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混龄社会区域游戏实践探索

2017-09-11 04:37王赛骊
现代交际 2017年18期
关键词:混龄交往能力

王赛骊

摘要:在同龄教育模式的框架下,开展间断性全园混龄社会区域游戏活动,打破年龄和班级界限, 还给幼儿一个更真实的“准自然”的游戏生态环境,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和区域,和不同年级、班级的伙伴、教师一起共同合作游戏,以此获得社会认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解决问题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混龄 社会区域游戏 社会认知 交往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我园一直采用同龄教育模式,即以年龄为依据对幼儿进行编班,然后以班级为单位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间的交往更多地局限于班级里同龄的固定同伴。而人是生活在“大小长幼”这样的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人在这个生态环境中习得了各种生活技能。怎样在同龄教育模式的框架下,还给幼儿一个更真实的“准自然”的游戏生态环境,获得更多的发展呢?于是,我园开展了全园混龄社会区域游戏活动。

一、全园混龄社会区域游戏的内涵界定

由于不同年龄的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有明显差距和层次,由此造成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的地位、游戏水平等方面,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这种状态就为不同年龄的幼儿进行交往、游戏提供了有利的契机。人类学家梅尔文·科恩特指出,“幼儿有一种天生的与非同龄人交往的倾向”,全园混龄社会区域游戏是指全园小班、中班、大班所有幼儿,在每周两次固定的时间段,打破年龄和班级界限,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和区域,和新的伙伴、教师一起共同合作游戏,以此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全园混龄社会区域游戏,旨在让幼儿在全园混龄社会区域游戏中,和不同的同伴、老师交往互动,感受快乐,分享快乐。

二、全园混龄社会区域游戏的组织和实施

(一)设立游戏区域

1.寻找合适的区域空间

为了便于幼儿游戏时互动及区域的常态化,全园联动混龄区域应有固定的空间,幼儿园中开放的公共环境,如走廊、楼层拐角、连廊等地,是理想的游戏场所,提高资源利用率,使通道拥有更多功能。

2.统筹规划区域内容

每层楼既要有特色,又要符合幼儿兴趣,保证每层楼的人流量相对均衡。内容上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紧密关联,幼儿多领域经验的指向明确,有娃娃家、餐馆、剧场、礼品店、健身中心、澡堂等,其中剧场偏重表演,礼品店和服装设计侧重手工制作,健身中心则凸显运动。每类区域设立的数量也有区别,有些区域在整个“快乐城”里只有一个,而有些区域因幼儿特别感兴趣,每层都有设立不同内容和特色的餐馆,因每个餐馆的活动流程和操作材料不一样,幼儿在游戏中也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不断调整区域的布局和内容,受欢迎的区域可以扩大,不受喜欢的进行合并,以此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

(二)游戏中的两大类角色

游戏开始时,幼儿自主选择角色:

工作人员。既然是混龄游戏,每个区角的工作人员都应由小、中、大班的不同年级幼儿组成。这就意味着,每位工作人员要和不同年级、班级的新朋友一起,在自己选择的区域中工作。

顾客。在游戏中,根据个人意愿,自由地选择区域去游戏。

(三)游戏的两大特色

(1)顾客大手牵小手参与游戏。大班的顾客到对应的小班,认领一个弟弟或妹妹,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牵着弟弟、妹妹的手,带着弟弟或妹妹去游玩,并在游戏结束后,负责把弟弟妹妹送回到原班级。

(2)游戏通行证——代币券。因为幼儿对货币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且有了代币券,游戏更真实。

(四)游戏的流程

活动开始,由各班主班教师负责组织幼儿的角色分配并提出活动要求,保育员护送工作人员到各区域,区域导师介绍具体的工作流程和事项,进行分工,然后大顾客带小顾客自主选择喜欢的区域参与游戏。

整个游戏50分钟,通过广播作信号,提示下一环节的安排,这样幼儿对活动流程了如指掌,在活动中井然有序。混龄游戏实践得到真正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时间来感受和参与。

三、全园混龄社会区域游戏的初步成效

(一)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1.社会认知水平的提高

案例一:大班芳芳带着妹妹,首先来到了人气指数最高的甜品屋外,排队等着,由于排队人数较多,甜品屋导师建议排在最后的芳芳带妹妹先玩别的区域,稍后再来,芳芳想了想说:“在这等吧,走掉再来还是会很挤,要排队等的,迟的话,饮料卖完就没了。”过了一会儿,一个中班的男孩想排到妹妹的前面,芳芳就对他说:“你不能排到妹妹前面,这是插队。”男孩说:“我的朋友在前面,他叫我排这的。”芳芳护着妹妹,大声说:“不能插队就是不能插队,你应该排到最后。”男孩看了看她,默默地排到队伍的最后去了。

分析:在参加几次游戏后,芳芳发现要想进入火爆的甜品屋,品尝到限量供应的甜点,最好的办法就是耐心等待,所以没有遵照老师的建议,而是选择了继续排队等待。中班男孩起初只考虑到自己的需要和方便,但在大班姐姐的振振有词中,认识到“插队是不对的”,认可并接受了大姐姐的建议。而小班的妹妹在大姐姐的榜样下,也认识到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和勇于为自己和他人的正当利益努力争取。维果斯基说过,与“专家型”同伴的合作和观念的汇集是促进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动因,混龄游戏为幼儿间形成彼此的“反映性评价”提供了契机,深化了幼儿对自我和他人特征、意愿的认识,能够推动儿童经过“最近发展区”向更高的水平发展。(Gaustad J,1992)

2.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案例二:由于顾客对区域的内容和玩法不熟悉,有一些区域鲜有人问津,生意惨淡,部分顾客选择了无目的地游荡。很多导师就在下一次组织活动时,对工作人员提出问题:没有顾客怎么办?怎样能吸引更多的顾客来消费?工作人员积极献策:大声喊、要有礼貌、敲打乐器等,导师追问:要怎么喊?喊什么?怎样对待客人是有礼貌……于是顾客们就发现,剧场检票员在喊:快来看表演呀,很精彩,1块钱一次。烧烤店服务员会说:1块钱吃饱,2块钱吃好,香香、脆脆真好吃呀……

幼儿期是行为能力开始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其今后立足于社会的基石。幼儿在模拟的社会生活情境里,当碰到问题时,教师不是权威地告知解决办法,而是通过提问、再现情境等方法,引导幼儿进行反思、判断,独立地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解决策略,让幼儿获得能力的提升。

3.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案例三:对较大的幼儿而言,从找到数字相同的弟弟或妹妹开始,他们的使命就开始了。牵着弟弟妹妹的手一起去寻找快乐,并在活动结束时把他们送回教室——责任感就在这牵手里慢慢滋养生成。年长幼儿发现年幼的同伴能力不如自己,并且还需要自己照顾时,他们就会体验到一种成就感和自信。同龄幼儿在一起易产生攻击性行为,而异龄幼儿在一起活动时,年长幼儿出于荣誉感、责任心,会表现出较高水平的自觉性和意志行为。

对较小幼儿而言,和较大的幼儿在一起能让他们得到保护,从而获得安全感;而且,和较大的幼儿一起玩耍本身就是他们进行模仿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他们所喜爱的方式。大幼儿的引领和保护会帮助小幼儿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感会使得他们进而去信任周围的其他人。而等到小班的孩子成为中班的哥哥姐姐时,曾经得到过他人帮助的他们也会将这份责任感和爱心传递下去。

在“快乐城”混龄社会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通过大手牵小手,进行模仿学习、交往学习、游戏学习、探索学习、操作学习等,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空间、社会交往能力在与游戏化、生活化的客观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自我建构。我园混龄社会区域游戏模式的开展,为幼儿创造了主动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要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和出现的问题,不断地思考、探索、解决。

参考文献:

[1]杨雪梅.开展混龄拓展游戏,培养幼儿交往能力[J].课程学习,2010(9).

[2](美)齊克·罗宾.童年友谊[M].李月琴译.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86.

[3]赵丽君.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价值[J].幼儿教育,2006(2).

[4]范妍.幼儿园混龄教育园本课程初探[J].前沿,201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混龄交往能力
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的开展
《指南》背景下改进幼儿户外混龄活动的实践与策略
浅谈混龄教育
民办高校大学生交往能力的探讨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论户外活动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重构小班“娃娃家”环境,建立幼儿交往意识
幼儿园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实施策略的实践研究
学生的语言交往能力培养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