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背景下的通识课程改革新举措探索

2017-09-11 06:21徐娜娜
西部论丛 2017年3期
关键词:通识课程国际化教学改革

摘 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各种行业越来越需要更多领域的人才。单一注重专业培养,已经不能满足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需求,而大力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是高校当前的任务和责任。“国际化”背景下的通识课程改革对于培养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生自主发展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国际化 通识课程 教学改革

全球化时代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带来挑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人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来,我国积极寻求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合作,将国家的繁荣与人类的共同利益联系起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国际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将“坚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意识到中国对外行动原则的发展阐明了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这也客观地要求大学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培养学生具有國际视野,开展国际化办学是现代大学面向世界发展的一种办学理念,是大学教育面向世界各民族和地区、培养国际性优秀人才的一种办学理念。今年来,国内高校逐渐将“全球意识”、“国际视野”纳入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战略目标。

通识教育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泰国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提倡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不同学科都有所认识,能独立思考,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出完全、完美的人(李艳梅,2013)。

开创国际化办学,是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现代大学面向世界发展的一种办学理念,是大学教育面向世界各名族和地区、培养国际性优秀人才的一种教育理想,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特征(宣华,2006)。

近十年来,通识教育在中国高校广泛开展。通识教育不仅体现为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的打通,还特别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有了扎实的人文素养,国际化人才就较易具备国际的视野和意识。课程作为落实培养目标的基本环节,通识教育课程的国际化应该要与专业课程、课外项目结合,构成国际化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程对培养学生成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成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负责人是全球化时代赋予通识教育课程理念的新取向。

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中是以专业教育为核心内容,偏重系统化、知识化、理论化的专业“学科知识体系”,较少考虑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素质特征及其背后的能力结构等因素。国际化课程的内容必然带来文化冲突、融合个改造,应对这个矛盾最明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取批判性的方式开设课程。通过参与、对话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

1.开展多类型、多层次、多途径的通识课课程;除了设计语言能力相关的课程之外,还要包括国际人文、逻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相关课程;

2.拓展课堂类型,应该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应该在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讲座、年会、读书会、研讨会、访问、沙龙、企业与海外实习等。

3. 结合当前国际化的形势,建设一支优秀的具备国际化能力的师资队伍,承担学校的通识课教育;

4.成立专门的国际通识教育管理中心,对通识教育的各环节实行有效监控和管理。成员组成可以由教师和学生还有一定的行政人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严格执行,从而规范学生的上课与教师的指导。

教师对国际化的态度、理念、教师的国际化知识、经验、方法,直接影响课程国际化政策和计划的制定及其实施。除了国家公派外,应建立了中外校际教师研修项目,由学校参照国家标准资助学校优秀教学、科研教师、博士生导师、管理人员、部门领导出国留学、访学进修、短期培。

改革旨在稳步提升我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为其它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办学提供参考和借鉴,提升我校国际影响力。

通过对通识课程的改革,让学生实现:(1)提高个人素质,具有公民意识。不能把国际化理解为“西方化”,要提高自己的公民意识,在视野开阔的前提下从国家利益出发实现国际化,才不会丢失我们民族的本性,名族特色,我们的民族在国际化当中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塑造完整的人格。(3)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思考、实践、学习、创新等能力。(4)使学生具有全球化视野。(5)提高通识教育的专业化、建设一支优秀的具备国际化能力的师资队伍,制定完备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国际化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 曹盛盛,王晓阳.哈佛大学通识课程改革及其运行管理服务体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05):33-40.

[2] 程融.创新及渐进式通识教育成为大学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4(12):205-208.

[3] 王晶. 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13.

[4] 蔡则祥,张维.高校通识教育的演变与课程改革创新——以南京审计学院实施“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为例[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7(03):89-94+99.

[5] 莫亮金,刘少雪.从通识课程改革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J].中国高等教育,2010(02):48-50.

作者简介:徐娜娜,女,河南睢县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通识课程国际化教学改革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应用型通识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通专融合视野下高职教育集群型课程模式建构
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教学实施研究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