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回归本源的思考

2017-09-13 16:45王刚
金融博览 2017年9期
关键词:本源金融业银行业

王刚

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金融工作必须遵循回归本源的重要原则,要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何谓金融业的本源,近年来金融业的发展是否某种程度上偏离了本源,该如何回归本源,结合“十二五”以来银行业转型的实践,做一些初步探讨。

金融业的本源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金融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门,通过资金的跨时空配置、支付清算等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但金融业自身并不创造财富也不创造价值。金融活动中耗费的财富和获得的收益最终都来自实体经济的让渡。从这个意义上讲,实体经济部门是金融业的本源,是金融的根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同时,回顾经济发展史,15世纪起源于意大利的银行业是为满足实体经济保管兑换货币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机构是从实体经济部门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金融服务的专业化机构,一旦离开实体经济部门的需求,金融产品、金融机构和金融交易就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金融根植于实体经济部门。金融和实体经济从来都是共生共荣的关系,实体经济根深蒂固,金融才能枝繁叶茂;金融与实体经济循环通畅,实体经济才会活力四射。正因如此,邓小平同志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金融的本分。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金融业为什么要回归本源

近年来,尽管我国银行业转型取得较大成绩,但也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导致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有所下降,金融领域风险累积程度较高,部分金融创新偏离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方向。

一、银行业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出现背离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体经济出现结构性失衡、盈利能力下降的情况下,2014年~2015年的宏观调控实践中仍一定程度上存在以过度增发货币来扩大总需求以保增长的问题。由于缺乏回报,增加的货币资金很多没有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而是在金融系统自我循环或涌入房地产市场,造成资产价格泡沫积聚,银行发展与实体经济出现较为明显的背离趋势。具体表现为脱实向虚、过度金融化和融资难融资贵并存。

脱实向虚主要表现为:首先,去年以来个人购房交易类贷款大幅增加,2016年新增4.96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88.6%,占同期新增贷款比重达39.2%,比2015年提升16.5个百分点。其次,银行体系大量资金空转而不流入实体经济,如2015年以来银行同业类理财规模和比重快速上升。2016年12月末,银行同业类理财规模达到5.99万亿元,占同期理财规模比重达到20.61%,比2015年末高出7.84个百分点,比2016年年中上升5.32个百分点。

过度金融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业规模过度膨胀。2016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达226.3万亿元,超过欧盟居全球首位,是2008年末的3.63倍,而2016年GDP仅为2008年的2.33倍。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统计尚未包括类信贷等表外影子银行业务的规模。二是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迅速上升。2016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3%,超过英、美等发达国家居主要经济体之首。三是金融与实体经济利润严重失衡。2015年A股金融类上市公司在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占比接近60%。2015年全部上市银行净资产收益率15.9%,是非银行类上市公司的近2倍。

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依然存在。实体经济的一些合理融资需求没有得到应有的满足,突出表现为科创企业、小微、“三农”依然不同程度面临“融资难、融资贵”。

二、资产负债结构脆弱性增加

一是银行非信贷资产快速增长。截止到2016年第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投资余额52.2万亿元,同比增长近50%,超过同期资产规模增速32.6个百分点。个别银行投资占总资产的比重超过50%。其中以非标资产为主的非债券投资占41.5%,同比增速超过80%。

二是负债稳定性下降。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以来,不少银行从以往以存定贷的模式转向主动负债模式,存款和同业负债此消彼长,负债稳定性下降。非标债权业务快速增长,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有所上升。从2006年末至2015年末,存款在商业银行负债中的占比由87.2%下降至75.4%,而同业负债占比由15.3%上升至17.0%。其中同业存单自2013年末推出以来,规模迅速扩大,截止到2017年3月末同业存单规模已达7.8万亿元。不少中小银行以快速大量发行同业存单为起点,通过特殊目的实体SPV多层嵌套,主动加杠杆,形成复杂的同业套利链条。

三是表外业务异军突起。以资产托管、代客理财、委托贷款、表外理财委外等为代表的新型表外业务发展迅猛,个别银行表外业务规模超过表内。

三、部分金融创新偏离方向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在资产管理、小微、“三农”、金融互联网、绿色信贷等方面推出了一些新产品,探索了一些新模式,但金融创新总体上层次不高、结构单一、同质模仿等问题较为突出,有的金融创新纯粹是基于监管套利目的,客观上隐匿、转嫁和扩大了风险,不但不能为实体经济创造价值,还损害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金融业如何回归本源

金融发展客观上存在边界,超过一定范围的过度发展反而阻碍经济发展。银行业转型发展全过程都必须强调金融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避免过度金融化。

一、校正转型方向

要站在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高度,及时校正银行业转型的方向,将银行转型与振兴实体经济结合起来,将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再平衡作为重要出发点。为此,应当鼓励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下沉重心,推进金融与实体经济再平衡的转型方向,即使这会在短期内对银行经营指标造成不利影响。衡量银行业转型成功与否,一是看各类可用资金能否直接高效注入实体经济。二是看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是否在客户可承受的合理范围内。在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考虑经济周期的影响,立足客户需求,以减费让利等方式支持实体经济走出困境,形成共存共生的良性銀企关系。三是看金融服务是否覆盖薄弱环节和贫困地区。鼓励银行借助金融科技等手段,发展智慧型网点,提高服务可得性,逐步实现全覆盖。endprint

二、引导股东降低回报要求,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一是引导银行主要股东适当降低回报预期,既为及时确认和释放风险营造正向激励环境,也有助于从源头上缓解银行做大规模、冲高利润的压力。当前形势下,银行业主动向实体经济适度让利,是防范自身风险、巩固发展基础,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再平衡的重要措施,降低业绩要求为银行让利实体经济提供了必要空间。二是修订《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引导银行以风险调整资本回报率和经济增加值为核心,构建基于风险调整后的业绩考核体系,从源头对短期机会主义行为加以调控。

三、加强风险监管

根据银行业转型中的变化,在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之外,当前应格外关注交叉性金融产品的监管和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监管。

對交叉性金融产品,一是尽快出台《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由人民银行牵头统一统计数据标准,确保对同类业务适用同样的监管标准;二是尽快修订《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规范新型表外业务发展;三是实施穿透原则,切实掌握底层基础资产信息和实际风险承担情况,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四是加强并表监管,防止监管套利,避免风险交叉传染;五是逐步足额计提资本和拨备,严控风险集中度。

对流动性风险,首先要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审慎评估债市、汇市、股市波动带来的影响,定期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健全应急计划。其次要提高负债管理能力。鼓励中小银行拓展资金来源渠道,确保负债总量适度、来源稳定、结构多元、期限匹配。再次做实中小银行流动性互助机制。

四、审慎推进综合化经营

对综合经营试点,坚持全面考虑、审慎推进,优先支持公司治理“形神兼备”、风险管控能力强、经营长期稳健的机构试点探索。试点中,一是通过设立子公司等模式建好风险隔离墙,提足拨备,有效应对风险管理复杂性迅速提升的挑战。二是定期开展评估考核,既关注单家银行子公司的风险状况、对集团收益的贡献以及经营指标同业对标情况,也要关注是否蕴含潜在的金融不稳定因素。

五、完善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加强信用惩戒,依法保护金融债权。二是加快完成全国统一信用信息系统的整合,可将网贷机构、小贷公司等掌握的信息作为子系统纳入。三是强化对地方政府行为约束,摒弃地方保护主义,依法保护银行债权。(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endprint

猜你喜欢
本源金融业银行业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保函回归本源
追溯本源,自然生成*——《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学设计
析错因找方法 溯本源寻对策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纤维新材料:本源与生机
PYRAMID PAINS