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有多远

2017-09-13 11:34雷海波董树功��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2期

雷海波 董树功��

摘要:硅谷银行是科技银行的发展典范。我国现行的科技支行模式仅是科技银行的过渡形式。法人制度的不健全、政府的干预边界模糊和金融生态的低层次限制了科技支行功能的发挥。据此,有必要从健全法人制度、强化科技银行的市场特征和提高金融生态水平三个方面着手,推动科技支行向我国“硅谷银行”的转变。

关键词:科技银行;科技支行;硅谷银行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2.054

1科技银行与科技支行

国内对于科技银行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刘劲彤等(1990)和董仲元(1997)分别提出要成立中关村试验区科技银行和科技开发实业银行。这一时期,由于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尚未展开,对于科技银行的认识还停留在二元银行体制下的专业银行层面。进入21世纪,科技银行的讨论开始深入,对于科技银行的认识也逐渐明晰。学者普遍认为,科技银行是为科技型企业,尤其是中小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类金融机构。美國的硅谷银行是科技银行的典型代表。2007年,全国工商联“两会”提案正式建议设立专门为中小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中国自己的科技银行。

与美国硅谷银行不同,我国的科技银行发展选择了科技支行模式。科技支行是以科技企业债权经营为主的商业银行总分行下属的科技信贷专营机构,拥有专门的业务范围、监管政策和绩效考核制度,但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从2000年建行深圳科苑支行和2001年南宁商业银行科技支行的试水,到2009年1月建设银行科技支行和成都银行科技支行的成立,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科技银行的发展模式——科技支行模式。自此开始,全国陆续成立了100多家科技支行。

我国科技支行模式与以硅谷银行为代表的主流科技银行模式相比,存在很大不同。这些差异的存在,也制约了后期我国科技银行的科技金融实践。

2深化我国科技银行发展的必要性

2.1供给主导的金融制度,选择了科技银行的发展模式

从科技金融的发展程度来看,我国还处于较低层级——供给主导阶段(崔兵,2013)。科技金融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由于科技企业发展不够充分,市场环境的不完善,使得投入资金所获利润远远不能补偿资金投入成本,单靠市场自身机制,无法为科技企业提供足够的金融资源。在科技金融供给主导阶段,要实现金融对科技的支持,就必须存在外在的激励手段,比如通过具有政府背景的金融中介或者对私人金融部门提供补贴等形式,来引导资金流向企业。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金融中介的产生和发展更多的受到政府意志的影响,我国现行的以国有金融为主导的金融体制,就是上述选择的结果。

2.2科技创新的发展要求,赋予科技银行历史使命

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科技创新的产业化。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依托科技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必须要有金融支持。金融与科技的有效结合,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助推力。科技银行是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有效契合点。深化发展科技银行,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历史要求。科技银行担负着解决科技企业融资困境,推动科技发展的历史使命。科技银行可以针对科技企业的特点,开发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弱担保、弱抵押”的金融产品,同时,利用自身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为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风险管控服务,有效化解风险。

3我国科技银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1法人地位的缺失抑制科技支行经营活力

科技支行作为商业银行分行的下属机构,专营科技金融业务。科技支行模式的选择,有中国金融发展和金融制度的特殊考虑,也有利于科技金融业务的立即展开。但是,这种折衷的支行模式,也限制了科技银行的发展。科技支行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在总行的业务体制和监管框架下开展科技金融业务,难以脱离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式,从而无法成为真正的科技银行。

传统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为经营原则,追求利润最大化,而科技型企业一般具有“轻资产、高风险”的典型特征。科技支行脱胎于传统商业银行,同样存在经营业绩考核。由科技支行来充当科技金融的主体,必然会产生科技信贷总量的不足和信贷配给问题。尽管不少科技支行都实行“一行两制”政策,科技信贷有专门的贷款评审体系、更高的风险容忍度和特殊的风险补偿机制,但科技支行仍然是传统商业银行的下属机构,需要在总行的框架指导下开展信贷业务和决定贷款利率。“一行两制”的政策仅仅是法人地位缺失下的权宜之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科技支行经营乏力的现实困境。赵成国,李伟等(2013)对南京地区的调查显示,科技支行发放贷款与企业的成长年限正相关,科技贷款中,成立5年以上的企业占比711%,1年以内的企业仅占26%,表明科技支行发放信贷,为了降低风险,实现稳健经营,存在选择歧视。在贷款种类上,尽管科技支行创新不少科技信贷品种,但实践中担保和抵押贷款依然是企业信贷的主要方式,分别占比高达518%和271%。科技支行模式,严重制约了科技银行发展的活力,限制了科技支行的业务创新。法人制度的缺陷,导致科技信贷的供给不足。好在市场和决策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一点,2012年成立的浦发硅谷银行成为我国独立法人资格科技银行的开端,但其外资银行的身份,限制了其人民币业务的开展,对于科技企业帮助有限。建立我国自己的硅谷银行还任重道远。

3.2市场性不足限制科技支行的功能发挥

科技银行设立的目的在于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为科技企业提供科技信贷产品。科技银行的业务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特征,科技信贷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刘小溪等,2015)。科技企业“融资难”的出现,是市场失灵的表现。政府作为经济活动的管理者,有义务推动科技银行的发展来解决市场失灵。endprint

实践中,科技支行从选址设立到开展经营,都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市场化的程度不高。自2009年科技支行模式运作以来,国家各部门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不少推动政策,鼓励地方设立科技支行。从目前科技支行的设立选址来看,大多数科技银行都设立在科技企业相对集中的高新产业园区,科技支行分布比较集中,这与政府的政策导向不无关系。

科技支行发展中过多的政策属性,政府对科技银行干预的边界模糊,使得科技支行背离市场化金融机构的本质,在经营中产生对政府的过度依赖,从而产生金融风险的集聚和金融功能的弱化。

3.3金融生态的低水平加大科技支行经营风险

科技银行的发展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依赖于整个金融生态系统的不断完善。低层次的金融生态系统,加大了科技支行的经营風险。受到现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的影响,科技支行不能对科技企业直接股权投资和获取认股权证,只能局限于单一的债权经营。单一的债权经营使得科技支行承担了高额的科技风险,却无法分享科技企业高速成长的收益;国内创投基金的发展迟缓,使得科技支行无法像硅谷银行一样,借助创投基金来筛选项目,致力于向创投基金投资过的科技企业提供二次金融服务,实现与创投基金的信息共享来降低风险;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尤其是现行的征信体系缺乏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有效信息采集,使得评估信贷风险和合理授信十分困难;科技信贷专业人才的短缺,限制了科技支行信贷产品的创新和信贷业务的拓展。目前科技支行信贷人员基本上是由传统商业银行调转过来,缺乏相关科技领域的专业知识。即使在信贷评审委员会中引入科技专家,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一线专业科技信贷人员匮乏的事实。

4深化科技银行发展的对策

4.1完善科技银行法人制度,推动科技支行转型

硅谷银行的发展经验表明,优秀的科技银行应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我国的科技支行发展缺乏活力,根本原因在于法人制度不合理。因此,科技支行的出路应该是向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银行发展。应尽快从立法和政策层面加快科技银行法人制度建设,实现科技支行的转型。美国的硅谷银行金融集团是一个典型的混业金融机构,下辖硅谷银行、硅谷私人银行、硅谷分析、硅谷资本和硅谷国际等金融机构,硅谷银行作为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的子公司,专门从事科技信贷业务。在我国现有的监管制度下,可以借鉴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的运作模式,应该鼓励金融集团或金融控股公司新设科技银行,或者将原有的科技支行进行改造,赋予法人资格,使其成为独立的金融市场主体,摆脱原有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此外,监管部门应尽快对现有的银行监管制度进行改革,设置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体现科技银行特征的监管指标。适应混业经营的趋势,适当放宽对科技银行持有认股权证、投资创投基金和直接股权投资的限制,实现科技银行盈利模式的多元化,为科技银行的深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2加强金融生态建设,有效降低科技银行经营风险

加强金融生态建设,有助于科技银行的健康发展。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可以推动科技银行业务的有效开展和降低经营风险。就我国科技银行发展而言,应该积极培育创投基金,鼓励创投基金向科技企业投资,推动创投基金和科技银行服务科技企业的业务对接,通过两者的有效联动降低经营风险;推动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的信息对接,打破现有政府各部门信用信息的条块分割状态,建立统一高效的社会信用体系,降低银行和科技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加快科技银行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银行的信贷风险评估水平,丰富科技信贷产品种类;加快保险和商业担保体系的发展,提高相关金融主体科技信贷的参与程度;完善产权市场,充分发挥其资产评估和资产转让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刘劲彤,袁拉生,杨娴.试验区应成立科技银行——一个建议[J].科技发展与改革,1990,(6):1920.

[2]董仲元.成立科技开发实业银行建议[J].金融学刊,1997,(3):3035.

[3]牛爱多,张蓓蕾,唐亚茹. 关于我国科技银行发展的思考——基于对美国硅谷银行的分析[J].新金融,2014,(6):3538.

[4]李若愚.我国银行体系支持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金融与经济,2015,(6):8494.

[5]崔兵.科技银行的“中国模式”——基于科技支行与科技小贷公司的比较[J].上海金融,2013,(1):34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