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园式造景手法融入居住区绿地设计

2017-09-10 11:41金明昊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

【摘要】:在当代中国区域规划和设计系统中,居住区绿地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了自然和人和谐共生的大通道,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指标。伴随人们对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要求愈来愈高,建设的进程也越来越快,在快速的发展中,问题也是日益突显。如何改善因快速发展而导致的问题,营造更具有视觉审美和功能舒适的环境景观,已经成文不可回避的设计任务。本文尝试将公园的造景手法,移置于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中,试图探索更符合人居住的设计道路。

【关键词】:居住区;公园式;绿地设计

一、居住区绿地及其重要性

(一)居住区绿地

居住区绿地是指向居民开放,具备一定的休闲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它是住宅区建设用地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这个区域环境景观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绿色对人居环境的重要性

大自然赋予了人类良好的生态环境,但随着工业进程的急速增长和人口恶性膨胀,使得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行为,都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恶化,甚至已危及人类的生存。目前更多人意识到,继续破坏绿色资源,势必会有更加严重的后果。所幸,大众认知水平的提高,改良和提升环境质量已经有更重要的位置,然而绿化景观在修护生态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住宅区绿化则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绿化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起着非视觉功能和视觉功能两种作用。

视觉功能是指植物在审美上的功能,即在绿化设计中运用植物的不同形态、颜色、高矮和质地,使居住区环境更加协调。合理的运用植物可柔化建筑物平直而生硬线条,也可遮挡一些不美观的景物,使人们可视景物显得优雅美观,增添和谐之美。因植物具有生命,植物绿化,还可赋予居住区以生命力,使其显得生机。同时因地制宜地配置富有季节性色彩变化的各种乔木、灌木、花卉和草皮,可令居者仿身自然中,得到視觉享受之同时又能消除疲劳,恢复精神和体力。

非视觉功能是指植物的生态功能,即植物除了能创造优美舒适的景观环境,更重要的是能创造适合于人类生存所要求的生态环境。居住区的植物不仅能供人们欣赏自然美,还具有降温增湿、调节气候、防风降噪、防眩光、防水土流失、吸收废气和粉尘并供氧气,能起到净化小区空气、改善小区生态环境的作用。利用植物带将人行道和房屋隔离开来,在保护业主私密性的同时起到降低噪音、遮挡尘埃等作用。

二、城市公园概况

公园承担着城市生态走廊的职能,通过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不当可以大大增强城市的艺术形象,还可以对改善城市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城市公园分类

依照城市公园的社会定位和使用侧重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休闲娱乐型、文化历史型两种。但同时也得满足生态良好这一基本诉求,生态环境是城市公园赖以生存的基本点。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护以及恢复生物的生存环境,实现多样性的提升是其主要目的。并且在控制城市形态,防止城市无节制蔓延,提高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休闲娱乐型

这一类城市公园为人们提供运动、散步、烧烤等等,低成本的休闲娱乐项目为主要目的。比较有代表性有三大类:第一类是结合各类特色游览步道、散步道路、自行车道、利用废弃铁路建立的休闲绿地。第二类是以行道两旁的带状式绿地。第三类是人造景观为主,预先设定人流活动范围。

2、文化历史型

将旅游产品包裹于文化、历史的框架内,以文化教育使之成为主要目标。将具有年代感的旅游景点与符合当代人审美的景观相结合,形成有厚重感的景观风貌带。这类公园在传承城市文脉、留住城市记忆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在创造城市就业和提高经济效力方面也是可观的。

(二)城市公园绿地功能分类

城市公园绿地主要功能可以表現为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两个方面。

1、使用功能:指具有可活动性,如游戏、运动、散步、健身、休闲等

2、生态功能:指具有生态平衡、气候调节的作用,如小气候的形成(包括降温、增湿、挡风等)、环境污染的防治与空气质量的改善、水土保持等。

三、公园式造景手法融入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

(一) 居住区立意设计

人们在购房置业的过程中,空间(环境)和时间(耐用性),这两大方面构成了人将自身融合到了其中。因此这两点,成为是否购买的重要考量点。人们早已经跨过了“能住”的阶段,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经久耐用是新的市场需要。并且从单一衡量向多样化衡量过渡,因此外部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出门就是公园”是新一代消费者的诉求。

(二)居住区分区设计

住宅区要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游人多种文化娱乐和休息的需要,因地制宜的来确定区域中的主要功能分布和相适应的形式。分区时要注意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动静的合理分布等等。

(三) 居住区出入口设计

居住区的出入口是给业主的第一印象。并且,也是区域划分的重要节点,转换空间的重要过渡地带。应注重结合区域的的定位、地域文化的特点、居民喜好的方向等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通常情况下,是以节点造型、路面材质、植物搭配来进行内外空间的区分。

(四)居住区域交通设计

住宅区域根据地块的不同,有的镶嵌于城市中,有的则远离,但其共同的区域特点是人活动范围是被局限的。当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强度生活方式,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人们喜欢走捷径的想法,经常直接穿越草坪等。如何以人为限定设计的前提,即满足人们的喜好,又保证生态环境的完整性,是我们在住宅区域交通设计的重点。

(五) 居住区植被设计

居住区的园林植物多以局部密集形呈现,为此在场地分析中,要调查当地在植物配置中,乔木、灌木、地被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花卉的应用。将本土性、观赏性、抗灾性,作为设计的主要原则。体现本地风格、环境美观等。

四、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

(一)满足绿化功能原则

我国居民主要的活动区域多在居住区的绿地进行,以户外体育锻炼和休闲为主。区域中不适宜种植带尖刺、有毒的植物,以及飞絮较多的植物造景。应以乔木和灌木为主要选择,其他辅之。

(二)本地适应性原则

植物的生存和生长,不是受人的因素能够彻底干预的。因此选择能够适应本地生长的植物是很重要的原则。

(三)具备观赏价值原则

植物出来除了满足基本功能以外,“可观赏”是其重要的选择标准。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喜好,“因人而定”,选择业主喜好的植物,才能够引起共鸣。

(四)能够抵御灾害原则

住宅区的绿化是为了美化居住区的居住环境,保障居住区居民生态安全,选择的植物除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和适应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外,还要注意当地的灾害性气候,如干旱、风沙、台风等,所选树种能够抵御当地的自然灾害。否则,刚营建好的住宅区绿地在一次灾害来临时,全部死亡或遭严重破坏,造成资源浪费。

五、 结语

以上所谈,居住区绿地设计和所有的设计是殊途同归的,是成体系的综合工程。必然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的影响。如何将公园式的造景手法融入到居住区的景观绿地之中,形成更富有时代特性、人文关怀的居住空间,应是重要的工作目标。让开拓与创新,传承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高素萍,陈其兵,谢玉常.成都中心城区绿地系统景观格局现状分析[J]. 中国园林. 2005(07)

[2] 田军 金明昊 住宅区景观设计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6

[3]胡勇,赵媛.南京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之初步分析[J]. 中国园林. 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