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舆情特征与问题研究

2017-09-11 15:26邓玉喜
科技视界 2017年12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自媒体高职院校

邓玉喜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智能手机的普及,中国社会已全面进入自媒体时代,在此背景下,本文从现场调查入手,探究高职院校校园网络舆情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高职院校建立良好的校网络舆情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自媒体;高职院校;网络舆情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中国网民与日俱增,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人,较 2015年底增加3656 万人,网民仍以10 ~39岁人群为主,占整体的74.7%[4]。在人手一机的高校,QQ、论坛、微博、微信盛行,一个崭新的传媒时代——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并在全面改变着普通公众的生活。如何引导大学生理性发声、传播正能量,如何建设稳定校园舆论环境是当下高校乃至整个社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内涵

(1)“自媒体”:互联网术语(grassroots media)。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出版的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所作的一份研究报告对“We Media/Self-media (自媒体)”进行了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途径。”

(2)自媒体时代高校院校舆情:是指高职院校师生发表和传播发生在校园的事件或者他们所关心的社会公共类事件,以及师生运用自媒体所表现的与此事件相关的各种态度、情绪及意见的总和。

2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

在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网络舆情有何特点?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呢?学生们又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带着这些问题,本课题组就校园舆情的相关特点及现状在部分高职院校做了调查。

2.1 调查的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成员在附近的3所高职院校分“教师版”与“学生版”进行调研,现场由所在学院的学工部组织,但参与人员自愿而非指定,教师主要侧重在辅导员,其中“教师卷”分发120份,回收108份,回收率90%,“学生卷”分发1000份,回收989份,回收率98.9%,由此可见,数据是有效的。所调查的3所高职中,其中1所省卓越校、1所省示范校、1所一般高职,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还通过电话与10多所高职院校学工部、宣传部进行了沟通,情况大同小异。通过“学生版”问卷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络舆情呈现出如下特点:

2.2 网络舆情特点

(1)参与主体年轻化

在高职院校,学生与老师相比,数量占绝对优势,在校园舆情的参与中,也是学生居多。在调查中发现大一的学生又表现在得最为活跃,他们当中最多的上网时间超过5小时。

(2)信息交互即时化

由于移动互联网给民众生活带来的便利性,只要有网络信号的地方年青人大都会上网,尽管他们上网的目的也许不一定相同,但过半的人会获取资讯,即时交流沟通。

(3)表达观点多元化

人人都在上网,但每个人的关注点并不一样,针对网络信息被调查对象不常发表意见,偶尔发表的占71.7%,但发表的意见大都属于交流型,希望能引发关注,共同讨论,占比47.8%。由于学生基数大,而每个人因为成长环境、家庭际遇、心理性格、兴趣爱好、所学专业等等的不同,对一个问题的看法难免会不一样,从而使各种观点在网络上交汇,或认同、或反对、或默认或碰撞甚至摩擦。当某一事件如果学生认为涉及到个人安全或切身利益时一定会产生聚焦、升级(见表1)。

说明:本文中所有表格中所涉及的学生方面的数据都来源于调查回收的989份问卷(学生版),如果几项百分比之和不足或超过100%的,则是因为该问题是多项选择题,本表选取了其中占比较大的答案(本说明适用于本文的所有表格)。

(4)发生事由随机化

学生就读期间,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一旦校园管理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有些学生可能会在现场发牢骚或进行投诉,等待校方处理,有些同学则直接拍视频上传网络,并配有夾杂情绪的观点。这样的事情因与学生本身关系密切,一经上传就很快会形成网络共情,毕竟有48.4%的学生只要事情与自己相关即使不是官方发布他也会选择相信,有52.3%的学生相信既有事实又有评论的资讯(见表1)。

(5)事态发展易控化

尽管校园舆情发展是随机、不可预设的、而且发展迅速,但事态还是比较容易控制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舆情主体是在校学生,是有知识、有思想的一群,对事情的是非曲直有一定的判断力,是比较理性的,并不完全一窝蜂(见表2)。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集中在校园内,与教师距离近,一旦发现问题,学校立即出面解决,当学生得到满意的答复后舆情自然平息。

3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

引发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校园事件或公共事件往往是突发的、不可预知的,或始于线下发酵于线上,或始于线上,再聚焦于线下。如果研判准确、应急响应迅速的话,比较容易控制。相反监控缺失、研判失误、响应延滞,就可能酿成不好的后果。

3.1 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师生的问卷调查得知,学生有76.1%认为高职学院校园舆情有些问题但总体情况比较好的,教师则对存在问题有具体指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发现不及时

接受调查的老师中75%认为校园舆情主要是由于校方发现不及时,或者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2)无有效方法

当网络舆情事件发生时,38%的调查对象认为学院因为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作预案,更没有舆情预警机制,以至于在混乱中错过事件的最佳处理时间。

(3)校方不重视

在校园网络舆情事件发生之初,议论可能是小范围的,校方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有7.08%的学生属于网络发泄型(见表1)这一群体可能容易意气用事,倾向情绪化表达,因为关乎学生切身利益,可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当然,针对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师生们针对学校舆情的特点也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比如加强网络文明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建立专业化的评论员队伍以及树立“意见领袖”等等,这些都是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中可以考虑的合理化建议。

【参考文献】

[1]欧黎明,王宏强.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概论[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6,9(1).

[2]陈永华,李新安.增强高校辅导员网络时代的舆情应对及策略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3,12.

[3]周永杰,师博成,张竞乾.自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3).

[4]摘自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http://yuqing.people.com.cn/GB/401915/408999/index.html.

[责任编辑:朱丽娜]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自媒体高职院校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