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摩擦力问题的分析思路探讨

2017-09-10 07:11王春兰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

王春兰

【摘要】: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来说,摩擦力的学习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学生在学习物体受力这一阶段的内容时,对于摩擦力问题的分析常常会出错,尤其是对静摩擦力的分析难度比较大。本文首先分析了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进而探讨了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的特点,并通过具体案例对摩擦力问题的分析思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摩擦力问题;分析思路

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摩擦力这部分知识是重点和难点,按照物体状态的差异性,摩擦力一般分为以下两种: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学生在学习摩擦力这部分知识时觉得较为困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问题的分析思路不够准确,并未准确的把握到最佳的解题方向,而在对摩擦力问题的分析过程中,要想准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就首先要了解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下面就高中物理摩擦力问题的分析思路展开探讨。

一、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1)接触面粗糙且存在弹力

在学习摩擦力这部分知识时,大部分学生对接触面粗糙这一条件是较为容易理解的,但又常常会忽视存在弹力这一重要条件。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同学一看到两个存在接触的物体就认定两者之间具有摩擦力,而不能去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是不是存在弹力。而在实际做题过程中,又常常会遇到两个物体看上去存在接触,但并不存在弹力的情况。所以,必须要判断出物體之间是不是具有弹力才能判定是不是存在摩擦力,而较为常用的方法就是将某一个物体撤掉,再仔细观察剩下的物体是不是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如果剩下的物体的状态出现改变,那么就表明弹力的存在,否则就没有,如此就能较为准确的判断摩擦力是否存在了。

(2)具有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的趋势

物体是否具有相对滑动是较为容易认识的,但是否具有相对滑动的趋势则较为难以判断,由于相对滑动趋势的隐蔽性以及多变性,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想要准确的给出判断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予以不断的总结。

二、摩擦力问题的分析

(1)静摩擦力的特点

这里提到的静摩擦力,其对于物体的运动既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也即是说其既能够做正功,也能够做负功。静摩擦力对于物体的作用,只可以是将物体间的机械能相互转换,而不可以将机械能转换成别的类型的能量。对于静摩擦力来讲,在一个互相作用的体系内,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总代数和是零。比如,对于两个相互存在静摩擦力的物体A和物体B来说,前者对后者的摩擦力和后者对前者的摩擦力大小相同,而方向相反。A与B两个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其相对于地面的位移相同,因此这一对静摩擦力是一个起到动力的作用,一个起到阻力的作用,且做功的总代数和是零。

(2)静摩擦力问题的分析

对于静摩擦力问题的分析,常常让学生感到困难的是对其方向的判定。由于静摩擦力是在静止情况下形成的,其方向恰恰是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的。一般认为,通过对物理规律以及静摩擦力的形成条件来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通过相对运动的运动趋势来判定静摩擦力的方向,而应用这一方法来判定静摩擦力,首先就需要假设物体的接触面是粗糙的,假设物体并未遭受摩擦力的情况下来判定物体的运动趋势,这个运动的方向即是物体的运动趋势方向,而静摩擦力的方向也就是这一方向的相反方向。下面借用一个案例来具体分析一下静摩擦力的方向是如何判断的。

如图1所示,在机械传送装置上放上一个木块,当传送装置匀速的运动时,其上放置的木块相对于传送装置来说是静止状态的,此时木块受到的力有两个: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于接触面的支撑力,那么就来具体分析一下这时候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

解析:因为图中的木块是伴随机械传送装置的运动而运动的,此时木块在多种力的影响下处在相对平衡的条件下,所以按照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受力平衡的理论来分析,就可以给出以下结论,静摩擦力的方向是沿传送装置的斜面向上的。

(3)动摩擦力的特点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遇到有关动摩擦力的题目时,常常会认为摩擦力是一定做功的,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滑动摩擦力在物体的运动过程中也存在不做功的可能。比如:两个物体相对运动,假如一个物体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状态的,那么摩擦力对这一物体就不存在做功。

(4)动摩擦力问题的分析

对于动摩擦力问题的分析,首先要满足上文提到的摩擦力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再对物体的运动方向进行分析,但在分析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对正压力进行分析。这里所说的正压力,指的是物体在相对运动状态下,与接触面相互垂直的压力,假设接触面是一个平面,那么正压力就与平面相垂直,假设是曲面,那么正压力就与接触点的切线方向相垂直。

如图2所示,将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从斜坡顶由静止状态匀加速滑下,其与斜坡的动摩擦因数为μ,夹角为α,求解木块所受摩擦力?

解析:首先要将木块所受的力予以分解,如上图所示,G1 = mgcosα,G2 = mgsinα且N = G1 = mgcosα。所以,由牛頓定律能够得出木块所受的正压力是F = N = mgcosα,因此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f =μF =μmgcosα。

第二,准确分析物体的相对滑动方向。在物体的相对运动过程中,摩擦力既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一般来说,滑动摩擦力在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是成对出现的。

如图3所示,在力F的作用下,物体A对物体B有摩擦力,同时物体B也会对物体A产生摩擦力,那么在运动的状态下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就变成了其前进的动力。

结语

总的来说,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摩擦力问题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学生在学习这一阶段内容的过程中,对于摩擦力问题的分析必须予以重视。本文首先对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的特点,并通过具体案例研究了摩擦力问题的分析思路。

参考文献:

[1]张灿义. 从同一学习概念分析初高中物理的教学衔接问题——以《摩擦力》为例[J]. 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7(1):00008-00008.

[2]王永锋. “三步法”突破高中物理“摩擦力”难题[J]. 新课程:下, 2015(1).

[3]王升业.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侧重点解析[J]. 俪人:教师, 2016(3):69-69.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怎么学
高中物理解题中推理法的应用
“新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功能关系应用例析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实验
高中物理课程特点及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