大,我曾听说行业中有一位去年从券商跳出来做私募的牛人,到现在一只产品都没发。”上述人士补充。

此外,他们表示,公募产品线丰富,政策多,在客户心中安全边际也大,容易控制风险,做大做强。

“鲇鱼效应”尚待显现

对于公募基金业来说,私募基金转型公募基金的暗流汹涌,尽管短期不会挑战现有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地位,但从中长期来说,依然存在颠覆行业格局的可能。

某国有控股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市场部总监认为,私募基金转型公募基金后,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机制灵活,一旦方向准确,其发展势头会超出预期。由于“私”转“公”后的基金公司实际控制人往往是个人,市场化程度会更高,因此,“私”转“公”后的机制灵活,不仅体现在股权激励等对核心员工的利益捆绑,还包括实际业务扩张中的灵活应对等,这对于受体制约束的基金公司来说,所承受的市场压力会逐渐增加。

不过,从短期来说,监管层对放开私募转型公募的态度依然谨慎,而私募转型公募需付出一定代价,也一定程度上让部分大型私募基金对转型持观望态度,这意味着,目前私募转型公募尚不会影响公募基金行业既有的游戏规则。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当私转公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其“鲇鱼效应”就会突出。endprint

猜你喜欢
牌照规模基金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红景天 直销牌照何日可待
牌照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牌照红利之后的直销未来
严控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