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业循环一体化研究进展

2017-09-11 14:17冀永华山西省忻州市牧草饲料工作站034000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7年8期
关键词:种养业种养秸秆

冀永华 山西省忻州市牧草饲料工作站 034000

种养业循环一体化研究进展

冀永华 山西省忻州市牧草饲料工作站 034000

种养一体化,主要是指在一定土地管理区域内,通过将种、养进行科学、有效、有机地结合,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清洁化与农产品的绿色、有机化,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使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顺畅流转起来,最终使农业生态环境保持相对平衡的一种循环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推动种养业循环一体化是加快转变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种养业循环一体化的本质是发展“以养带种”的产业链结构,核心是构建产业链各环节经营主体间的利益联结协调机制,目标是提升产业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使得参与主体共享增值收益,同时实现循环的可持续发展。

1 “种养业循环一体化”提出的背景

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巨大压力,传统农业所面临的效率低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的问题日显突出。把传统农业依赖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依靠生态型农业资源循环的发展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

(1)种养业循环一体化模式提出的社会背景。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2)种养业循环一体化模式提出的市域背景。我市根据201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 “启动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要求采取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方式,重点开展粪污处理利用、种养结合设施完善、养殖设施改造等相关建设,推进种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粮经饲统筹、种养循环发展,探索推进养殖业转方式、降成本、提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 我市实行“种养业循环一体化”的主要做法

(1)支持龙头企业壮大,引领种养业循环一体化发展。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加大科技投入,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创建产品品牌,支持龙头企业申请商标国际注册,积极培育出口产品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带动辐射作用。以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旺荣奶业专业合作社为例,依托其优越的县域优势(忻府区属于养殖大县,奶类年产量达10万吨以上。用于种植饲草料的耕地面积约为9万亩,农作物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养殖条件较为优越),通过高标准、严要求、高起点规划,进行合理布局。整个奶牛养殖小区分为养殖、办公服务、饲料青贮、挤奶厅四个主要部分。各区之间严格分开,科学管理,实现人畜分离、集中饲养、封闭管理的目标。合作社年生产鲜奶约3000吨,可带动周边村、户饲养业的发展,促进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达到了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的效果。

(2)创新主体间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稳定共赢。发展并创新“合作社+养殖场+农户”的经营模式,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生产、合同养殖、品牌运营、统一销售等方式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以忻州市忻府区紫岩乡大南宋宏伟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本项目通过“合作社+养殖场+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周边养殖户实行统一调配良种,统一供应兽药、饲料,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组织产品销售等各项服务,实施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利益共同体,最终形成农户与合作社“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合作模式。本项目投产后,将提供35个就业岗位,其中可以安排农民工30余人。为社会提供优质鲜奶1380吨,有效提升了忻州市的畜牧业水平,实现了农业增收,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3)鼓励规模化种养基地建设,夯实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以奶牛、肉牛、肉羊为重点,扩大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实施范围,推动牛羊由散养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鼓励以入股等多种形式组建专业合作社,发展种草养畜。鼓励养殖户成立专业合作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入股,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农牧循环发展,提高组织化程度和市场议价能力。

(4)通过对资源的再利用,实现变废为宝。我市依据“地种粮、粮结秆、秆喂羊、粪还田”的循环链条,有效提高了种养业衔接程度,全市标准化规模种植与养殖水平明显提升,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对废弃秸秆实施再利用。废弃的秸秆经过正确合理的再利用,如秸秆发电、秸秆肥料化利用等,可更好地践行“种养业循环一体化”,同时还可大幅度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忻州是全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每年350万亩玉米种植所产生的秸秆,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良好资源。以定襄吉隆能源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投资兴建的定襄县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是忻州市第一个以玉米秸秆为主要燃料的生物质发电项目。预计年发电量1.95亿千瓦时,定襄县70%以上的玉米秸秆将因此变废为宝。同时,可提供就业岗位180多个,直接增加农民收入6000余万元。

通过秸秆肥料化应用,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增肥地力。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镁、钙及硫等元素,这些正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秸秆是丰富而又经济的肥料资源,含有农作物必需的多种营养元素。形成有机质覆盖,抗旱保墒。秸秆还田可形成地面覆盖,具有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储存降水和提高地温等诸多优点。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由于根茬粉碎疏松和搅动表土,能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能,破坏玉米螟虫及其他地下害虫的寄生环境,故能大大减轻虫害,一般可使玉米螟虫的危害程度下降30%。改善土壤环境,改造中低产田。秸秆中含有大量的能源物质,还田后生物激增,土壤生物活性强度提高,接触酶活性可增加47%。随着微生物繁殖力的增强,生物固氮增加,碱性降低,促进了土壤的酸碱平衡,使养分结构趋于合理。优化环境、防治污染。秸秆覆盖地面,干旱期减少了土壤水的地面蒸发量,保持了耕层蓄水量,雨季缓冲了大雨对土壤的侵蚀,减少了地面径流,增加了耕层蓄水量。

二是对畜禽粪便的再利用。畜禽粪便属生物质资源,和工业污染物有着本质的区别,通过综合利用,可以变害为利、变废为宝,成为珍贵的再生资源。我市根据“畜禽粪便排泄系数及其中的养分含量”(见表1),本着“畜禽产粪尿,种养有需要”的原则,积极摸索农林牧渔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在生猪养殖中采用全程节水和饲料管控技术,对粪便进行高温堆肥和尿液厌氧处理,确保无害化处理后的粪尿全部作为优质有机肥还田利用,减少了化肥施用量,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

3 大力推行“种养业循环一体化”的建议

(1)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推进粮食主产区和农牧交错带“粮改饲”进程,扩大粮改饲试点项目范围。强化畜禽良种补贴、动物防疫补贴、养殖机械购置补贴及标准化规模养殖奖励等政策,深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促进生产方式转变,增强养殖环节综合生产能力。

表1 畜禽粪便排泄系数及其中的养分含量

(2)强化金融信贷支持。多渠道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采取授信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产品收购的支持力度。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加大畜禽标准化养殖项目资金,并逐步将直接补贴调整为贷款担保奖补和贴息,推动解决规模养殖场户贷款难题。强化龙头企业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并以其带动能力作为贴息及政策性资金拨付的依据。

(3)加强科技支撑服务。开展技能服务型人才培训,提升基层技术推广骨干的服务能力。结合“阳光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加大对农牧民的培训,提高广大农牧户的种植及饲养管理水平。加强生产经营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高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技术水平。

猜你喜欢
种养业种养秸秆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
关于旬阳县工商资本企业化经营种养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