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古印度美术中的哲学思维

2017-09-10 14:12张艾嘉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哲学美术印度

【摘要】: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与古罗马、古巴比伦、古中国文明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混合着多民族、多文化发展而来的文化艺术,在各种类型的思想交流、碰撞中,逐渐形成的自己所特有的文化形式,在艺术上独树一帜。印度美术在印度文化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发展历史悠久,以其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神秘深奥的内容含义,对亚洲地区多个国家的美术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印度美术;美术哲学

引言

研究某一美术史学科内容中的美术客体,必定要使这一美术客体有所指,做到准确明晰,更重要的是做到处身其中。举个俗事闲言来说,就像烹饪,规规矩矩按照前人菜谱做出的料理一定不如食谱研发者的成果美味。这其中,其要领作用的,是我的思维开阔度,也就是行为主体的殚精竭虑,灵感顿悟。古代印度宗教美术中是否具有哲学思维元素的体现呢?回答这个论题,结合本文提到古代印度宗教美术须得首先对古代印度宗教进行说明,这个说明涵盖了本次论题对象的大致范围和选择思路。在考量范围内,完善从事实,经验,艺术品,猜想,叙述等方面衍生重构新的以思维结论点为论题要目的品史成果报告。

一、本次论题的主要客体研究对象之范围概述

1.印度宗教美术

印度宗教使得本国政治以及印度民众的受到了多方呈现的广泛影响,至今印度可以说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宗教的影响触及到了到它的社会与文化的每一部分。由于古代印度主流宗教本身具有的宗族特征以及阶层构建,文化翻印了社会状态,反映到日常生活,宗教美术便自然而然的存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以某种宗教活动或者宗教活动产物担负着不同的职能。时至今日宗教仍旧在这个国家及其绝大部分人民的生活中处于中心地位。走进今天的美术馆,我们仍旧能够看到许多印度艺术家的画作中出现了许多宗教元素,包括头戴青白黄的光环,袈裟,佩戴珠串的牛羊等等元素,色彩饱和,民族风情浓郁。

印度教源于古印度韦陀教和婆罗门教,是相对于传统的婆罗门教吸收了更多的民间信仰成分的宗教倾向。从数据来看,印度教作为印度本土民族宗教处于主导地位,目前全印度有约百分之八十三的人口约七亿人是印度教徒。其美术作品主要包括工艺美术、岩画、雕塑等 ;现如今虽然在印度已经没有当时的繁盛信封风潮然而已经在后世的变迁过程中成为世界性宗教之一。对东方艺术尤其是中国和日本佛教造像艺术有着极大的影响。

2.什么叫哲学意味呢

中国大众化的中学教材把哲学归类到思想政治这本教材里,粗略介绍了西方学术史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其实是十分片面而单薄的,单从这一行为来看就西方学术史,哲学是对一些问题的研究,涉及等。“哲学是对普遍而基本的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多与实在、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等有关。”

在东方种族的影响下,哲学一词通常用来表示个人对生活的某种思考和基本原则反映到个人或家庭集体为单位的价值观、思想、活动。而在学术上的哲学,则是对这些基本原则产生辩证的思考和怀疑,根据可考证的所谓事实试图对这些理论原则进行理性基础上的重建,即形而上的理性在艺术的学术范围内,哲学问题是什么呢?丹纳在著述《艺术哲学》开篇就提到“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哲学问题谈论的就是本质问题——不是艺术里包含的表现问题,概括问题,也不是科学里提出的解决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可被哲学问题引导——知识是要素,智慧是要义。

3.宗教美术定性

广义范围内,印度宗教美术行为可以说是印度宗教外化的一种行为。其承载物为各具职能特色的美术作品,这些美术作品除了必不可少的对宗教元素的想象描绘,还在隐喻的层面带有宗教行为的构建因素,这一点同东方的哲学视野有所关联。同民间的世俗化信仰不同,虽然精神对象相同,但是记载留存的宗教美术是要求一定程序化,有据可循的。

4.回答问题——古代印度宗教美术中是含有哲学性思维倾向的

古印度哲学作为一个宗教国家的智慧成果有其独到的哲学风气和理论建设。但是其中体现的哲学思维却并不稚拙单一,甚至在当今哲学的学术理论中仍有很强的借鉴探究意义。根据古印度经典的吠陀和奥义书时期记载的史料文献可以总结出印度哲学的几点经典意义。

第一,印度古代宗教哲学中倡导一种否定常识思维方式:古印度智慧认为人类判断总是存在偏差的,只能通过不断排除旧的片面认识来逐步接近真理。

其二,印度古代宗教哲学强调智慧的解脱救赎意义。强调正确的认识对改变人们的生存状态有决定性作用。

之三,印度古代宗教哲学观点中具有辩证的倾向。由“因果论”可证他们相信世间万象之间的联系和变化是普遍存在的。

之四,印度古代宗教哲学观点引导人“作为”并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按照西方古希腊传统考量,通常认为西方最早的哲学家是古希腊时期的自然派哲学家,在自然派首先出现了哲学的概念。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们的思考中出现了理性因素,将提出的论点应用理性论据作为支撑,并以此与迷信作出区分;用这种方法论解释自然、科学、人文等等,从而继承“爱智慧”的哲学道义。代表人物为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他们在哲学领域提出的建设直至今天仍为哲学学广泛研修。从西方哲学论来看,哲学本身便是脱离宗教范畴重生的一门科学,是将所谓击破“迷信”的无支撑观念,用客体依据淘汰宗教灵性思维。因而在这一角度,印度宗教美术中含有西方哲学思维是不成立的。

但是印度宗教独特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一点就在于其极强的包容性。在哲学方法论层面看,宗教信仰这一活动作为人类模仿行为的发展再创造,印度宗教美术已然在描绘的基础上增添了主观性因素,从美术形式和美术内容来看都能清晰的发现宗教美术不再是单纯的记录,尽管带有非纯真行为的目的性,也是古印度知识分子希望重构并试图对现象作出合理解释。把这种对古代印度宗教美术本质维度的理解牵引到当代唯物主义哲学观念中来,我们惊奇地发现这种寻找解决现象的思路是存在相似性的。古代印度宗教美术中是含有哲学性思维倾向的。

二、印度宗教美术本质上是一个行为

宗教美术是一个宗教行为,是一项具有仪式性志的宗教活动,是在宗教体验过程中完成的艺术活动。宗教美术作品是以是否满足构建合理结构为目的的媒介。印度美术无论在东西方美术史上来看,都有其独特存在意义。印度美术源远流长,对东方各國尤其是中国美术在特定时期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甚是可以说印度美术是东方美术的起源。是什么隐含在印度美术金碧辉煌的面相下具有如此之多的能量呢?大约就在于它的宗教思想指导下的现世反馈特性,这种过程化的艺术形式赋予了它独特绵长的生命力。它不像西方美术逻辑清晰,自成体系的美术造像系統与西方门类完善的美学结构不同,印度美术更偏向于宗教美术,向神性是整个印度宗教哲学的审美化体现。实际上印度美术不是十分在意这个审美表现,相对于种种外化视觉假象,它更倾向于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这个“本质”是具有宗教特色的,是对于梵天,对于最终的追寻。把里面的东西讲出来,这种追寻证实印度美术实际上是一种行为;行为是本能基础上的创造化,创造可以反映人类一切思想成果。以美术史的眼光解读印度美术的身份涵义,会发现不论是美术史还是印度美术都是一种不同维度上的探求。本着这种探求的认识论,事实才有可能愿意被我们真正吸纳接受。

作者简介:张艾嘉(1996.04—),女,学历:本科,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美术学。

猜你喜欢
哲学美术印度
如果可以去印度
美术篇
最高警察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印度数字
印度地毯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