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先行,合作为径,乐趣始终

2017-09-12 15:35杨静楠
求知导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指导策略

杨静楠

摘 要:文章从幼儿绘画过程出发,注重幼儿感受与交流,观察、分析活动中的幼儿合作行为。通过适宜的、科学的过程性评价,优化教师在合作绘画中的指导策略,引导幼儿创作出更让他们自己满意的、富有艺术性的绘画作品。

关键词:合作绘画;过程性评价;指导策略

一、幼儿在合作绘画中出现的过程性评价行为

1.欣赏时的讨论与分享——欣赏激发灵感

幼儿在欣赏名画时会自发谈论所见所想,这种相互讨论不仅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也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幼儿会对欣赏中印象较深的作品特点进行学习与模仿。教师如何帮助幼儿在欣赏时获得有效的欣赏与审美经验,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合作性的艺术表现。

2.绘画时的协商与矛盾——合作连接绘画

从观察记录来看,幼儿在合作绘画时显示出一些团队特点:

(1)坚持己见型团体:合作团队的成员各有想法,坚持己见。在绘画过程中矛盾不断,但是都不肯妥协。

(2)谨慎型团体:合作中团队成员乐意交流,但是没有核心成员,难以形成最终讨论结果,迟迟不愿动笔,成为开头最困难的团队。

(3)有核心型团体:团队自发产生队长,队长有意识、有目的地总结讨论,并安排任务。各成员有集体意识,愿意交换意见并听取队长的安排。在绘画过程中队长起到及时调节矛盾的作用。

3.绘画中的艺术表现评价——乐趣贯穿始终

合作绘画中的成员每个人的艺术表现风格和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幼儿在合作的过程中互相影响、取长补短。

幼儿在合作绘画中的相互影响是自发的,充满趣味的。他们用聊天、游戏的方式交流并评价团队的艺术表现。

二、教师在合作绘画中的指导策略

1.科学合理的分组

①在活动中团队成员的选择主要采用了幼儿自由寻找好朋友与教师建议成员加入相结合的方法。②团队相对固定。每一次合作绘画采取相对固定的分组,保留幼儿之间的默契。如果出现绘画作品风格一成不变的情况,教师干预调整,为团队注入新的活力。

2.场地与空间的安排

在每一次的绘画中,画纸与场地要与绘画人数相匹配。既保证了幼儿之间能够轻声交流,又让每名幼儿都有绘画的场地,能够走动与调整。

3.逐步提升的审美

每一幅名作在构图、配色、细节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幼儿发表了自己的解读后,教师可以在幼儿没有注意的地方或是对创作有学习作用的细节进行引导,以提升幼儿的欣赏能力。

在欣赏作品《古镇》时,教师在幼儿的兴趣点上设计关键提问,让幼儿在观察中体验构图的方法以及绘画作品满与空对比带来的美感,帮助幼儿获得关于构图的相关经验,能够为创作进行有效的铺垫。

4.支架式的引导

教师可以采用支架式的方法,由简到难、从模仿到创新,逐步帮助幼儿提高合作绘画技巧。

(1)合作性由低到高。在绘画《热气球》时,幼儿初次尝试合作绘画,因此教师引导幼儿合作完成蓝天白云的背景后,再用剪贴的方法贴上热气球即可。而在绘画《白桦林》时,幼儿先尝试讨论树林的疏密,以及林中景象、人物的位置,再分工進行绘画。

(2)从模仿到创新。在《向日葵》的绘画活动中,引导幼儿欣赏绘画作品中花朵的造型,幼儿模仿名作,合作完成花瓶的剪贴和花朵的绘画。经过几次的活动后,幼儿可以从经验出发,自己进行画面房屋、树、人物的布局,从而合作完成《水乡古镇》。

5.多元化的展示与评价

(1)从评价的内容看,幼儿除了对作品本身作出评价外,还可以谈论合作绘画中遇到的问题、发生的小故事以及绘画灵感产生的来源等。

(2)从评价的场合看,幼儿不仅可以在集体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区域中也可以自由讨论合作绘画的过程与作品内容,随时随地都可以针对作品发表自己的感受。

(3)从评价的形式看,幼儿可以用表演、讲述、展览等多种形式。幼儿可以用动作模仿画上的一枝花,可以合作表演小组画的故事,还可以把作品编成好听的故事。

参考文献:

[1]石丽娜.3—6岁幼儿合作学习的水平与特点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2]林 芳.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过程性评价指导策略
利用大数据进行学习评估与诊断
中职“二维动画制作”课程教学探讨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Office高级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现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